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亚洲最大娱乐工厂背后:艺人如生存在角斗场”
本篇文章4699字,读完约12分钟
韩国是经济大国,也是“自杀大国”。
上个世纪下半叶,战争废墟上诞生了“汉江奇迹”,韩国在短短几十年间跻身经济大国之列。 但是,与经济一起排名世界第一的是韩国的自杀率。 根据经济合作与快速发展组织年的卫生统计数据,韩国的自杀率仅次于立陶宛,居世界第二位。 年,韩国每10万人中就有28.7人自杀。
韩国自杀率变化经济奇迹的果实,没有让韩国国民公平地享受。 就像电影《寄生虫》一样,下面的家庭四个人一下暴雨就挤在狼藉的地下室里,上面的家庭在有院子的大房子里过着精致的生活,而下面的家庭只是采用有钱人的“剩余品”,衣食无忧。 这样的剧情看起来很荒谬,但背后的社会现实却是赤裸裸的。 在首尔的江南区,高级豪宅和贫民窟林立,展现着日益固化的社会阶层令人窒息的未来。 老百姓的孩子要实现阶层的飞跃,升学几乎是唯一的期待,韩国高考万马千军挤独木桥,竞争残酷不亚于中国。 年轻人走出校门后,竞争没有消失。 工作场所是另一个令人窒息的地方。 职场人士每天工作11个多小时。 可以说这无愧于“社畜”。
在电影《寄生虫》中,基础家庭和上层家庭的居住空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的阶层固化、巨大的学业和就业压力,被认为是韩国自杀率高的重要原因。 在经济增长的背后,韩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韩国艺人的生存状况就是这残酷现实的冰山一角。 12月3日,韩国一名27岁的男艺人车仁河在家中死亡。 虽然死因尚未公布,但据韩媒报道,车仁河生前患有抑郁症,有自杀前科,很可能因抑郁症而选择自杀。
车河年在电影《我内心深处的你》中出道,是fantagio娱乐演员团体surprise u的成员。 韩国艺人的异常死亡名单上,还有一个名字。 2005年以来,这个令人心痛的名单上的名字达到了31个。 张紫妍、朴容夏、金钟铉、崔真理、库哈拉等突然排起了队。
雪莉自杀41天后,好朋友性骚扰也离开了这个世界的韩国艺人。 除了韩国社会普遍的不安之外,还有他们所处的娱乐业环境的压力。 在流水线式的造星工厂,艺人可以经过残酷的竞争在娱乐圈“生存”,上台的过程是人格化、重新设定人的过程,即使内心无限压抑,依然是在人前展现笑容。
造星残酷物语
星际流水线,艺术家是产品
韩国娱乐产业的兴盛是有目共睹的。 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 文化产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娱乐产业,具有独特特色的“韩流”快速发展模式辐射到世界各国。 在韩国经济低迷时期,娱乐业也是拯救颓废的重要力量。 但是,提起明亮的上衣,看看其内部的运营机制,韩国娱乐业就像一个巨大的明星加工厂,艺人就像躺在流水线上的零件,经过标准化的工序,最终制造出完美的商品,投入市场,向大众提供费用, 成为偶像的第一步是试镜和训练。 以培养东方神起、super junior、少女时代的sm企业为例。 20世纪90年代,选秀和培训在sm企业也是比较独立的两个环节,通过选秀明确培养人选,培训他们直到正式出道。 但是,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渴望逐梦的娱乐圈,选秀和培训也逐渐合并。 这意味着,从参加选秀的那天开始,许多梦想成为明星的年轻人,而不是通过选秀选出的艺人接受训练,必须参加残酷的恶魔训练。 他们没有和企业签约,并不是约定一定能出道。 培训中,企业还会淘汰一些人。
最早掀起“韩流”热潮的韩国组合之一,h.o.t .竞争有多激烈? 据统计,截至2009年,韩国练习生人数已突破100万人,但签署合法协议的练习生人数仅为1440人。 换言之,700人中只有一人成功出道,其中能真正成为明星,真是屈指可数。 在培养偶像的过程中,低龄化是明显的优势。 雪莉当sm企业练习生的时候只有11岁,出道的时候也只有15岁。 对企业来说,出道年龄越小,为企业赚钱的时间就越长。 毕竟,偶像的保质期不长,青春一过,很快就会被新出现的新鲜肉们所取代。
