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投资公司:再筑巴蜀崛起之路
本篇文章6631字,读完约17分钟
——写在中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渝高速重庆段通车之际
全新的模式、严谨的管理以及他们的伟大尝试,不仅为山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探索出一套管理模式,将epc总承包推向更高的水平。
精品之路、绿色之路、真诚之路,必将成为引领巴蜀经济腾飞的崛起之路。
□本报记者徐霞通讯员徐俊华
云雾山隧道
初冬的重庆,雾霭缠绵,烟雨朦胧,犹如雾都之梦。
从大学城进入尚未交付使用的成渝复线重庆段,一路向西,经过璧山、铜梁,到达著名的“石雕之乡”大足。目前,高速公路已经基本建成,即将正式通车。
“缙云山与大巴山交汇,环抱两水之间的山城;重庆的工商业发达,遂川的天府在韶关。”1957年,朱德元帅写下了他对缙云山这一美丽山川的殷切期望。现在成渝复线的开通指日可待,这又一次为重庆西部的经济发展、机械制造业和璧山制鞋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铜梁的农产品加工业、计算机配套工业、大足的五金工业和旅游业都将从中受益,这对成渝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将起到很强的推动作用。
对于中国铁路建设的建设者来说,这条道路也是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推向更高水平的一次尝试。
美丽的组合拳
在巴蜀已建或在建的众多高速公路中,成渝复线重庆段尤为不同!
据中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渝复线指挥部总指挥罗玉刚介绍,成渝复线重庆段从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开始,与重庆绕城高速公路相交,向西穿越缙云山、吴韵山和鲅鱼山;穿过璧山县、铜梁县、大足区,止于川渝交界处的观音桥,与成渝高速公路复线(4 川边)相连。重庆段是中国西部第一条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省际路基宽34.5米,设计时速120公里。
据了解,成渝高速公路复线(重庆段)预算为85.6亿元,由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和中铁建设有限公司分别出资60%和40%,成立重庆渝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管理项目建设。同时,中国铁路建设总公司旗下的中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全面负责成渝复线重庆段的施工图设计、材料设备采购和工程施工。
罗玉刚司令员(中)和重庆高速集团领导视察施工现场
"这种型号是重庆第一批,在国内比较先进."罗玉刚说:“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充分进行资源整合和系统整合,使设计和施工紧密结合,同时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节约投资。”
去修远的路很长,所以我会上上下下。对于中国铁建重庆复线总部来说,如何充分发挥总承包的优势,实现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和控制,是一个迫切的“课题”。
在罗玉刚这位执掌十多个项目却没有亏损的高级经理的带领下,建设者们向一个全新的课题发起了挑战。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他们在工程设计、材料设备采购和施工三大环节中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
第一步:设计和施工紧密结合,促进观念转变,实现各方共赢。
“设计本身就是案头工作。在结合实际的过程中,有许多地方值得进一步深化和优化。”总工程师郑刚说:“epc总承包最大的优势就是优化设计。”
为了解决快速加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工艺优化方案,总部不仅成立了设计协调小组来协调设计优化工作,还邀请专家到现场对线路、结构、边坡、道路、沟渠等进行优化设计。据不完全统计,通过积极优化设计,总部节省了约4200万元的项目投资 ,节约了150多亩土地。
在其他项目中,建设团队正试图进行渐进式改革,以努力增加投资并获得更多利润,但成渝复线却大不相同。总部专门制定了相应的设计优化激励措施:设计单位和分包商主动优化设计的,从计算出的效益中按比例给予奖励,甚至20%的奖励 直接奖励给相关设计人员。这样就减少了投资者、管理者和施工团队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大程度上实现了双赢。
第二拳:独立集中采购,自建砂石料场,降低采购成本,化解供应链风险!
