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1-03-12 00:41:04阅读:

本篇文章5089字,读完约13分钟

(一)崇福宫

最近,有学者在讨论中国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问题。 其实,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嵩山口号是“天下之中”,我国早期国家和文明集中出现在嵩山周边,包括景区内王城岗遗址、阳城遗址、偃师二奥遗址、郑州和偃师商业街遗址、洛阳成周遗址、东周王城遗址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古代的几个大都会,西安是西境(周、秦、西汉、隋、唐)的首都,北京属于北境(辽、金、元、明、清),南京是南境(东晋、孙吴、南朝、明)的核心,河洛一带是 话说秦以后,真正属于“中国”的王朝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武周、五代和北宋。

“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北宋定都开封,如果不是赵二太宗的干扰,赵大太祖很可能迁都到120里以外的洛阳,距离嵩山北麓只有20公里的巩义就是北宋皇陵所在。 景德三年( 1007年),泰山封禅前一年,宋真宗也到北京活动,先参拜巩义皇陵,后巡视洛阳和龙门石窟。 回京后不久,32岁的郭皇后去世,再6年( 1013 ),真宗立刘娥为皇后。 1018年宋真宗病得很重,宰相寇准、丁伟、王钦若、皇后刘娥等玩权力的游戏,胜利属于皇后,所以刘皇后出私房钱整修嵩山崇福宫。 崇福宫是汉代的万岁观,由于汉武帝游嵩山听说“山呼万岁”而建造,唐代改名为太乙观。 刘皇后此次“苇而治之”的原因尚不清楚,重点似乎是新修了供奉“后土元天大圣后像”的会元殿,她应该熟悉696年武则天封禅嵩山、改元号“万岁登封”、改阳县为登封县的女性历史光辉篇章。

“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崇福宫山门

宋仁宗的时候,崇福宫开始供奉宋真宗和刘皇后的神御(肖像画),被任命为崇福宫管理层的士大夫闲得无聊,建起了泛观亭、奕棋亭、樫蒲亭等饮酒、游戏的地方。 崇福宫作为道教建筑辉煌的时刻出现在宋惠宗朝,而他的母亲陈氏还是宋神宗宫女时,被太监请到崇福宫会元殿谋儿子,结果生下了赵佘。 后来被钦慈皇后追杀的陈氏,没想到赵佶有一天会进入总统。 是害怕残酷的宫斗大戏,还是真爱,丈夫赵颖去世后,她多次守护陵墓,说“想早点侍奉先帝就够了”,结果“毁骨立”,32岁去世,几乎殉职。 宋徽宗后来声称诸神下界,他可能认为是母亲和上天在崇福宫表达信息的结果。 这是因为对崇福宫进行了大力改建。 他自己写了《西京崇福宫记》,说:“黄金装饰、精美的器皿,都是尚方(王室特供)做的。”

“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年7月,在我和老沈参观的崇福宫内,玉米吸食雄性,土鸡在古碑间啄食,是农家庄园的景象。 但是,总之已经整顿好了。 几年前,这里看到了“疏于大殿维修的碑文仆人之地”、“猪圈排、鸡圈之间,恶臭难闻,污水流淌”。 自从登封畜牧局管理以来,崇福宫就变成了猪圈、鸡窝。 由于1999年拖欠农行贷款,畜牧局将崇福宫抵押给了银行。 文物局认为这是违法的,“吵架多次回来,没有以下事情”。

“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崇福宫内鸡窝和古碑

但是崇福宫进入宋代政治史的视野,首先不是刘、陈两位皇后,而是王安石变法敌人太多,把被他赶出首都的高官安置在崇福宫,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宋神宗死后废除新法的司马光。 宋代有“祠禄之官”,对任何没有适当职务安排的高官,向他们提供管理(挂钩、提点、提举等)的宫观职位,平时可以不用上班。 王安石作为“想在此提出异议的人”,进一步取消了定员限制,在杭州洞霄宫等各地10处宫观增设了祠禄官。 从京师那里请假的高官们特别在西京洛阳建设园饲养,组织耆那山,西京留守和举高崇福宫成为了安置这些人最常用的称号。

“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二)嵩阳书院

1019年司马光出生于父亲司马池知光州光山县(今为河南信阳)的官舍,今年是他诞辰1019周年。 司马光13岁时由父亲荫辅,20岁考上进士,不久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 满后跟随庞籍,马上赴北京工作,33岁时担任时任史馆研讨、集贤学校理等职。 几年游宦之后,40岁回国开始长时间担任谏官。 赵祯(宋仁宗饰)没有兄弟的侄子,所以只好让表哥赵曙(宋英宗饰)继承王位。 赵曙在位只有五年,这一时期司马光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濮议之争中代表谏官集团敌视汉琦、欧阳修等宰相,抵制赵曙追杀崇生父的计划。 二是开始了后来被称为“资治通鉴”的大型史书的改编。

