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1-03-11 21:58:47阅读:

本篇文章9087字,读完约23分钟

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辛弃疾……这些中国人熟悉的伟大文学家生活在唐宋时期。 这是继先秦两汉之后,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具有“文以载道”的精神,他们的作品为唐宋时期兴起的学者阶层提供了理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曲折反映了当时形成、已经形成的新的社会秩序。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中国文化的第二经典时代

|吕正惠

每个伟大的文明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 在中国,最早被列为文化经典的是六经,后子孙加入先秦两汉的一点典籍(诸子、《史记》、《汉书》)。 在希腊,最先被列入经典的是荷马的两部史诗和赫西奥德的作品,之后又加入了三部悲剧作家和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着作。 在印度,先是四大吠陀,然后是两大史诗。 可以说,未经文案化的经典系列文明,很难被称为伟大的文明。 因为没有文案化,文明不太容易传播。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文化经典最初形成于世代的口耳传承,这些传承世代,通过背诵和记忆传承下来的东西,必然是其文明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到了历史的某个时期,由于笔记技术的进步,逐渐被文案化,通过笔记材料(泥砖、纸草、木片、竹片等)传下来。 经过这一阶段,已经文案化的“书籍”成为某文明识字层的教科书,世代相传,形成了文化经典。 随着时间的发展,一个文明内部的文化经典、各典籍之间的地位可能有高低起伏的一些变化,但其核心基本不变。 例如,中国六经和希腊两部史诗。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古埃及纸莎草纸书

即使有了复制品,也不能保证古代的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等一些文明的文化经典会永存。 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两个文明,曾经拥有丰富的典籍,却被后来者的征服所遗忘。 近代以来,通过考古发掘的努力,两河文明的楔形文案和埃及文明的纸草在世界上重现。 当然,由考古学发现新补充的文化经典,毕竟不如文案世代相传的文化经典那么完备。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与两河、埃及文明相反,是古代希伯来文明。 希伯来文明诞生于古代的以色列国,但以色列是个弱小的国家,经常受到周边强大帝国的侵略,国家的存在有时并不存在。 但是,那本经典的旧约通过犹太教强大的集聚力而流传。 后来的基督教也起源于犹太教。 基督教除了旧约之外,还有自己的新约。 旧约和新约的流传基本上来源于宗教的力量,不是政治的力量。 这在文明史上是罕见的例外。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从地理划分上来说,可以将人类最重要的古代文明分为3大块:1.东亚中华文明,2 .南亚印度文明,3 .两河、埃及、地中海文明。 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相对孤立地迅速发展(但三大文明区之间有一些联系),但两河、埃及、地中海之间的各文明相互紧密交流。 两河、埃及以及附近的各文明,后来统一为波斯帝国,波斯帝国可以说是这个地区第一个伟大的综合体。 与波斯帝国对抗的,是希腊独立城邦组成的文化统一体。 这个希腊文明的内部相互斗争,最后被马其顿帝国统一,波斯帝国消失了。 马其顿帝国随后分裂为马其顿(包括希腊)、埃及(托勒密王朝)、西亚(塞琉古王朝)三个街区,但它们有着共同的文明基础。 就是所谓的希腊化文明。 之后,地中海西部兴起了罗马帝国,吞并了所有这些地区,除此之外,罗马帝国在地中海西部征服的北非、西班牙、高卢(现在的法国),也形成了古代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与东方的汉帝国形成了远远的对比。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文化上,罗马帝国和以前的马其顿帝国一样继承了希腊文化。 希腊文化之所以能在希腊政治势力消失之后长久存在,是因为统治它的两个帝国在文化上受到了影响。

