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 海宁农发区招招鲜
本篇文章1364字,读完约3分钟
当前,中国正处于加快结构转型、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对于整合社会力量、协调各方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久前,记者就如何构建和谐开发区采访了海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海宁农业综合开发区(以下简称农业开发区)主任顾建国。他认为,建设和谐开发区的关键是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把加快发展作为构建和谐开发区的根本前提
"发展是重中之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顾建国认为,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物质财富相对丰富的社会。就农业发展领域而言,在当前宏观政策趋紧、要素供给紧张、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努力突破影响发展的瓶颈,不断夯实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发展的重点是搞好招商引资。首先,要推进从“粗放投资”向“集约投资”的转变。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指标的规定,努力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关联效应强、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第二,要推进从“政策投资”到“环境投资”的转变。从以土地价格和优惠政策为主要依托的投资行为,到以服务、配套设施和环境为主要依托的高层次竞争,投资促进的竞争力、承载能力和吸引力将得到有效提升;第三,推进由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向政府主导的“以商引商”、“引进外资”的方向转变。鼓励企业走到招商的前台,让项目业主成为招商的主体,使招商模式逐步市场化、专业化。
以环境保护为构建和谐开发区的基本条件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家园。”顾建国认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意味着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利益,意味着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实实在在的工作。
顾建国说,农业开发区要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创建生态区”的理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发区。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和引导舆论,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使社会各阶层牢固树立“环境保护和人人有责”的意识;二是严格控制企业进入园区。在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企业进入园区,坚决杜绝新污染的同时,针对园区化工企业较多的情况,出台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升级换代,大力控制老污染;第三,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第四,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投资1000万元进行道路和河流绿化,建成了日处理能力为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
保持稳定是建设和谐开发区的重要保证
两年来,农业开发区着力深化创建“安全农业开发区”活动,加强社会综合管理,专门设立派出所,成立巡逻中队,开展24小时巡逻工作,构建防控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同时,还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和消防,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每年,我们与所有企业签订《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试行“安全生产责任风险体系”。各职能部门应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例行和专项检查,抓好安全隐患的整改,防止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
顾建国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还必须注意利益的协调。在制定政策和推进工作时,必须加强整体研究和政策平衡,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要依法妥善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加大矛盾纠纷预警调查和调解力度,建立健全“减压机制”和“缓冲机制”,切实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真正让人民安居乐业。
标题:构建和谐 海宁农发区招招鲜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704.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节能环保:新能源将成未来主角
下一篇:认知正在兴起的新产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