“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司马光在治平元年( 1064 )写了《历年图》。 历代大事年表和《资治通鉴》编撰了提纲,之后根据《史记》,1066年编纂了《周纪》《秦纪》,也就是后来的《资治通鉴》的前8卷。 编纂史书的事业受到宋英宗及宋神宗的大力支持,历经近20年的艰辛,于元丰7年( 1084年)修完全书294卷,元佑元年( 1086年)获准在杭州刻版,再印于6年( 1092年)版。

“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资治通鉴》是分阶段写的,写《周纪》《秦纪》时司马光的职务是《权御史丞》,写《汉纪》《魏纪》时的职务是《知制诰》,写《晋纪》时的职务是《权判西京留司御史台》

司马光和王安石本来是好朋友,但政见不同,坚决抵制变法。 和王安石吵架后,一度被安排到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地方官也要执行朝廷的变法政策,司马光受不了,不到两个月就提出辞职报告,说要去洛阳专心修史书。 僵持了两个多月,朝廷接受了司马光的请求。 洛阳人文荟萃、已故老咸集、司马光先是参加了西京留守文彦博主办的耆那老会,然后自己组织了真率会,玩得很开心。 洛阳名贤毕至、理学家邵雍、二程及名臣范镇、范纯仁、汉维当时在洛阳,司马光和他们过得非常密切。 洛阳周边是名胜古迹,也是全国学术中心,司马光在洛阳建设“独乐园”,附近买了两处山庄,居住15年,在这里完成了大量学术著作。 洛阳离家乡夏县(今属山西运城市)也不远。 司马光也在那里建了一个人的乐园,每到秋冬都回夏县看望哥哥司马旦,整理父亲司马池的遗作。

“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熙宁8年( 1075年),在西京嵩山崇福宫举行,成为司马光的头衔。 嵩山当时属洛阳管辖,两地相距数十公里,司马光不必去道观,但他多次一起去嵩山玩。 嵩南麓逍遥谷石溪(嵩阳书院东溪)《光风雫月其开胸》刻石旁,有司马光别馆旧址之称,为“叠石溪庄”。 元丰元年( 1078 ),即王安石罢工相之后,司马光和范镇有嵩山巡演,当时广为人知,记载在邵雍之子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和王辟之的《渑水燕语录》中。 司马光和范镇骑马从洛阳出发,经过古韩国故都宜阳登封,在峻极下议院休息后,攀登峻极峰,下山游览嵩阳书院、崇福宫、紫极宫。 另一位司马光和哥哥司马旦、程颐一起游览了峻极院,檐墙上有一首诗“茅草蓬蓬生长,忽而烧天空”。 就像装满了炉的棺材一样,慢慢地热腾腾地烤下去”。

“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悠闲热腾腾”似乎表达了宋神宗时期居洛的政治异议分子们长计议的心情,元祐元年司马光回朝后废除新法是“胖乎乎空”的冲动之举,在嵩山积攒能量建设不朽事业是二 熙宁年间,二程的父亲程珦也表示:“厌倦了工作,乞丐要清闲,西京嵩山崇福宫也要查岗。”哲宗朝程颐担任此职,通常认为二程在嵩阳书院的活动集中在这一时期,这是洛学兴起的象征性事件 另外司马光、邵雍、张载等重要学者可能也在嵩阳书院讲学过,但很遗憾相关记载很少。

“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被誉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金元时期改为承天宫嵩阳宫,到明代中期才重建书院并供奉二程,废除科举后改建为登封县师范传说所及嵩阳高等小学堂,1942年至日寇侵华建成中岳中学。 建国后嵩阳书院仍长期被占为教育机构,1963年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要点文物单位,1980年搬迁学校和居民,恢复古代书院建筑群对外开放,文物恢复与保护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

“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嵩阳书院当初是北魏的佛寺、隋唐的道观。 晚唐五代,儒学衰微,有志之士隐居寺观绝学,嵩阳观也有进士道士流集课员。 周世宗于显德2年( 955年)将嵩阳观改为太乙书院,宋太宗时改为太室书院,至宋仁宗时改称嵩阳书院。 二程讲学之前,曾在这里培养过吕蒙正、钱若水、陈尧佐、滕子京等名臣。 但是嵩阳书院内还能看到的宋代文物,只有礼堂西墙的《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经》石碣、西碑廊的文潟公(文彦博)游嵩阳书院碑、黄庭坚诗书碑等,其中真武经石碇为元符两年( 1099 ),宋傅书。

“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经碑

(三)中岳庙和初祖庵

今天游览嵩阳书院,真正吸引人的不是二程讲学陈迹,而是嵩阳书院历史悠久的汉代将军柏、东魏嵩阳寺造像碑和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的赞碑。 据说2300年前(前110 )汉武帝游嵩岳看到三棵高高的柏树,大家都以为没见过,武帝将三棵树封为将军柏。 现存大将军柏高12米,围5.4米,二将军柏高18米,围近13米,树干下部腐朽洞洞,但生机勃勃,虬枝挺直。 明崇祯年间三株将军柏仍被线条刻石,栩栩如生。 1958年专家测定,将军柏的树龄为4,500年之间,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史整个长度的物证。