走进总部设备供应部的办公室,角落里的办公柜一侧堆放着一堆高达2米的材料,都是总部独立投标的相关材料。物资装备部的庞建增笑着对记者说:“这只是外面的情况,里面还能看到一点东西。”
成渝复线建设中,指挥部采用独立招标、集中采购的方式,由指挥部材料装备部人员自行组织招标,仅招标代理费就节约了300多万元。
副司令员王成表示,指挥部在建设之初就建了两个砂石料场,并以每方平均26元的价格提供给参建单位。在后期,地板材料的价格已经上升到40元,如果没有碎石场来稳定价格,价格可能会翻一番。根据最初的 评估,从节约投资的角度来看,砂石料场产生的无形效益超过3000万元。
第三拳:利用总承包优势,优化施工模块,提高施工效率!
通常情况下,服务区的房屋建设是单独招标的,但总部专门将场地平整工作移交给土建单位进行施工;鉴于一些标书中的桥梁项目很少,总部也进行了优化,并将其转移到桥梁生产任务较多的标书中。原标书的施工队伍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而移交后由 接手的施工队伍可以完成相应的施工任务...通过各种系统的整合和优化,总部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资源和设施投资,而且大大提高了建设效率。
生硬的学习很累人,所以善于学习也无妨。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成渝复线指挥部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逐步形成了一套目标明确、实施规范、运行有序的管理模式,为成渝复线建设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然而,这个答案的奇妙之处远不止于此...
用责任感镌刻精品丰碑
在成渝复线道路上行驶可以说是一种非凡的享受:双向六车道的宽阔道路视野极其开阔,大曲线、缓坡、平坦道路的设计大大减轻了驾驶员的疲劳。
产生这种效果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总部在项目建设中大力推广的标准化管理手段。
据了解,在成渝复线重庆段建设中,全线建成了12个标准化工程站和现场实验室、22个 集中搅拌站、10个钢筋集中加工厂、12个桥梁预制厂和10个小型预制构件集中加工厂,实现了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混凝土搅拌、钢筋集中加工和构件 集中预制的“三集中”管理,这是一个标准
作为重庆市公路标准化建设的示范工程,交通运输部质量监督局局长李、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对成渝复线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2011年12月31日,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向认真实施施工标准化、规范施工现场管理、业绩良好的三家单位颁发了全市通报表彰。其中,成渝复线指挥部和中铁二十一局(丙合同)一举夺得前两名,成为重庆的热门话题。
朱琳沟大桥
当标准化管理成为正常状态时,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就能得到更充分的保证。
高填方路段的沉降控制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个难题。鉴于高填方路段存在大量的过湿土和许多特殊的 点,指挥部在组织多名专家进行现场检查和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对路基进行加固和碾压。此外,指挥部还召开了路基“三段、四段、八道工序”施工示范段观摩会议,对全线路基填筑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由于在填筑过程中对分层碾压厚度、碾压遍数和设备配置的良好控制,自2012年3月全线高填方路基形成至工程开工前已有21个月,未出现沉降等质量问题。
沥青路面施工初期,为保证路面性能,指挥部先后邀请了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清泉、中国石油大学教授、重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玉贞等专家来项目指导沥青路面的摊铺和碾压过程。指挥部还组织路面施工单位 对我市几条在建高速公路的沥青热拌站建设和路面施工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达到了“提升精细化管理程度、规范施工、确保质量”的目标。
与此同时,总部还开展了一些活动,如通过实施示范指南来管理常见的质量缺陷,这提高了参与单位的质量意识。自开工以来,重庆市交通委质监局自2010年至2013年共进行了11个季度的全面监督检查,成渝复线工程一次抽检合格率为94.7%。在重庆同期建设的 高速公路中,成渝复线质量评价名列前茅。
在薄冰上行走,建立一道安全的防线
回顾缙云山隧道惊心动魄的施工经历,中铁二十二局成渝复线B标工程现场负责人刘永国仍然心有余悸。
“爆炸后,泥浆膨胀,我们的人被疏散了!几天后,设计院和监理和我们一起进去观察。结果,刚走到工作面附近,泥浆突然涌出,流速很快,吓得我们跑起来,一个施工队队长被推了下去。当每个人都跑出来的时候,他们发现很多人的鞋子都被困在里面了!”刘永国说道。