人们常说近代西方文化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明,其实是过于简略容易引起误解的说法。 罗马帝国统一了整个地中海地区,形成了希腊的罗马文明。 这个文明的文化经典,除了希腊人的作品之外,还加入了罗马人(西塞罗、西泽、弗吉尼亚、李维等)的作品。 但是,2世纪末罗马帝国陷入漫长的内战之后,这个文明逐渐没落,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重新统一帝国,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后,希腊的罗马文明成为了罗马的基督教文明。 我记得罗马皇帝朱利安试图恢复希腊的罗马文明,但很快就失败了。 这是因为他被称为“叛教者”。 这表明基督教已成为罗马帝国最重要的文明力量。 自日耳曼各部族突入西罗马帝国领土、西罗马帝国崩溃、日耳曼各部族纷纷皈依基督教以来,至少已经过了一千年。 西方文明实际上是基督教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几乎被遗忘了。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55年拜占庭帝国的版图在查士丁尼大帝的统治下达到了极致

(本图为527-565年帝国疆域)

在西方完全被基督教势力包围的期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持续了一千年。 拜占庭帝国采用希腊语,继续继承古希腊文明,并且影响了后来兴起的大食帝国的伊斯兰文明。 很少有人知道伊斯兰文明不仅继承了古希腊文明,还继承了古代希伯来文明。 大食帝国全盛时代翻译了多部希腊古典,不仅产生了诠释希腊文明的大师,也尊重了旧约和新约。 如果没有拜占庭帝国和大食帝国,古希腊文明还剩多少就值得怀疑了。 在近代的西方很少有人承认这一点。 就像希腊文明在西方一直延续一样,这是一个很少被揭露的历史性的大谎言。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直到薄伽丘和彼得特拉( 15世纪)时代,古希腊的罗马文明在意大利复兴,波及到整个西欧,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以后,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在西方并存,成为近代西方文明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代的希腊罗马文明和近代西方流传的希腊罗马文明,不能说是同一个文明。 因为后者已经加入了基督教的要素,前者没有基督教的影子。 而且,无论是继承了拜占庭文明的俄罗斯文明,还是继承了大食帝国遗产的伊斯兰文明,都不能说不是古希腊文明的继承人。 古希腊文明的“子孙”有几个分支,西方人凭什么说他们是古希腊文明的唯一继承人?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另外,所谓的希腊文明的作用问题,恐怕需要重新考虑。 近代西方人把希腊文明喷向诸神,认为这是西方人最天才的创造,是西方人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 其实,真相并非如此。 根据希腊人自己的叙述和19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许多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 他们认为,地中海文明的发源地是两河流域和埃及,从那里扩展到叙利亚、波斯、小亚细亚、腓尼基、以色列(希伯来),再到小亚细亚沿海地区的希腊城邦,再到希腊本土(想想, 希腊早期的哲学家和希罗多德都来自小亚细亚沿海的城邦。 也就是说,希腊文明是受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的影响,说希腊文明是独立创造的,完全站不住脚。 罗马帝国时期,帝国东部有着深厚的文明基础,因此可以迅速发展基督教,西罗马帝国崩溃后拜占庭文明依然存在,伊斯兰文明,以及后来的奥斯曼帝国迅速发展。 这片广阔的地域本来就是古地中海文明的发源地,在近代西欧未兴起之前,其文明力量远远超过西欧,长达一千多年。 在这个地区,希腊文明只是这个大文明圈的一环,其作用绝对不是独特的。 近代西方兴起后,西方人为了凸显自己,引出了“远祖”希腊,无限抬高。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我们现在读的人类文明史,不过是近代西方人“创造”的文明史。 其实,西方统治着世界(自从他们压倒奥斯曼帝国和穆加尔帝国之后)。 不过200多年。 在历史长河中,200多年来都在数什么? 西方话语霸权一过,西方文明迅速发展的真相就会大白。 西方人叙述的希腊-罗马-文艺复兴-近代西方这一缕人类文明史,总有一天会变得难以置信。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我们无视印度文明,从古代地中海文明和近代西方文明直接跳到了中华文明。

