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与国际零部件厂商的博弈
本篇文章1079字,读完约3分钟
几年前,人们向敞开大门的世界汽车巨头们高呼“狼来了”;五年后的今天,这个头衔已经从世界汽车巨头转移到世界汽车零部件巨头——随着世界著名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在中国投资建厂,它对缺乏竞争力的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存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它们占中国市场份额的15%,在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总数中所占比例不到1%,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保持警惕,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将很快面临被兼并或边缘化的危险。
从外国汽车跨国公司在2006年车展上的战略尝试和反响来看,每个人都会觉得“狼来了”。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不仅在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品牌,而且还把自己的合作伙伴带到自己的品牌上来,以取得更大的进展。当他们参与到中国市场的分割中时,他们已经开始“指明方向”。众所周知,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于1994年进入中国,凭借其资金和技术优势迅速扩张。目前,公司拥有15家企业、1个技术中心和1个培训中心,其中4家为独资企业,总投资超过5亿美元,成为中国最具实力的汽车零部件集团。同时,国内零部件企业在“分散、混乱、落后”的现状下根本无法竞争。人们不禁要问:兵临城下,我们的“国家队”在哪里?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显而易见。近年来,中国的人造“洋车”越来越多,几乎没有自主开发的汽车。即使是拥有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车型,也夹杂着大量的进口技术或外国笔迹。在人们的眼里,中国汽车什么时候才能在“引进”的道路上走到尽头?我们的品牌在哪里?我们的旗舰在哪里?看完车展后,我们不禁想到这些简单的问题。
对于中国汽车的未来和命运,一位汽车跨国公司的中国总裁直言不讳地说:“将来,中国将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基地。”他建议许多目前运转良好的汽车装配厂转向运转部件,而不是在未来被淘汰。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语气和看法?这不禁让我们反思。零部件行业会步整个汽车市场的后尘,被外资“完全控制”吗?针对这一担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部部长严建来表示,他不能简单地同意或否认这一观点,但这确实是一种工业发展的预警。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挑战,可以说大多数零部件企业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在市场中生存,没有联盟就没有出路。”总之,面对压力和挑战,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摒弃门户视野,着眼大局,实现联合重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我们不希望看到跨国公司控制下的“互相竞争”和“春秋战国”的局面,也不希望看到本土零部件企业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下只扮演服务员的角色。在“一体化”的浪潮中,在选择“合作与竞争”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保持土壤的责任”。
标题:本土与国际零部件厂商的博弈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508.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喝大米粥有益于感冒康复
下一篇:话国企高管薪酬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