“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将军柏

汉武帝后600年,北魏孝文帝统治时期,佛道两教并行兴起,484年嵩阳寺建成,现存的“嵩阳寺伦统碑”(也称“中岳嵩阳寺碑”“嵩阳寺造像碑”)被雕刻在东魏天平晚年( 535年)。 这座碑的阳面碑首为六龙缠绕,碑额为两行六字篆书,碑上刻有一佛二菩萨、弟子、力士、飞天等,中层被凿,沿一列七尊坐佛,下层为“中岳嵩阳寺碑文序”。 阴刻的额头刻着一佛二胁武士,碑身12排,共94个佛龛,壁龛旁刻着佛名。 该碑原为嵩阳寺,隋大业时嵩阳寺为嵩阳观,唐高宗建造奉天宫时将碑迁回会善寺,2003年再次迁回嵩阳书院,碑阴正面。

“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嵩阳寺伦统碑

唐高宗迁碑后80年、安史之乱11年( 744年),唐玄宗又立了“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赞”碑,矗立在嵩阳书院大门西,由基座、碑身、碑额、云盘、碑脊五层雕石组成。 这座碑高9米,重80多吨,是河南最大的石碑,裴迣篆额,李林甫写文章,是徐浩八分所有者的书,记述李隆基为了求长生之术,到道士孙太冲用阳观等炼丹。 碑的阴碑一侧,有很多参观嵩阳书院的子孙,如北宋熙宁辛亥( 1071 )的张琬、宣和七年( 1125 )的卢汉杰等。

“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的赞碑

嵩山因崇福宫和嵩阳书院进入北宋政治文化史视野,又因少林武术深入世俗人心。 但这不是嵩山人文史的重要环节,它象征着地理意义上的“中国”,标志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和延绵,体现着三教融合的文化以前流传下来,是嵩山无与伦比的三重文化的意义。 今天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嵩山建筑群包括8座历史建筑,分别是太阙室、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还有汉 其中岳庙建于秦,庙内北魏寇谦之所写的《嵩焗碑》标志着早期道教的正统化,嵩岳寺塔是中国第一座砖塔和现存最早的佛塔,少林寺是禅宗初传之地。 嵩阳书院不过是对魏唐寺观的改建,北宋反叛法派在这里的活动只是嵩山人文历史的最后辉煌。

“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今天在嵩山游览宋代遗迹,首先是中岳庙的4种碑文、宋代镇库铁人、少林寺的初祖庵。 中岳庙原本是秦汉时期的太室祠,是祭祀太室山的地方,五岳制度形成后改为中岳庙。 宋初整修了中岳庙。 这是因为吕德森写文章,有开宝6年( 973 )刻的“大宋新修嵩岳中天王庙碑文”。 大中祥符4年( 1011年),宋真宗加封中岳神为“中天崇圣帝”,由国王撰文,大中祥符7年( 1014年)立的“大宋中岳中天崇圣帝碑文”,大中祥符年间增订中岳庙,刻于干兴元年( 1022年) 另外,峻极门东捆门前东侧八角石栋刻有宋真宗写的“控制中岳醅告文”。 中岳庙崇圣门以东的神库周围有4尊铁人,铸造年代为治平元年( 1064 ),高3米左右,重3000多斤,100多块生铁一起铸造,气冲冲挺胸,握拳耸肩,气势磅礴。

“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中岳庙峻极殿



宋代镇库铁人

初庵位于少林寺西北,少室山五乳峰,建中靖国元年( 1101 )得知登封县楼异建,是嵩山景区罕见的宋代建筑原构。 宣和7年( 1125年)改建时,用石柱代替柱子,石柱和神台的周围有美丽的浮雕。 此外,初祖庵周围原有的黄庭坚“祖源谛本”碑、蔡京“面壁碑”及蔡卞“达摩面壁庵”碑,现已被移到少林寺碑廊,现初祖庵黄庭坚及蔡卞碑均为复制品。

“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初祖庵大殿



初祖庵石大殿石柱神台浮雕

《太师鲁国公京书》的“面壁之塔”建于宣和4年( 1122年),为建塔题字,今塔被毁。 那一年,金灭辽、童贯率宋军北征收复燕京,实际上在与辽军的交战中失败。 这次用兵蔡京反对,但他两年前被勒令辞职。 两年后近80年的蔡京再次召见首相,再过两年就是开封沦陷、蔡京客死的一年。 崇道徽宗时代,长期掌权的蔡京兄弟分别以“面壁”为题写作,似乎是不祥之兆,但作为反变法派活动中心的嵩阳书院此时一定受到了冷落。 不久,嵩罗地区将落入金人之手。 熙宁以来的党争将在此告一段落。 新法蔡京时代的辉煌终于如司马光所预言的那样,“突然燃烧了天空空”消失了。

“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蔡卞和蔡京题刻(复制品和拓本)


标题:“嵩阳书院:北宋神宗时代的学术中心”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1747.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