在东亚这个大陆上,历史快速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形成了被称为“华夏”的统一文明。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问题,随着中国考古学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这个问题的答案将逐渐明确。 根据现有资料,可以确信,周朝建立之时,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中国人已经形成了非常牢固的文化大一统观念。 这个观念还可以追溯,至少应该说中国历史中的“三代”(夏、商、周)以来,这个观念就已经存在了。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我们知道,周代建立的时候,中国还处于“万国并立的时代”,但周王(周天子)受命成为天下领袖,这也是绝大多数诸侯国公认的。 虽然发生在战时,但周王拥有最终的协调员和决断者的地位,很少受到挑战。 即使在春秋时代,周王的权威已经极小,春秋霸主,特别是齐桓公和晋文公,依然作为周王的辅臣维持顺序,不敢超越名分。 直到战国中期,齐国和魏国承诺称王时(齐威王和魏惠王),周王的崇高地位完全丧失。 王权威名由来已久,证明天下“共主”的观念已经在中国人心中长久存在。 没有这个观念的存在,很难想象先秦诸子都有“大一统”的思想存在,也很难想象秦国最终吞并六国,实现了郡县制在政治行业的大一统(也就是普通人所谓的中国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我以前认为春秋、战国漫长的战乱,是大一统思想出现的现实原因,最近和我朋友张志强讨论了一下,明白了这个想法可能三代前就存在了,但周代的宗法封建制是这个思想非常有创造性的表现)。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比较中国的上古史和地中海地区的上古史,就可以看出两者的巨大差异。 在两河流域出现了萨尔贡帝国、汉谟拉比帝国(巴比伦帝国)、亚述帝国、迦勒底帝国(新巴比伦帝国),周边也有赫梯帝国(小亚细亚)、媒体帝国(波斯)。 除此之外,还有多个国家存在。 最后,整个地区统一在波斯帝国之下。 这些帝国,层出不穷,层出不穷,多个帝国领导人自称“万王之王”,但周天子这样天下唯一的“王”观念,似乎从未出现过。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赫梯帝国鼎盛时期疆土(公元前1290年左右)

让我们来看看希腊地区。 希腊城邦其实很小,他们也成立了各种联盟,互相殴打,谁也不服谁。 为了维持城邦的“独立”,他们不得不在内斗中耗尽力量,最后由野蛮的马其顿勉强统一他们。 最奇怪的是,即使经历了多次悲惨悲惨的城邦联盟战争,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从未想象过“天下第一王”的观念。 从两河文明到希腊文明,从头到尾只存在国与国、帝国与帝国之间的你死我活的争霸战。 这似乎是地中海文明的宿命。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罗马帝国和汉帝国出现的时候,东西方的古代文明迅速发展到了最高峰。 如果我们把第二次布匿战争的结束(前201年)作为罗马帝国的出发点,把马可·奥利奥皇帝的去世( 180年)作为罗马帝国高峰的结束,罗马帝国的全盛时代大约是400年。 地、汉高祖元年为公元前206年,汉献帝即位之年( 189年),汉帝国实际不复存在,汉帝国和罗马帝国一样终结。 都可以以公元476年为西罗马帝国完全崩溃的边界,以西晋灭亡之年( 316年)为中国陷入漫长混乱的开始。 中国这次的政治脱序,到隋文帝重新统一中国( 589年)为止,长达二百七十多年。 但是,当中国再次统一时,原来属于西罗马帝国的地区依然混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碎片化,形成了许多封建的小王国和小公国,直到14世纪才开始形成近代的民族国家(以英、法两国为先导)。 至今为止西欧还没有真正统一过。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东、西两帝国的灭亡,除了内部因素外,首要的是外部野蛮民族的入侵。 在西方,是各种各样的日耳曼部族,在东方,是所谓的“五胡”。 我们问的是,日耳曼民族瓦解西罗马帝国以来,西方陷入了长达千年的衰退期,同时被困在强大的伊斯兰文明中,而中国不到300年就恢复了大一统,同时又能开启中华文明的另一个黄金时代——隋唐帝国时代,为什么?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根据上面分解的地中海古代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的不同性质,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 从两个河流文明的萨尔贡帝国到西方古代文明最高峰的罗马帝国,所有的西方帝国都是掠夺性的。 在这方面,罗马帝国特别鲜明和野蛮。 罗马帝国是一个只依靠军事力量征服其他地区的帝国,在将被征服地区的财产全部拼凑到意大利的同时,将被征服地区的大量人口掠夺为奴隶,意大利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奴隶制高峰。 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出现了经济畸形繁荣。 罗马帝国掠夺意大利的财富和人力耗尽,直到意大利自身长期享受并流落荒淫腐败之余,西罗马帝国变成枯萎的桔皮,没有了生命力,等待了千年的休养生息,才有再次复兴的机会。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茶色是前87年西汉疆域

