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常青树”张果喜

“常青树”张果喜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0-08-15 03:08:02阅读:

本篇文章7336字,读完约18分钟

据说江西省余江县因两件事而闻名海内外。

有一件事是毛泽东的“送瘟神”。1958年6月30日,毛泽东得知余江县血吸虫病已被消灭的消息后,他“晚上睡不着”。第二天,他写了《送瘟神》:“数千村民丢下箭,数千户人家白唱”……可见当时的余江县是多么荒凉。

另一件事是,余江县有一个张国喜县。在玉江县城,如果有人问起张国喜,他们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告诉你这是玉江县的幸运星。在余江县,最宽的路叫过溪路,最壮观的桥叫过溪桥,最漂亮的住宅区是张国喜开发的,最醒目的电视台是张国喜捐赠的,县重点中学和县福利院的教学楼也是张国喜修建的。他还用100万元在江西设立了“国西教育奖励基金”。

“常青树”张果喜

1973年,21岁的木匠张国喜从他的祖屋卖了1400元开始了他的生意;十年后,当大多数中国人还在小心翼翼地谈论赚钱的时候,他向外界宣布,他的个人资产已达3000万美元,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公开的亿万富翁;1993年,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天空中的一颗星星,成为中国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二位获得这一荣誉的企业家。

“常青树”张果喜

轻轻一指。当我们回头看时,我们可以看到同时出现的大多数改革者和企业家都被历史潮流所压倒。在江西省余江县,江西国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喜依然傲气儒雅,跻身中国首富之列。

是的,大浪冲走了沙子,剩下的是金子。

从中国第一个亿万富翁到中国第一个“攀星”企业家;从打赢“中国最大的侵犯商业秘密案”到“先富起来,永不失败”的32年,不断创新、创造奇迹的企业家张国喜,一次又一次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想吃就跟我来”

1952年,张国喜出生在江西省余江县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没有人会想到,许多年后,正是因为这个人,玉江县变得有名,人民变得更加富裕和健康。

张国喜在贫困中度过了童年。母亲两岁时就去世了;小学毕业后,进入初中,“文化大革命”的狂热席卷了余江县,学校里没有书可读。15岁的张国喜不得不去余江县登步农具修理社的木工车间当学徒。

1973年9月,当邓禹农具修理社摇摇欲坠,濒临破产时,21岁以下的车间主任张国喜挥挥手说:“想吃就跟我来!”他跑回农村卖掉祖屋,和21个老乡一起,以1400元的收入创办了余江县工艺雕刻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然而,光靠这些钱,你不可能得到几次报酬。木材厂必须找到一份能赚钱的工作。但是在附近的农村,只有一点工作,能挣多少钱?张国喜必须找到另一条路。

因此,张国喜带着200元钱带着四个人闯进了上海。由于害怕被扒手偷走这笔“巨款”,他们藏在厕所里,每个人被分成50元,藏在贴身的口袋里。晚上不愿住酒店,我蜷缩在第一百货商店的屋檐下打了个盹。

最后,位于九江路的上海工艺美术进出口公司的大楼不负众望。在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陈列样品的大厅里,张国喜看中了一个樟木雕花盒子。该套件由两个或三个不同尺寸的盒子组合而成,每个盒子都是独立的工艺品,非常适合放在一起;盒子的四面衬着花,外壁衬着龙、凤、梅、竹,非常漂亮。当他听说每个盒子的购买价格是300元时,他觉得这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300元,他们四个人一路来到上海,而他们都只有200元!他决定接受这份工作。

“常青树”张果喜

拥抱“佛教圣地”摇钱树

张国喜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他知道他朋友的木工技术,也知道做这样好的工作仍然很难。所以他第一次学习木雕技术是在上海艺术雕刻厂,为期一周,他把看到的所有细节都牢牢记住了。临走时,他还从上海艺术雕刻厂的废纸堆里捡了几个雕刻的图案,并偷走了一只丢弃的“老虎脚”。

“常青树”张果喜

当他回到玉江县后,他立即召开了工厂职工会议,然后带着工人到被称为“木雕之乡”的浙江省东阳县向老师傅学习;并邀请东阳的老师傅到余江县教书...就这样,张国喜如期交出了高质量的樟木雕刻盒。他们独特的“云龙盒子”在1974年的广交会上引起了轰动。

“常青树”张果喜

1979年秋天,张国喜第二次闯入上海。也是在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的样品展厅,他看中了比雕花盒子更有价值的佛龛。

这是专门出口到日本的高档工艺品,日本民族家庭必备的“三大件”是汽车、别墅和神龛。佛教圣地是献给释迦牟尼的。虽然它的大小只有几英尺见方,但它的结构像一座袖珍宫殿一样复杂。只要一个零件不符合规格或有轻微变形,数百个不同形状的零件最终就无法组装。因为技术要求太高,很多厂家不敢在意,但是张国喜看中了它,因为它用料少,价格贵,这几乎就是把木头变成金子的生意!