sm企业十周年活动中的雪莉,另外,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企业的包装就越容易。 但是,对年龄小的艺人来说,从青春期到童年,也卷入了残酷的竞争中,意味着没有自己的自由空的时间。 在企业的时间可能比和父母的时间长。 因此,企业实际上成为了除父母以外的另一个“监护人”,家长式的权威渗透到了经纪企业的日常生活中。 韩国娱乐业的研究者mark russell惊讶地表示:“一去证券公司,各个年轻练习生都会郑重鞠躬,企业的墙上挂着警告他们该如何表现的口号。” 经过残酷的优胜劣汰,稍微优秀一点的年轻人可以正式出道了。 届时,他们将进入更严格的训练。 为了让他们能应付任何场合,企业不仅要训练他们的表演,还必须举手投足,精确地训练他们的眼睛和表情。 如果和队友举手的立场一点都不一致,就会被骂。 sm企业年轻时要求艺人不要在公共场合上厕所。
演员王子文在韩国当练习生训练,艺人“连一分钟的休息时间都没有”上台造福企业后,他自己得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唱片的收益要分,如果是集团的话,各成员还得分。 企业经常与艺人签订10年以上的合同。 这对吃青春饭的偶像明星来说,无异于把自己的演艺生涯束缚在一个企业里。 少女时代的早期成员金贤京,十几岁时接受了13年的合同,在合同期间被禁止接受其他娱乐企业。 金贤京的父母说:“我们不能让女儿签订奴隶条约。” 另外,企业为了避免艺人受欢迎而跳槽,规定了高额违约金和赔偿金,在韩国娱乐圈普遍接受。 像sm企业一样,违约金和赔偿金比一般规定高3~5倍。 艺人想要解约会付出极高的代价。 2009年,当时代表亚洲的男性偶像团体“东方神起”,向企业提出解约,卖出50万张专辑,每人只能分到1千万韩元(约人民币5.6万元),但如果提出解约,则必须赔偿数千亿韩元的违约金
东方神起经过长达数年的锯战,法院判定sm企业合同无效。 但是,艺人的维权并没有真正动摇韩国娱乐圈混乱的基础。 3名成员后来新成立的组合jyj,多年来受到各种形式的干扰和关闭。 第25届“首尔歌谣大奖”的颁奖仪式上,由于主办方迫于sm企业的压力而没有出席,因此人气奖获得者jyj成员金俊秀没有出现。 为什么娱乐企业可以这么有理压榨艺人? 这与前面提到的标准化生产模式无关。 整个领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造星产业链,艺人是加工的螺丝之一,将被大量生产。 这是因为在艺术家主动退出或被动淘汰之后,这家庞大的明星工厂可以随时按照模板,重构相似的产品。 像富士康的工人一样,随时被替代。
艺人的公众形象
个性化和重做人的设置
雪莉死后,很多韩国艺人在社交媒体上谈到了作为艺人的压力。 神话团体的金东万先生写道,多位明星“与自己战斗”“年轻的孩子们在无法好好吃饭、无法安心休息的状态下,依然被大人们要求展现出明亮灿烂的笑容”。
雪莉在节目中说:“内心阴暗,但在外面必须假装太阳。” 女演员朴真熙是延世大硕士论文的主题“演员的压力、抑郁、自杀想法”,在接受采访的260多名演员中,近4成( 38.9% )有抑郁症,其中有自杀想法,达到40%。 而且,演员抑郁的原因之一是“公众形象和真实的自己差距很大”。 艺人展现在公众面前的鲜明度,往往以身体的“改造”为前提。 韩国有名的整形医生估计,在韩国流行音乐界接受整形手术的年轻人将达到90%。 整形费用通常由培养他的经纪企业支出,但如果年轻人最终没能出道,他也有可能向经纪企业偿还这笔费用。 另外,艺人的公众形象还依赖于企业的塑造。 从表面上看,韩国提供了多样化的偶像。 例如,“暖男”宋仲基、“高冷”金秀贤,无论你喜欢哪个,都可以找到相应的类型。 但是,艺人的人设可能和他本来的性格大不相同。 成为偶像的过程是个性化、“人设”被重新分配的过程。 韩流专栏作家jeffbenjamin说,韩国偶像“无论何时都必须是理想完美的人和表演者,甚至他们的个人生活也是如此。”