反过来看汉帝国。 汉帝国继承了周人的文明观,对“华夏”以外的少数民族,从来没有以征服和掠夺为首要目标。 华夏文明的扩张,首先是阶段性和渐进的,周边的“其他人”会选择自发融入华夏之中,最鲜明的例子就是楚国、吴国、越国。 这三个国家在春秋时期被中原国家视为“非我们民族类”,他们的北上争霸常常令中原国家担忧。 但是自从秦汉以后,就成了“中国”的一部分。 别忘了建立汉帝国的第一个是楚人(这个“楚”是吞并了吴、越两国比它大的“楚”)。 进一步说,称霸西戎,最后统一中国秦国,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华夏。 秦统一中国,楚人灭秦,楚人代表刘邦建立汉朝后,以秦地为新王朝首都,可见中华文明形成的强大凝聚因素。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关于这个,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 到了春秋中期,中原国家的核心鲁国、郑国、卫国、宋国都衰弱了,不如说有边疆的齐国(滨海)、晋国(在北方、群狄杂所)、秦国(在西戎杂所)、南蛮的楚国 这四强在边疆地区的开拓,融合了许多异族因素,壮大了他们自己。 到了战国时代,其实这个四强争霸(此时的晋已经分裂为韩、赵、魏三国)。 秦、汉统一后,原有的中原中心区(郑、宋为中心),再加上四方齐、晋、秦、楚,以及落后于历史舞台出现的东北燕,形成了各自地域特色统一体,即费孝通所说的“多元一体”。 我们只要读读《史记货物列传》和《汉书地理志》,就能看到这个统一中许多纷繁复杂的局面。 张志强在谈到周代封建制时表示,“宗法封建制的具体创立具有普遍意义,不是取消差异,而是通过差异的协调来达成统一的秩序”(“如何理解中国及其现代”、“文化纵横”年一期) 这样的大一统秩序比不上地中海地区的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这样的大一统秩序,经过汉代400年的经营,变得更加稳固,不是任何外来力量所摧毁的。

我们不知道五乱华之后,进入中国的边疆少数民族到底有多少人,百万人以上,三百万人以下,数量不一定少。 但是,虽然可能比汉族少,但是即使很多汉族逃到南方,北方的人口中汉族也很多。 何况,无论是十六国时代还是北魏时代,胡人的统治都需要汉人的共同努力。 我们只要阅读前燕和北魏初期的历史,就可以看到范阳卢氏、博陵和清河崔氏、赵郡李氏所扮演的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此,进入中国的各少数民族,自然汉化了。 到了隋唐时期,这些少数民族完全融入了汉族的海洋。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再说南方。 因为东汉末年的大乱,汉族的一部分已经逃往南方,所以可以建立吴国。 永嘉之乱后,越来越多的汉族逃到南方。 经过吴、东晋、南朝300多年的经营,南方农业更加发达,南方少数民族也有相当比例融入汉族群体。 这样,经过二百七十多年的混乱,重新统一的中国,反而比以前有了更迅速的发展力量。 与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西欧的长期崩溃相比,表面上看中国的重新统一不得不说是历史上的奇迹。 但追溯来看,这种大一统的物种早在中国的上古时代就确立了。 从这方面来看,可以说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文明吗?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面对隋唐帝国再次在中国形成大一统、西罗马帝国崩溃后西欧小国林立的情况,我们可以用现代的例子来说明中华文明的特质。