成渝高速公路中,全长2728米的缙云山隧道、全长3355米的吴韵山隧道和全长3286米的巴岳山隧道均为单向三车道设计的宽隧道,大部分穿越涌水涌泥地段和空煤矿区,富含瓦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时刻警惕涌水、突泥、坍塌甚至瓦斯爆炸的危险。稍有不慎就是一场灾难,安全压力巨大。
谈到安全生产,总指挥部安全负责人李希杰用12个字向记者表达了这位近60岁的铁路战士的“安全感受”:如履薄冰,面对深渊。
“考虑到隧道里突如其来的泥浆和涌水等危险,一定是敌人不动,但在我行动之前敌人不动。”李朗杰生动地比较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措施。
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在指挥部的全力协助下,施工人员综合采用tsp、地质闪电 、超前钻探、地质素描等预测手段和技术,并根据检测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针对各类隧道涌水涌泥现象频繁发生的情况,在指挥部的统筹规划下, ,施工人员灵活运用“防、排、截、堵”等措施,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涌水涌泥处理技术,确保了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2013年5月20日, 缙云山隧道安全通过。到目前为止,成渝复线的四条隧道已经成功贯通,为全线开通了最关键的节点。
技术手段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最关键的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据李朗杰介绍,成渝复线一开通,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就开始落实。不仅施工单位和作业队伍,而且每个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人都必须签署安全生产保证书。针对成渝福线建设涉及的41个主要机械技术岗位,指挥部还专门制定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对工人进行了相应的培训。同时,总部还增加了安全生产奖。
李朗杰说:“在过去的三年里,总部因安全生产问题罚款31.46万元,奖励192.5万元。”
2013年,随着全线道路建设的推进,交通控制成为安全管理的重点。针对社会车辆 和人员擅自进入道路的情况,指挥部在大力实践群众路线的同时,设立了封路牌并张贴了警示通告,并利用车载电台向群众宣传通告。在总部的协调下,当地的安全监督和交通部门也派出人员协助交通管制。由于指挥部健全的安全生产保障机制,成渝复线自开工以来,安全生产得到了控制。2011年,总部被重庆高速集团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12年,成渝复线被重庆市列为“安全工地”示范工程。
开辟低碳公路的新前景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方面。成渝复线重庆段也在从前期设计到施工、后期管理运营的全过程中贯彻低碳环保理念。罗玉刚表示,成渝复线已被交通部列为六条“节能减排的绿色低碳高速公路”之一,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条低碳高速公路。
“低碳环保,这是我们开工建设时提出的目标,也是高速公路未来的发展方向。”罗玉刚说:“要把建设过程与自然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的破坏,把高速公路轻轻地融入自然,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理念,一方面,总部大大优化了设计方案,减少了施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了能耗和污染排放;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通过技术创新,成渝复线带来了显著的长远效益。
当一条公路穿过一座小山或土堆时,通常会将山挖开形成一条通道,然后用混凝土 土壤或石头加固斜坡。经过认真研究,总部改变了以往的技术,创新性地采用了锚框架梁保护技术作为替代方案。据工程部齐在军介绍,该技术通过地脚螺栓将框架梁结构与 地层连接起来,有效地调整和提高了岩土的强度和自稳能力,减少了护坡的砌体数量,并在坡面上用美丽的草植被代替,既美观又环保。
路基施工期间,指挥部在全线推广采用了“表土回收”技术,清理后的表土集中堆放 ,作为未来中央分隔带、立交、服务区、边坡绿化和弃土场再耕作绿化的回填土。即使是隧道开挖后的弃渣,指挥部也专门组织人员成功开发了“机制砂混凝土技术” ,对隧道弃渣进行了筛分和粉碎,使其二次利用,大大减少了隧道弃渣对环境的破坏。
据工程部张介绍,指挥部还在全线实施了“温拌沥青”技术,用于隧道等路段的铺设。与常规技术相比,其工作温度降低了几十摄氏度,大大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挥发。总部引进废旧轮胎为原料的橡胶沥青,可消耗近1万个废旧轮胎,比传统科技节 高40%,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有害沥青烟排放量减少90%。