“常青树”张果喜

签订合同后,张国喜带着样品回到工厂,在车间里浸泡了20天,试图和工人们一起搞清楚并复制,最后成功了。

张国喜拥抱了这只“摇钱树”。第二年,他的公司创造了100万日元的外汇,其中65万日元是佛教寺庙的收入;1981年,他们创造了156万日元的外汇,并在佛教圣地赚取了100多万日元。

为了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张国喜对产品质量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有一次,一个工人在佛龛的横梁上雕刻两条龙,左边的比右边的短两厘米,张国喜生气地打碎了价值几百元的横梁。他说:“我宁愿吃亏,也不愿意砸烂工厂的招牌!”

“常青树”张果喜

余江县工艺美术雕刻厂的产品以优异的质量打败了韩国、台湾和香港的高质量、高技能对手,几乎垄断了日本佛龛市场!

当张国喜赚到第一笔100万元时,他拿出22万元为当地中学扩建校舍。此后,事业蒸蒸日上的张国喜,先后向社会福利事业投资2000多万元。

“张国喜星”诞生了

在余江县工艺雕刻厂老厂区的花木掩映中,矗立着一座由张国喜亲自设计的汉白玉雕刻建筑,它不仅有承上启下的八个大字,还镌刻着张国喜和与他一起创业的21名员工的名字。

张国喜充分利用时间和地点。随着订单数量的逐年增加,他果断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同业横向经济联合,先后在浙江、江西、上海和江苏建立了32家分厂,生产数量达到4000多人。1988年,海南省刚刚建立经济特区,张国喜立即率军到三亚考察,投资1500万元成立了房地产开发公司;于是,宏达工艺品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成为他们国际贸易的纽带和窗口。

“常青树”张果喜

1990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以余江县工艺雕刻厂为主体的企业集团。为实施“二次创业”,公司投资5亿多元,新进入化工发泡材料、汽车零部件、服装机械、酒店旅游、微电机等五大类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并在深圳、东莞、上海、厦门、海南新增九家生产工厂,走上多元化发展道路。

“常青树”张果喜

1992年12月6日,张国喜获得了一项特殊的荣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发现的“3028”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国喜之星”,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向他颁发了证书,从而使他成为中国第一位企业家,也是世界上第二位获得这一荣誉的企业家。

“常青树”张果喜

当张国喜走上领奖台去“接”这位明星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目光聚集在这里,聚集在这个偏僻的县城上的可是中国第一位亿万富翁。

奇怪的合资企业

通过“二次创业”,他们摆脱了单一传统产业的束缚,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的转变,促进了企业的产业升级,特别是1999年从美国引进的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科技项目——无刷无槽永磁直流电机,填补了国内空空白。经过几年的自主研发,企业不仅提升了原有的技术水平,而且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世界电机生产技术中占据了制高点,使企业从“大”的排头兵走向了“强”的行列。

“常青树”张果喜

1997年7月29日,美国杰恩公司代表程大伟来到江西省余江县国西集团总部,与张国喜洽谈无齿无刷DC电机生产专利技术合作事宜。

无齿无刷DC电机的生产技术最初专用于美国航空航天和军事产品,但尚未应用于全球民用工业。作为一名成熟的企业家,张国喜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高科技项目,因为电机几乎是所有现代机械的“心脏”,用这种技术开发生产的第三代电机很可能会引发机械制造业的一场革命。经过进一步谈判,双方很快就合资与合作的重大问题达成共识,并形成了会谈纪要。

“常青树”张果喜

半个月后,张国喜回到美国咨询后,收到程大伟的传真,称吉恩公司将国西集团作为其在中国的首选合作伙伴。张国喜立即以最快的速度成立了筹备小组,对合作项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协商起草了合资合同、章程及相关协议等一系列文件。

“常青树”张果喜

同年11月中旬,杰恩公司(相当于中国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首席执行官黄崇琪博士来到国西集团总部进行实地考察,经过近五个月的时间协商起草各种文本,很快达成合作意向,确定杰恩公司持有合资公司40%的股份,国西集团持有合资公司60%的股份。剩下的程序就是双方正式签署合同文本。

“常青树”张果喜

然而,直到一年后,失踪已久的黄崇琪博士突然约见张国喜,要求继续合作,杰恩公司才传出消息。张国喜感到有些奇怪,他质疑美方,美方立即表示没有与其他企业合作。出于对美国的信任,张国喜同意与杰恩公司重新合作。双方在当年圣诞节前签署了正式的合作合同。

