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外院:教改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
本篇文章2811字,读完约7分钟
上海商务外语职业学院位于浦东杭航空港和洋山深水港之间。它拥有近7000名学生,是上海最大的私立职业学院之一。学院办学条件优越,办学理念先进,拥有英语、日语、德语、法语、韩语和西班牙语六种语言,以及应用外语、商务语法和工程信息三大类24个专业。以培养语言应用型人才和涉外服务业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以上海为基地,面向长三角,辐射中西部,为国际化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培养擅长外语、突出专业能力的一线优秀复合型人才
教学改革焕发新的活力
学院坚持“基础适中、以德为本、外语特长、技能突出”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上海工业企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人才需求,积极探索“外语平台+职业技能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了教学改革。
英语系注重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专业能力,采取“课堂教学、实训和自主学习”三管齐下的方法,以教师的项目研究指导学生的实训,从而培养学生可持续的英语学习能力。商务英语专业是上海市教委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通过选择典型的商务情境或工作任务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模拟酒店、展览、旅游、秘书场所等实际商务活动,使学生能够根据未来的工作需求进行模拟培训,培养他们在商务情境中的语言沟通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岗位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图为英语专业英语情景实训室
目前,英语系在完成上海资助项目“英语情景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秘书英语、酒店英语等五门实训课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常见的涉外商务活动,正在编写《职场英语实训》教材。商务英语交际被选为上海的一门优秀课程。2012年10月,“应用英语教学团队”入选上海市教学团队,成为学院第一支市级教学团队。
改革掀起了数千波浪潮,各部门都出台了教育改革措施。法语系开设了改革试点班,大胆采用了欧洲语言学统一标准,推出了新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得到了教师的支持。学生们普遍认为学习容易,进步快。该系系主任高表示:“改革实验班突出了应用法语的能力,实行了听说领导,将考试中的听说成绩从笔试的5%提高到50%,期中考试没有一个人不及格。”班里的学生徐进和范兴亚说:“新教材推出后,我们高兴地学习,讲法语的机会多了,收获也多了。”
艺术设计系走在后面,制定了《艺术设计系综合改革方案(试行)》。新的培养方案专门为学生设计了“学习路线图”和“职业路径图”,明确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跨境人才培养的探索路径。它在教学中宣扬商业、市场和营销的价值观,以创意产业链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合适的运营单元,形成了一个生产、教育和研究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平台。
校企合作拓宽发展道路
近年来,“订单班”和“共建班”在高校广泛开设,将校企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图为学校举办校企合作研讨会
机电工程系先后与大众汽车公司和SAIC乘用车分公司(即荣威汽车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和联合办学协议,邀请企业管理和技术专家授课。该系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了“汽车制造”和“汽车电器”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了“大众班”和“荣威班”的订单式培养体系,实现了“四个制定”:一是以先进工程技能大纲为核心,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二是根据理论知识识别的细节制定课程大纲;第三,根据技能操作大纲,制定技能训练教学计划;第四,以赛促训,制定赛前集训计划。
近三年来,经过机电工程系08级、09级、10级的教学实践,中级数控工人的持证率达到100%,数控车床工人或数控铣床工人高级证书的平均持证率达到60%以上。毕业生大规模受雇于公众和荣威。
图为机电工程系学生接受数控机床操作培训
大众汽车是一家大型中德合资企业,希望该学院培养具有德语会话能力的数控高技能人才。在学院的协调下,中文系和德语系开始在11级数控和德语班进行“婚姻”教学,并为德国学生开设了以德语为基础的机电技术模块课。十多门专业课浓缩为“机电基础理论知识”和“机电中级技能操作”两门课程,6名学生获得数控或电工职业技能中级证书。同时,还为数控班的学生开设了“基于技能、语言辅助”的德语基本会话模块课。第二学年,机电工程系11年级将原来的高职英语课程改为德语基础会话,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基础会话。数控与德语教学的“联姻”得到了大众公司人事部领导的高度肯定,学生免于笔试,直接面试。
学院日语系积极与上海卓宝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设卓宝班和卓宝计算机课程模块,合格学生直接进入公司就业。去年12月,首届卓宝班举行了毕业典礼,8名学生获得了奖学金。
11月,学院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举行签约仪式,成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意孵化基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将为“创意孵化基地”提供产业项目、教师教学及相关社会公共资源。学院将为“创意孵化基地”提供必要的教学场地、必要的实施室、教师和学生,并严格按照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提出的产业项目标准进行产业项目孵化。创意孵化基地是艺术设计系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标志着新的教学形式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实验室”,建立了“学生创业孵化、双师孵化和产业项目孵化”的联动机制,通过项目引领和产学研一体化实现了“三孵化”/h/]的长期综合效益。
国际合作打开了新的视野
学院积极迎接经济国际化浪潮,积极融入世界教育大家庭,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它与10多个国家的34所大学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去年,它从上海大学学生海外学习实习项目获得了107多万元的资助,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项目,如澳大利亚考察旅行、德国“f+u”培训、美国带薪实习、新加坡留学实习计划等。协助100多名学生在美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分批出国学习、培训和实习,300多名学生通过学院修建的国际立交桥出国深造。学院还在商务部的协助下,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官员举办了10多个培训项目,来自30个国家的250多名非洲官员来到学院接受培训,成为上海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先锋。
图为该校与韩国师范大学合作的签字仪式
通过与相关国家的大学合作,商学院开设了专门的专业,培养了国际人才。中澳会展规划与管理专业是与澳大利亚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合作设立的。毕业后,学生可以从澳大利亚获得中国大学证书和相应的证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未来的发展计划选择去澳大利亚深造。该学院与美国尼亚加拉大学合作,在商学院开设中美合作的特殊课程,其课程体系是根据aacsb(全球商学院认证标准体系)确定的。在中国完成学业并通过托福考试的学生可以直接向尼亚加拉大学申请继续他们的本科或硕士学位。它还与爱尔兰的斯隆理工学院(ait)建立了专门的培训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将与希尔顿酒店管理集团和洲际酒店管理集团合作,引进专业课程,按照国际酒店管理标准培养人才。特色班学生充满学习活力,教师热情,得到了家长和合作学校的充分肯定。
今年以来,学院接待了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和台湾的40多所大学的访问,安排了10多名师生访问德国、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日本、香港和台湾等地。教育国际化在上海同类大学中处于领先地位。
标题:上海工商外院:教改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3664.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