“路面使用这种材料可以进一步降低车辆的行驶能耗。据估计,成渝高速公路重庆段建成后,预计行驶车辆的节油量将达到50万吨,相当于70多万吨标准煤。”张对说道。
除上述措施外,总部还采取了18项低碳环保措施,如中水系统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led照明和太阳能照明等。预计在成渝复线重庆段未来运营中,每年可节能相当于24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1万吨。
只为明天的巴蜀剪开荆棘
当人们享受成渝复线重庆段带来的速度和舒适时,不应忘记重庆西部广大山川中建设者们的卓越努力。
自从成渝二线建设以来,上帝从来都不是美丽的。特别是2012年5月至10月,重庆遭受了几十年未见的极端天气。5月1日至10月25日(178天),雨天多达90天,占总天数的50.6%。
在雨天,许多工作无法进行。例如,在最初的平整之后,如果降雨量有点大,沟壑将被冲走,必须再次平整 。雨天根本不能进行沥青施工。此时,成渝复线正以G、H、I、j合同进入大规模路基检测和路面施工阶段,如何在频繁降雨中促进 的施工似乎是一个无法解决的“方程式”。
对外人来说,既然天气不好,那也只能是无奈。然而,建筑商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贺再一次以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案和合理的技术手段向“上帝”挑战:为确保计划工期的顺利实施,促进极端天气条件下路基检查的进展,指挥部立即成立了以罗玉刚为组长的路基检查领导小组。 并派多名工作人员到各标段现场对施工队伍进行检查,同时总部还多次邀请业主公司、总监办公室和各施工清单的相关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发布了10多项相关技术要求和施工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指挥部指示施工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施了“先拱后平、路面密实、连续半宽、排水通畅 、雨天封闭、填筑材料储备、初平路段覆盖、渠道硬化、检查后及时封闭”等一系列施工措施,同时抓住几个晴天进行突击施工。据规划部黄 兴华介绍,指挥部还根据项目建设情况组织开展了多次劳动竞赛,有效地推动了项目建设进度。
截至2012年底,设计长度为73.1公里的单线主线和合同段G、H、I、J的[/H/]10.4公里转弯路基已提交检查,路面垫层和底基层已于12月30日全部完成。当年成渝复线路基检测和路面铺设公里数远远领先于重庆同期建设的其他类似项目的高速公路 ,为2013年全面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像许多其他基础设施项目一样,成渝复线自始至终都受到征地拆迁的困扰。
当经过缙云山东段入口时,指挥部综合部部长徐俊华指着路边的一堵墙说:“这原来是路基。因为拆除的问题,设计不得不修改,以使挡土墙!”三年多来,徐俊华一直奔波于征地拆迁和全线协调之间,可谓是精疲力竭。即使现在这个项目即将落下帷幕,他的话仍然掩盖不了他深深的疲惫。
根据最初的设计,这里的路基占据了一个有几平方米的工厂的一角。当工厂主看到他旁边的工厂收到了拆迁补偿时,他提出了过高的要求,经常停工闹事。作为最后的手段,施工人员不得不修改设计并用挡土墙代替路基,这既费时又费力,同时增加了几十万元的施工成本。由于当地 企业拆迁受阻,指挥部不得不让负责缙云山西段建设的中铁二十二局项目部在完成本合同项下隧道工程后继续向前挖掘,确保了缙云山隧道按期完工。
经过艰苦的旅程,建设者们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采访中,中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宁亲自到项目检查指导工作现场,为建设者们赢得最后的胜利欢呼。据了解,投资公司总经理王伟也多次对该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对成渝复线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在投资公司的高度重视和建设者的不懈努力下,成渝复线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将于12月25日正式通车,比原计划提前半年。
困难和磨难使你成功。放眼即将通车的成渝复线高速公路,可谓“巴山美景,重庆关隘成通衢”。岁月不能抹去荣耀。这条充满希望的道路就像一座永恒的丰碑,永远铭记着中国铁路建设的不朽信念:“勇于攀登高峰,引领行业,创造国内外声誉”!
汽车,向前行驶;道路,在延伸...那时,旧的面貌变成了今天的新面貌。看着前方的风景,巴蜀似乎看到了更好的明天。(来源:国际商报记者徐霞通讯员徐俊华)
标题:中国铁建投资公司:再筑巴蜀崛起之路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4064.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WPS创赢移动办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