“常青树”张果喜

最大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

正是这个项目让张国喜陷入了一场恼人的诉讼。1999年初,张国喜从美国回到余江县后,为合资公司做了紧张的准备。很快获得了营业执照,标志着中美合资的江西西泰电机有限公司正式诞生。从那以后,西泰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美国“实验室技术”的研发上。

“常青树”张果喜

然而,正当西泰公司开始准备实际生产时,广东南海公安局于1999年10月在深圳和黄山拘留了包括西泰公司总经理在内的三名工程师,并于10月15日派人到西泰公司强行搜查,要求扣押并带走美方投入合资公司的全套技术资料。

此案引起了许多媒体的关注,也惊动了相关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公安部指示南海公安局根据其法定权限将此涉外案件移交给上级公安机关佛山公安局。经调查取证和案件分析,佛山市公安局将本案界定为南海惠泰公司两个合伙人之间的经济纠纷,而非刑事案件。2000年1月10日,佛山市公安局解除对孙伟阳等四人100天拘留的强制措施,并于1月17日正式宣布撤诉。

“常青树”张果喜

一波动荡,一波又起。

1999年12月16日,南海惠泰公司正式向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起诉国西集团、吉恩公司等9名被告“恶意串通”,窃取全部无齿无刷电机技术、样机及运行合同、销售合同、评估报告等。,用于生产与原告相同的无齿无刷电机产品和零件,导致原告企业完全瘫痪,巨额投资严重流失。它已经签署五年了。

“常青树”张果喜

据此,南海惠泰公司请求法院裁定,九名被告共同侵犯了原告的商业秘密,需要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2.4亿元。在二审中,惠泰公司将其改为1.4亿元。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于同年12月22日受理此案,根据原告的诉讼保全申请,扣押了国西集团和西泰公司的多项财产和技术资料。

“常青树”张果喜

当时,此案引起了国家领导的重视,有关领导两次批示,要求中央七部委和粤赣两省主要领导重视此案。最高人民检察院也直接介入了此案的调查,实际上将此案定性为合资公司双方之间的经济纠纷。

一个案件很少涉及多个国家,诉讼对象多,审理过程复杂。由于本案涉及美国和加拿大的企业和人员,也引起了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和加拿大驻广州总领事馆的关注和干预。自1987年《反不正当竞争法》首次出现“商业秘密”以来,本案诉讼标的1.4亿元人民币是中国迄今最大的。

“常青树”张果喜

这在中国最大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经过四年的试验,它终于为人所知。广东南海惠泰汽车有限公司诉江西国西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美国杰恩汽车有限公司侵犯商业秘密,一审判决后30天,于7月18日尘埃落定。

“常青树”张果喜

判决的结果是事情的真实面目——张国喜长舒了一口气。

五种模式争夺明天

现在,国西集团终于从一个小作坊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1家国内外公司的企业集团,并进入了现代管理、多元化经营、规模竞争、集约化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同时,集团将对原有小产业进行适当调整,最终形成以“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五大产业格局,即电机、木雕、保健酒、化工和酒店旅游,并将电机作为五大产业中的重点。

“常青树”张果喜

张国喜说:“做生意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主张先做,后学,在实践中摸索。这些年来,我总结了一条规律。要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家应该具备五种能力:智力、想象力、判断力、决策力和执行力。情报就是信息,要从各个方向调查获取信息,包括和朋友聊天、出国考察、参加商务活动。听完之后,想象并分析新闻是否真实。如果这是真的,就有必要判断这个项目是否能够实施以及它的可行性如何。那么就有必要做出决定。这时,它基本上是不可分的。最后,它是执行,所有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可用的。”

“常青树”张果喜

现在,在国内外,张国喜就像一个店主。除了主要的战略决策,其余的都由每个公司来处理。因此,与许多私营企业家相比,张国喜要别致得多。

这么多年来,国西集团的中高层只有四五个人是他的亲戚,所以张国喜认为国西集团不是一个家族企业。在他的亲戚中,能管理的人能管理,能工作的人能工作,能耕种的人能耕种。用他的话来说,他们必须做任何适合他们的事情,他们不能依靠企业生存。“即使是家族企业也不能用家族式的管理方法来管理,这会制约企业的发展。我们公司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本着任人唯贤而非任人唯亲的原则选拔人才。”

“常青树”张果喜

张国喜说:“我们的企业在中国,就要了解中国的国情,掌握我国各个阶段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企业的方向。因此,我经常说企业家可以回避政治,但他们不能不关心政治。还有一个基本因素。作为一家知名企业的CEO,老百姓特别关注他的言行,所以我一直要求自己与员工和老百姓保持密切的关系。此外,在充分考虑企业发展的同时,我还必须考虑为当地和人民做一些真正的好事。”

