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政策消息 > 更多论文推进“4+7”圈地采购扩张推动医药企业创新

更多论文推进“4+7”圈地采购扩张推动医药企业创新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0-06-18 14:50:02阅读:

本篇文章2345字,读完约6分钟

中新网11月8日电(记者张妮)今年9月,国家组织20多个省市和地区结成联盟,开展跨地区联盟药品集中批量采购,正式扩大“4+7”范围。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9个省已经发布了正式的实施计划或试点项目实施意见草案。与此同时,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制药企业不得不提出质量改进和降价的问题,新政策的不利影响也随之出现。

19个省发布文件,推动“4+7”扩张

2018年,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11个试点城市开始实施药品集中采购,25种入选药品平均价格下降52%。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25个“4+7”城市购买了17亿台平板电脑。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的试点中期评估的结果表明,患者的药品费用负担减轻了,特别是患有慢性和严重疾病的患者。

9月,国家组织20多个省市和地区结成联盟,开展跨地区联盟药品集中采购。这意味着全国“团购”正式启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山东、山西、海南、广东、湖南、吉林、河南、甘肃、安徽、湖北等19个省发布了正式的实施方案或试点实施意见稿。

许多省份已经明确了扩张结果的执行时间。与此同时,各省正在加紧准备批量采购,包括制定具体措施、建立采购平台和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例如,10月,吉林省医保局发布了《吉林省关于做好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扩大区域范围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全省扩大批量采购的实施阶段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即今年12月实施。

同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山东省实施国家机关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实施方案》。

该文件明确规定,医疗保险基金应在总预算的基础上,向医疗机构预付不少于所选药品合同中约定的采购金额的50%,并在集中采购结果实施前到位。

此外,所选药品的使用纳入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各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不得以成本控制、药品比例、医疗机构药品品种规格和数量要求等为由影响所选药品的合理使用和供应保证。

政策弹性空:选定药物仍有剩余市场

在这种国家级的“集体采购”中,被选中的企业将以数量换取价格以赢得市场份额。然而,与此同时,政策并不是“一刀切”,仍有一个保证金市场。

根据国家医药社会保障局等9个部门9月发布的《关于扩大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机构区域范围的实施意见》,在1-3年内,除采购金额外的剩余金额将达成一致,平台可以以适当的价格购买其他网上品种。

但是,该文件也明确指出,如果同一品种的药品有3个以上的制造商通过了一致性评估,则没有通过一致性评估的品种将不再被选择进行集中采购。

此外,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文件还规定了“4+7”扩张第一年的商定采购量。

根据规定,如果实际选择了一家企业,则第一年的约定采购额应为约定采购额计算基数的50%;如果选择了2家企业,约定采购额应为第一年约定采购额计算基数的60%;在实际选择3家企业时,约定采购额应为第一年约定采购额计算基数的70%。

这也意味着25种药物仍有30%-50%的剩余市场。对于剩余市场,许多省份也明确规定,所有相关医疗机构仍可通过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购买其他价格合适的联网品种。

例如,本月,山西省医疗社会保障局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国家机关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的通知》。

该文件明确指出,2020年底前,未被选用的原研究药物、参考制剂和相同学名的学名药的采购价格高于被选用的学名药,属于基本药物、医疗保险甲类药物和抗癌药物的,采购价格按付款标准降低10%。对于其他药品,以购买价格降低20%为支付标准;调整后的价格低于中标价格的,以中标价格为支付标准。

在业内专家看来,政策安排保留购买补贴的原因是允许一定的灵活性空。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牛早些时候表示,在中国存在巨大差异的现实中,一刀切的政策是不可取的。国家采购政策中“剩余市场份额”的规定考虑到了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给予医院、医生和病人适当的选择自由,但如何运用这种选择自由是关键。

后向效应出现:国内制药企业增加R&D投资

“4+7”扩张不仅会挤出药品价格的高水分,造福患者,还会对整个医药行业产生深远影响,迫使企业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过去,大多数中国制药企业通过分销和分销赚取差价。国内制药企业的R&D费用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与跨国制药企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现在,国内制药公司的研发投资正在加速追赶。

10月24日,恒瑞医药发布了一系列公告,包括第三季度报告和临床试验的批准/进展。今年前三季度,恒瑞药业实现收入169.45亿元,同比增长36.01%。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国内医药领军企业,恒瑞第三季度研发投入14.15亿元,同比增长90.96%。

在这种冲击下,跨国制药公司也必须寻求转型。

安永今年4月发布了2019年首个制药行业研究报告——《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医药改革背景下的战略应对》。

根据报告中的分析,超过专利期限的原创研究药物将更快进入成本竞争领域,专业推广能力有待提高,营销效率有待提高等。,从而成为目前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面临的挑战。然而,对于跨国制药公司来说,挑战中也有潜在的商机。

该报告指出,除了加快在国内外引进自己的创新药物的步伐,跨国制药公司还可以提高其创新药物的可获得性,以加快医疗保健准入谈判。此外,跨国制药公司可以把国内345线的市县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市场。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家药品市场,2018年市场规模约为137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1.37%,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1400-1700亿美元。

制药行业的一些分析师认为,在大宗采购的情况下,标准化药物可以迅速扩大规模。原始研究和首个仿制药将不再享受优惠的政策红利。它们甚至会被质量更好的仿制药所取代。单一品种的生命周期和红利将大大缩短。

在未来,如果制药公司想要长期保持竞争力,他们必须继续创新。在大量采购后,制药公司的营销投资将因药品销售的保证而减少,同时将激励他们致力于创新药物的研发。(结束)

标题:更多论文推进“4+7”圈地采购扩张推动医药企业创新

地址:http://www.zyycg.org/zcxx/2155.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