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为啥要调整CPI中的权重?——
本篇文章3130字,读完约8分钟
前几天,国家统计局定期调整了cpi调查方案,其中权重调整特别引人注目。 经济学家认为这种调整反映了中国经济和顾客购买力的一些变化。 另一方面,老百姓不太理解cpi上食品的重量为什么下降了,住宅的重量上升了吗。 希望您能解释一下。
网民艾麒文
cpi权重调整: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
,国家统计局根据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支出调查数据和相关部门调查数据,相应调整了权重构成。 其中居住提高4.22个百分点,食品下降2.21个百分点,烟酒下降0.51个百分点,服装下降0.49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和修理服务下降0.36个百分点,医疗和个人用品下降0.36个百分点,交通和通讯 调整后的权重大致为:居住17.82%、食品31.29%、烟酒13.89%、服装8.51%、家庭设备用品及修理服务5.84%、医疗和个人用品9.04%、交通和通信9.2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4.25%。
那么,如何认知cpi权重的调整呢? 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商品和劳务价格统计的物价变动指标,是注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也是宏观调控的“风向指标”。 cpi权重调整是客观反映中国统计部门科学监测、物价形势、积极应对物价上涨状况的基础事业,是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积极探索,是以政府部门cpi为核心指标的宏观调控事业
降低食品费用权重:符合我国现实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知道随着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的比例会下降。 这对任何有增长时间的国家都是一个大趋势。 近年来,中国人均gdp增加,初步估计每年达到4400美元左右。 这意味着中国已经从下中等收入国家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迅速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食品在费用篮子里的比重一定会下降。
事实还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正在经历支出结构升级的过程,食品方面的支出占有率总体上大幅下降。 1995~年,中国城市居民食品支出占有率(恩格尔系数)从50.1%下降到35.7%,减少幅度达到14.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0.95个百分点。 从1995年到2009年农村居民食品支出从58.6%下降到41.0%,平均每年下降1.3个百分点。
因此,降低食品支出类在cpi中的比重符合我国的现实。 当然,对于中国地区快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明显、收入差距大、相对落后的地区和中低收入群体来说,食品支出依然是生活的第一支出,仅城乡差距,两者差距的平均水平依然为8.8
总体来说,我国食品在cpi中权重很高,如果不尽快调整,食品价格的上涨对cpi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cpi高涨时政府采取的措施可能会带来多从食品类商品中下手的两个负面效果 国家经常参与农产品价格上涨,从长期来看会导致农民增收困难,影响农业的正常快速发展。 二是可能导致对宏观经济动向的误判,食品价格上涨本身周期性非常强,现行的cpi统计指标包括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但只要去除这些不可调节的自然因素,就会导致物价上涨状况和物价上涨
住宿费权重上升:反映住宅支出上升的实际情况
住房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商品房市场日益繁荣。 特别是近年来,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形成了很多住宅诉讼,另一方面,土地转让制度、保障性住宅制度等制度安排不完全,在富馀流动性的背景下投资渠道不足,因此房地产市场形成了极强的上升预期。 “住房难”的问题已成为现在居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 在经历了一些房地产调控政策后,房地产市场逐渐出现了冷却稳定的迹象,但房地产价格水平与人民收入水平之间的矛盾依然没有得到比较有效的处理。 这成为cpi中居住系统加权的重要背景。
cpi中居住类的价格目前包括四个子类:一是建筑和装修材料占居住类,其中包括木材、木地板、砖、水泥、涂料等十个商品簇。 二是房租,其中包括公房房租、私人房租和其他费用三项。 三是自有住房,其中有房贷利率、物业管理费用、维修修理费用等四个。 四是水、电、燃料,包括水费、电费、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和其他燃料五种。
在房价急速上涨、房地产投资长期维持高位的条件下,cpi中的居住类价格也在不断上涨。 一是房屋租赁价格上涨。 另一方面,从长时间的经验来看,房屋租赁价格与不动产价格大致相同,不动产价格上涨必然会使房屋租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在不动产市场受到政策“压迫”的条件下,由于大量租赁诉求的存在,房屋租赁市场“被动”繁荣, 第二,与房地产领域相关的领域有50多个,住宅建设和装修材料等价格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爆发而上涨。 第三,住宅的修理和管理价格与不动产价格本身直接相关,劳动力价格上涨和修理材料上涨的程度很明显。 第四,随着资源价格体制的改革,水、电、燃料价格不断上涨,同时在将来可以预见的时期,这种状况会继续维持下去。
综合来看,在cpi中,居住系统的价格急速上升,如果其权重所占的比例过低,则容易低估cpi本身,这是cpi和人们感到不一致的另一个原因。
另外,1995~年,中国城市居民的住宿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从7.07%上升到9.89%,上升了2.82个百分点。 从1995年到2009年,农村居民的居住类支出从13.9%小幅上升到20.2%,上升了6.3个百分点。 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居民的支出结构从处理“衣食”阶段到处理“住行”阶段的现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房价急剧上涨,居民房价上涨,给很多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带来很大压力 如果继续沿用以往cpi中居住类支出的权重,则难以客观真实地反映cpi的动向,有可能会误解政策决定。
未来cpi权重调整展望
cpi各类支出权重调整的基本依据是符合居民的支出结构,总体目标是客观反映支出价格的总水平。 因此,将来中国的cpi权重必须在维持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灵活性,适时适度调整,客观真实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为政策制定提供可靠、比较有效的依据。
1 .食品类支出比重依然有持续提高的空间。 中国cpi中食品类商品所占的权重可以与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进行比较,食品价格在cpi统计中的权重必须在20%左右。 这是因为现在也有很大的调整空间,但中国城乡差异很大,每次的振幅调制也不大。
2 .教育医疗类支出比例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居民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已经成为城乡居民的两大支出。 医疗费用从1995~年,城镇居民医疗费用所占比例从3.11%暂时上升到7.56%(2005年),从2006年开始略有减少,年为6.47%; 从1995年到2009年,农村居民医疗支出所占比例从3.2%连续上升到7.2%。 教育支出在1995~2009年,城镇居民教育支出占有率从4.68%一次性上升到8.21%(2002年),从2003年开始逐渐下降,到2009年达到5.27%。 近年来,医疗和教育支出所占比例下降,但考虑到目前我国高质量医疗和教育资源总量供给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将来在这些行业的支出将大幅上升。
以教育为例,学前教育的困难问题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在北京幼儿园每月少1000元,多4000元,甚至越来越多。 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是免费的,但实际上很多课外补习费用和学校选择入学费用远远超过了基础教育本身的价格。 另外,大学的学费也上升了,从3000~5000元/年上升到了10000元左右。 但是,从现在的cpi统计指数来看,医疗费和教育费不仅权重低,还存在统计不足的问题。 就本回合的调整来看,教育和医疗相关支出的比例没有上升,医疗和个人用品下降了0.36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和服务下降了0.25个百分点。 因此,在接下来的调整中,在科学统计教育和医疗花费支出的条件下,继续完善教育和医疗花费在cpi上的统计,适度提高其权重。
标题:热门:为啥要调整CPI中的权重?——
地址:http://www.zyycg.org/hgjj/27766.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