“常青树”张果喜

现在,张国喜开始了新的旅程。从他自信的眼神中,我们已经看到了那些闪烁的光芒——那可能是未来成功的希望。

张国喜档案馆

张国喜,1952年7月出生于江西省余江县,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现任国西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张国喜于1966年加入工作,在余江县登步农具修理社当学徒兼木工车间主任。1973年,张国喜带领21名工人脱离濒临破产的灯步农具建设社,以出售祖屋所得1400元创办了余江县工艺雕刻厂。

自1984年以来,张国喜已获得20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其中,有三位省级劳动模范、两位全国劳动模范、连续20年江西省优秀企业家、第一届全国100名优秀青年厂长(经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一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第二届全国优秀企业家、第一位中国改革风云人物、第一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企业家、亚太地区最具创造力的中国商界领袖、 中国第一位国家高级职业经理人1992年12月,国际编号为“3028”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张国喜之星”,张国喜成为第一位摘得“明星”的中国企业家。

“常青树”张果喜

张国喜还担任过现任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会会长、亚太文化财富论坛常务理事、亚太中国企业领袖联合会会长、江西省工商联副会长、江西省民营协会副会长,并当选为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常青树”张果喜

边肖笔记

良好的态度是前提

□李/文

长期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在中国,昨天,那么多民营企业似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一夜之间,他们变成了明天的黄花,不再辉煌,甚至随风而逝,消失得无影无踪;“创建百年企业”和“可持续发展”是几乎所有企业的梦想和口号,其中不乏聪明人、意志坚强的人和稳健务实的人。然而,时间飞逝,大浪淘沙,但很少人能最终变得坚强。那么,一个企业能依靠什么来保持长期稳定呢?一个企业家到底依靠什么来控制企业,让它永远持续下去?

“常青树”张果喜

汽车在雨中行驶。在去玉江县的路上,当这个问题再次跳出来时,我知道我很快就会找到答案。

从“mainland China最早的民营企业”到“新中国第一个亿万富翁”,再到“中国第一个摘星的企业家”,依然豪情万丈的张国喜,一次又一次为中国企业创造了奇迹。他传奇般的创业历程激励了无数热血男子投身商界。现在,在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艰难历程后,我们惊奇地发现,张国喜的成功可以说是集中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他无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一个实践者、探索者和赢家。

“常青树”张果喜

雨停了,雨后的阳光清新明亮。在张国喜宽敞的客厅里做客,聆听张国喜的回答:这里有正确的发展战略、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和强大的战斗团队。

正是这位大胆而充满激情的企业家,在32年的企业经营中从未失手,每次创建新企业都能成功站稳脚跟。张国喜说:“我在打一个失去的拳头。”“这取决于智力、想象力、判断力、决策力和执行力。”

早在20世纪70年代,张国喜就提出打破“三铁”(铁工资、铁饭碗、铁顶),创新了一套多工三工(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的计件工资制度和任人唯贤的人事制度。

不同的思维结果自然不同。从1973年的“敢为天下先”到发展过程中的“超越自我”,我们原本以为张国喜的“常青树”郁郁葱葱,但他的思想开始了新的飞跃:“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必须迅速想出适应变化的措施和行动。”今天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是明天被淘汰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站在市场和技术的最前沿。张国喜为他的高科技汽车工业深感自豪,这将成为企业未来的核心产品。用他的话说,就是“赚外国人的钱”!

“常青树”张果喜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总是把官方标准放在前面,而其他文化都排在后面。因此,在充满功利主义的商业时代,往往是官场失意后走进商场,商场得意后关注官场。在“社会还没有把企业家当作资源”的时代,在企业家的地位还需要提高的时代,张国喜很早就上演了一出“不给官”的戏。

“常青树”张果喜

20世纪80年代末,江西当局注意到张国喜的年轻和管理能力,打算推荐他担任鹰潭市副市长,但他婉言拒绝了。由此可见,张国喜对“得”与“失”之间平衡的理解和把握是极其准确的,这就是为什么作为一个胜利者,他总是能够抓住机会而不是患得患失。

“常青树”张果喜

良好的态度是做好每件事的前提。“工厂富了,不忘社会忧”,和“先富,后富”。就这样,张国喜成为了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以他良好的心态兢兢业业地工作了32年。

“操!”在张国喜自己的餐馆里,作为主人,他拿了一大杯38喜生酒喝了下去,这当然迫使我们一起喝。面对这位32岁的企业家,我们不得不表达这样的感受:这是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把剑不老,仍然是一瓶好酒,一个好人,一个好心态!

标题:“常青树”张果喜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727.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