库哈拉生前受到男友的暴力,受到男性用下流的视频威胁。 作为受害者的性骚扰正在遭受丑闻和持续的网络暴力。 她在ins发的最后状态是“晚安”。 为了达到“完美”,艺术家们定期进行“镜头测试”,由专家判断,对比进行整形。 举手要符合粉丝对偶像的标准模板设定,妆容要精致,服装要新潮修身,当众讲话要滴水不漏。 雪莉年轻的时候也以温顺清纯的公主形象示人,但她打破了这个“乖乖女”的包装,走了性感的路线,和比她大几岁的前辈恋爱,企业和观众似乎都很生气。 他们想要的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雪莉,而是扮演着不同人格的雪莉。 可以合理推测,明星人设与真实内心的激烈冲突,是让雪莉抑郁、绝望、走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放眼东亚另一个娱乐大国日本,你会发现,虽然同样是高度流程化的明星工业系统,但日本艺人很少自杀。 现在,日本的偶像生产模式正在向“培育系”的方向发生很多变化。 目睹偶像在少年时代走上艺人之路,从平凡的“外行”成长为“明星”,从而出道。 在粉丝看来,“与偶像一起成长”本身就是对自己人生的鼓励。 更有甚者,某偶像团体中最受欢迎的,未必是才艺最好、最完美的人,尽管资历平凡,却一直默默无闻,最终逆袭成c位黑马。 这样的偶像让粉丝更加亲切,从她的经历中得到了咸鱼翻身般的激励。
“握手会”是日本特色的偶像见面会,买专辑后会排着队长的号码和偶像握手。 这样,拉近了粉丝和艺人的距离。 因此,日本的偶像生产更加重视偶像和粉丝的交流,强调“亲民”“接地气”的特质,因为偶像不要求完美,企业对偶像的个性也有更广泛的容忍度。 偶像也有“清纯”、“萌”、“呆萌”等,这样的角色是通过“角色设计附加”将原本就有的某一点放大的。 韩国造星模式最初是模仿和追踪日本。 但是,在未来的快速发展中,它走出了与日本不同的练习生系统,成为了亚洲最大的偶像生产工厂,也成为了最残酷的娱乐圈格斗场。 企业有衡量每个人的严格标准,每一步都要求精益求精。 因此,在我们看到的韩团表演中,每个人的表情和眼神都被精确设计,动作整齐,像军队一样。 在韩国选秀节目“produce48”中,日本选手和韩国选手在综艺中进行了同样的比赛,但是日本选手们有不整齐、错误的步骤,被韩国选手们在各个方面压垮了。 日本艺人感慨道,与自己出道7年相比,韩国艺人练习1年更好。
韩国选秀综艺《produce 48》目前中国娱乐业以韩国为模板,正在探索新的明星创造之路。 年,某练习生训练基地落户广西南宁,练习生们分为a、b、c、d四个班进行训练,新人统一进入d班,有明星潜力的练习生逐渐“升级”,进入a班后开始拥有出道资格。 高淘汰率、高违约金、高练习强度……训练基地的员工坦言,他们的管理模式来自sm企业。 近两年的选秀节目《创造101》《偶像练习生》等节目几乎照搬了韩国的选秀流程。 但是,韩国式的完美偶像,即使在现在的娱乐市场上也面临着失去粉丝的危机。 粉丝想要的不仅仅是成型的“产品”,还与亲切的陪伴、生活的共鸣、甚至偶像成长的过程密切相关。 杨先生的人气,可以看作是观众追求偶像“真实感”的例证。 她并不完美,满是洞,像舞台上的臭虫。 但是,她笨拙努力的样子,让很多观众觉得,这不是无法触及的女神,而是有可能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邻家女孩。
《创造101》中的杨哭着超越爱情,坦言“可怕”,但赢得众多观众的魅力学者乔治·瑞泽尔认为,现代工业社会是一个“麦当劳化”的社会,更多的领域将由追求效率、流程化、标准化的逻辑支配。 偶像制造也不例外。 但是,批量生产的偶像终究眼花缭乱,很难出现载入历史的巨星人物。 模仿韩国娱乐圈,偶像生产越来越程式化后,艺人的自我是否会更加压抑,也应该警惕吗? 毕竟,在偶像华丽的大衣下面,有你和像我这样活着的“人”。
标题:“韩国亚洲最大娱乐工厂背后:艺人如生存在角斗场”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0806.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