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本篇文章1967字,读完约5分钟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摒弃过去盲目追求gdp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实施绿色gdp统计评估体系。绿色gdp是如何计算的?对企业有什么影响?
企业家不能忽视国内生产总值
就像泰空的卫星一样,它可以描述整个大陆的天气状况,gdp可以提供一个完整的经济图像,帮助政府经济决策部门判断经济是萎缩还是扩张,是否需要刺激或控制,是否处于严重衰退或快速增长阶段。如果没有像gdp这样的指标,政策制定者将陷入混乱,不知所措。
对于企业来说,gdp核算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政策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不研究经济形势,不了解国内生产总值,就不可能做出好的投资决策。当价格高的时候,人们对政府不满意。他们为什么不控制价格上涨?每个人都不希望通货膨胀率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些资产增长相对较快,而另一些资产增长相对较慢,不是因为劳动收入,而是因为增长不均衡。世界上有两个指标,一个叫做消费者指数,另一个叫做消费物价指数。总价格上涨和变化的不完全反映。另一个指标叫做失业率。如果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有大量的工人失业,就会产生许多矛盾。经济增长也与失业率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都在快速增长,但1992年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邓小平的南巡与当时经济增长的衰退密切相关。当经济过热时,国家采取紧缩政策;当经济疲软时,国家会采取一些刺激措施。国家的一系列宏观政策都与经济增长直接或间接相关,所以我们企业家不能忽视gdp的增长。
Gdp不是一切
虽然国内生产总值在国家经济政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现行的会计制度并不完善。指出了gdp的五个局限性:
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不能准确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不能反映一些重要的非市场活动;不能充分反映人民的福利状况;不能反映收入分配差距。
此外,gdp的增长不能代表一个地区财富的增长。有时高并不意味着财富的增长,还取决于质量。因此,按照国际标准,在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只是经济总量的一个指标,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正确看待绿色gdp
许宪春说,在国民经济核算中,考虑到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用这样一个新概念来观察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将产生绿色gdp。每个国家和地区都需要发展经济。没有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就不会改善。那么,经济发展将不可避免地消耗资源。虽然有些资源是可再生的,但是过多的资源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是不可避免的,这将对空天然气产生影响,而废水和废渣将对土地和水产生影响,并直接影响我们的环境。当经济发展消耗资源并对环境产生影响时,这是可以的,但我们看不到。作为像石油这样的重要能源,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非常残酷。美国的经济发展消耗了世界三分之一的能源。如果有一天中国赶上美国,中国将比美国消耗更多的能源。
他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消耗是惊人的,中国每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是七个工业化国家的5.9倍。中国的能源利用率美国为26.9%,日本为11.5%,世界平均水平为20.27%。1995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美国的5.5倍,是日本的13.8倍,这是不可持续的。但是,现行国民经济核算没有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没有为相关行政部门制定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提供必要和必要的依据,没有为检验政策的合理性提供必要的依据,没有为一些地方决策者片面追求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提供预警功能,也没有为一些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提供预警功能。因此,我们应该引入绿色gdp的概念,并在国民经济统计中加以实践。
他透露,在最近制定的绿色gdp实施计划中,专门设立了自然资源核算,编制了2000年全国土地、森林、矿产和水资源质量核算表,编制了中国1987年、1995年和1997年的能源生产和使用账户,并对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甲烷和颗粒物等8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了测算。在黑龙江省、重庆市和海南省,开展了森林、水和工业污染损失等试点项目。
绿色gdp意味着对企业的责任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家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企业的发展必须考虑社会成本,注重可持续性。
他认为企业追求利润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也要有社会责任感。当消耗资源和排放污染时,应考虑社会利益,不能只考虑个人利益。企业在追求利润时应该是可持续的,而代价高昂的利润将受到制裁。解放前,许多企业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发展民族工业也有很强的责任感,但现在有些企业家在这方面的责任感不够。
他表示相信,大多数企业家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会考虑社会成本和成本,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我相信中国经济发展得很好,我们的企业也会发展得很好,实现双赢。
标题:绿色GDP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586.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