俄罗斯帝国史控制的最大领土和势力范围

俄罗斯帝国是近代西方最独特的大帝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但形成的历史非常短。 从16世纪开始计算,也不过才500年。 俄罗斯帝国最大的特色是它不寻常的暴力增长能力。 其合并后的领土,都各吃一块,各有自己的主体民族,差距比较大的俄罗斯族。 也就是说,最初,俄罗斯帝国是通过武力征服形成的。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我们应该公平地说。 因为大俄罗斯在文化上落后于西边的其他斯拉夫民族。 因此,俄罗斯民族不像西欧发达国家(如英、法、德)那样具有种族歧视,他们更愿意接纳外国人(许多波兰人和德国人融入俄罗斯)。 但是,由于其落后,也经常被波兰、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小国等被统治的民族鄙视。 苏联共产党费尽心思建立了15个民族共和国的框架,但仍无济于事,最终像20世纪初的奥匈帝国一样在20世纪末轰然倒塌。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相比之下,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时间非常长,扩张速度非常慢,不是通过武力在短时间内促进,而是接近自然的形成。 从新时期各地区如同“满天星斗”一般跳出来,到夏商周三代形成了“天下第一王”的概念。 这个“史前史”比今后有复制品的历史要长得多。 我们到现在为止,甚至对这段“历史”的理解才刚刚开始。 这证明了中华文明形成史的悠久和长期。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我们以云贵高原和四川西南地区为例,说明中华文明扩展的缓慢。 这个地区,即《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叙述的范围,是汉代以后开始被列入中国正史的各种蛮夷列传。 直到元、明两代,云南和贵州才正式进入中原王朝省区。 这证明了中国对该地区的经营长达一千多年。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如果我们留意中国的历史,就可以基于各种正史,追溯中国每个偏远地区的朝贡、依附和融合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曾主动放弃高丽(相当于朝鲜北部,位于唐高宗时期)和交趾(位于现在的越南北部、宋太祖时期),因为当时中国皇帝认为维持在当地的统治需要太多国力,不需要。 这些都可以证明中华文明的迅速发展尽管含有武力因素,但基本上是由文明内部潜在的迅速发展力量自然形成的。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汉帝国崩溃后,经过近300年的内乱,能够再次恢复大一统,表明中华文明这一快速发展形成的内在凝聚力已经巩固。 以西方为中心的帝国主义向外扩张的历史观,无法理解中华文明。 他们至今仍不断向中国指出。 只是说明他们自己夜郎自大。 井底之蛙,为什么要窥视天空呢?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西方史学界的习性是将西罗马帝国崩溃前的历史称为上古史,之后直到文艺复兴的历史称为中古史,有一段时期也被称为“黑暗时代”。 现代大多数人沿袭西方的习性,从汉帝国崩溃到唐帝国灭亡的历史,也被称为中古史。 这从一个真正不具隐喻的中国人的角度来看,隋唐帝国建立( 589年隋灭陈)到南宋灭亡( 1279年),是中华文明的又一个黄金时期,怎么能称为“中古时代”呢? 更何况,从隋唐到两宋,持续了约800年,200多年后有哥伦布西航,一个是黑暗时代,一个是黄金时代,都被称为中古。 这是什么历史逻辑? 这无非是降低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唐疆域

