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围困战”的新突破
本篇文章1122字,读完约3分钟
位于太行山太岳山脚下的山西省沁源县,连续三年进入县域经济增速最快的百强县行列,财政收入四年增长三倍以上,增速居全省首位。沁源县在生态保护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被列为国家生态示范县。为了揭开沁源现象的神秘面纱,笔者最近深入太岳山山麓进行考察,实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县域发展战略。
沁源县有三大特色:特产丰富、生态优美、传统光荣。为了实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遗愿,发扬“沁源围城战”中战胜敌人的顽强精神,沁源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弘扬本色、打好背景、改善黑色、发展绿色、创造特色、改变耻辱色”的战略。
黑色是沁源县的能源。全县建立了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形成了煤炭开采、炼焦、炼铁、发电、化工和环保建材的产业链,将吞噬和提炼一切资源。实现废水零排放、废气零排放和废料再利用。近年来,全县已确定143个重点生产项目和33个重点项目。其中,秦心公司的180万吨焦煤基地、240万吨洗煤基地、60万吨炼焦基地和2×50兆瓦煤矸石发电基地已成为中国煤炭百强企业、山西省百强行业和中国12大增长型企业之一,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上缴税金高达2亿元。
绿色是沁源县的生活背景。沁源县拥有森林226万亩,草原1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被列为国家生态示范县。县委、县政府围绕生态工程积极发展七大绿色龙头企业。同时,还支持大规模种植和养殖基地的发展,为“附加养殖”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形成创造了“绿色银行”。全县17种土特产获得国家绿色认证。龙头企业青龙山公司已加入tspc国际贸易组织,拥有直接与140个国家进行进出口贸易的权利。全县205万亩绿色基地和七大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已加入青龙山公司,“聚在一起”从事销售,努力塑造青龙山在中国的品牌,并占领国际和国内市场。
沁源县共投入17.6万元实施绿色百年生产战略,推出116个生产调整项目。其中,18个项目被列为全市重点项目,35个被评为省市项目库,22个在建项目招标金额超过1000万元。
沁源县在推进百项生产工程中,更加注重水资源和煤炭资源的保护和节约,突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防治。在过去的三年里,该县关闭了229个小煤矿,取缔了57个小焦化厂。大多数大型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资源-产品-可再生资源”的产业链。传统产业是新的、干净的。在开发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大规模创造了一个大的绿色经济圈。这是中国第一个实施“天然林家庭份额托管制度”,确保220万亩森林和136万亩放牧坡连续四年无林火。同时,见缝插针,连续播种,3年种植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发展畜牧业,打破传统,在围栏里种草,圈养。调整种植业,引进万寿菊、黄花菜等具有生态观赏价值的经济作物,创建经济植物生态圈,发展生态,美化环境。
标题:“沁源围困战”的新突破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3171.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中小企业发展与体制及政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