世界上哪个文明,像汉帝国灭亡后的中华文明一样,不到300年,就能在同样的地理范围内浴火重生,扩张迅速发展的潜力? 所以,隋唐帝国以后,再次焕发新生命的中华文明,应该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特例,值得大书特书,用西方的历史逻辑怎么看呢? 并且说近代西方文明将自己继承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绝对称不上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重生。 由于中断了一千多年,因此加入了重要的基督教文明色彩,地理中心也从南欧的意大利转移到了阿尔卑斯山北侧的英国、法国、德国。 其性质与隋唐和两宋的接受两汉完全不同。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要明确这一点,必须强调唐宋文明为中华文明提供了第二次文化经典。 我们现代中国人最常阅读的古代典籍,除先秦两汉著作外,都是唐宋时期的作品。 清朝人编撰的两本极受欢迎的选书《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以及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至今仍蓬勃发展,被证明唐宋作品的经典地位仅次于先秦两汉。 存在着一个文明,还有两个文化经典,这也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 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近代民族国家在文艺复兴后分别形成了民族文学经典,并且他们借用古希腊罗马经典作为他们的来源。 这种情况是中国文明的源头和两个高峰的情况,因为这都是中华文明自身的产物。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为什么要这样强调第二次古典时代呢? 因为我个人预计,100年内中华文明将诞生第三个古典时代。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进入近代后,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和中华文明的未来感到担忧、悲观和绝望。 直到现在,虽然世界承认中国的崛起,但我们大多数人还是缺乏自信,对自己没有走西方的道路感到自卑,无法重拾文明的自信。 其实这完全中了西方人的圈套,沉溺于他们的史观之中而无法自拔。 这是个大错误,应该早点改正。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如前所述,从汉帝国的没落到隋唐帝国的兴起,经过了二百七十多年的时间。 从鸦片战争计算,到2008年,中西方势力开始平衡,中间也不过一百六十八年。 这个时间段比二百七十多年前短得多。 因此,相信我们复兴的人可能很少。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回顾中国近代史,清帝国的衰落,乃至中华帝制的解体,都是内外为难的结果。 西方帝国主义不像中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但也是外力的太平天国、“捻乱”、“回乱”、一系列起义证明了中国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这是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内部有黄巾之乱,此后外部似乎有边疆少数民族的窥探。 只是西方的侵略,让我们认识到了这是“时隔三千年的大变局”,使我们思考了问题非常深刻。 不,我们不到一百年就重新统一了中国。 统一后,花了60年全面提高经济,谁能想到呢? 连我们自己都不敢相信,我们到达了中华文明第三次黄金时代的入口。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正是因为我们要进入第三个黄金时代,才会提醒我们第二个黄金时代是怎么来的。 我们必须借鉴第二次经验,为未来的第三个黄金时期做准备。 所以,我们想探讨中国第二次文化经典时代,从第二次文化经典作品中学习一些东西,作为我们创造第三次文化经典的依据。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参考呢? 我想在这里简单地说一下。

从社会结构上看,魏晋南北朝整体是门阀士族统治的时代,第一政治权力掌握在门阀手中。 但是到了宋代,门阀完全解体,整个医生阶层都是由第一个通过科举的进士组成的。 理论上,科举进士人人平等,无出类拔萃之人。 相反,门阀出身的学者天生就是优秀的人。 唐代处于门阀士族逐渐失势、科举进士逐渐兴起的过渡时代。 唐代文学和思想表现出曲折落后的状态,而宋代文学和思想正式确立了科举进士阶级的世界观。 结合唐、宋文学来阅读,可以了解门阀士族的思想状态是如何没落的,科举进士的意识形态是如何形成的。 也就是说,唐、宋文学是为即将形成、已经形成的新中国社会秩序提供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如果把针对准唐、宋时代现代的中国,就会明白现代中国最大的不足。 那就是我们对当代中国现状的看法处于分歧状态。 有人完全不承认现状的合法性,认为有必要对西方法律进行宪政改造。 现代中国的成果相当大,有人认为应该从发扬固有文化的角度来解释这一成果的来源(我个人属于这一派)。 除了这两派之外,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看法。 我们身处意识形态混乱的战场,可以说人心不一,社会不稳定。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我个人希望我从属的那个思想潮流能够成为现在中国社会的主流,稳定现在的社会。 另外,基于这个稳定,我们可以逐步、渐进地改良这个社会。 基于这一想法,我相信唐、宋文学经典作为中华文明第二个黄金时代的代表,对我们即将进入第三个黄金时代的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年4月12~14日初稿

4月22日增订


标题:“吕正惠: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1729.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