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修养之论
本篇文章6715字,读完约17分钟
企业是主体,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和壮大,人的因素,尤其是领导者,即企业家因素至关重要。作为一个工厂的负责人,企业家在思想、经验、行为和风格方面的素质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质量,甚至企业的兴衰。因此,如何提高企业家的培养是“培养企业家队伍”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我想对此发表一些看法。一方面,我希望能引起企业家的注意,另一方面,我也想和商界、经济界的同志们讨论一下。
关于修养问题,大家都熟悉刘少奇同志的名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是一篇仍有现实意义的文章,已被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收录在《刘少奇文选》中。刘少奇同志在这本书里告诉我们:“人们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从事生产,都必须建立一定的生产关系。在与自然的不断斗争中,人类不断地改造自然,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地改造自己和他们的关系。人本身、人的社会关系、社会组织形式和人的意识形态等。,是在人与自然和社会的长期斗争中不断改革和完善的。”。刘少奇同志又说:“不要以为自己是不可改变的,完美的,神圣的,不需要改变的,不能改变的。”我们在社会斗争中提出了改造自己的任务,这不是对自己的侮辱,而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就不能取得进展,也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任务。”。刘少奇同志强调改造和进步的一致性,强调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并指出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认为,这些观点也是我们今天谈论创业时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那么,目前企业家的培养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我认为作为一名社会主义企业家,个人修养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基本内容:
每个人都对世界的兴衰负责
“把中国从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中国得到充分的体现。”我认为这应该是所有企业家的责任。企业的未来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作为企业领导人,他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自己对振兴中华、建设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责任。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中华民族因为贫穷落后而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这个教训很深刻。如今,以发展经济实力为主要手段的国际竞争提醒我们,没有发展就没有立足之地,发展慢了就会被人欺负。
社会主义企业家应该把发展国家经济实力作为自己的责任,这是最基本的理想和信念。也就是说,作为一名社会主义企业家,最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职业意识,把企业家作为职业选择,把办好企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
作为一名社会主义企业家,我们应该树立为国争光、不落后的志向,为此而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为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而全力以赴。
作为一名社会主义企业家,我们应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作为站在世界面前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要正确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牢牢把握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
作为一名社会主义企业家,除了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肩负重任,办好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顾全大局,脚踏实地
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发展经济是一项根本任务,以便在世界各国中脱颖而出,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创造者,而企业家是这一创造性群体的领导者,对国家和民族负有重大责任。因此,谈到企业家的素质,最重要的是政治素质,即要有高度的政治素养,要顾全大局。所谓大局思维,就是顾全大局,了解大局,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当局部利益阻碍整体利益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为更大的自我牺牲自我。顾全大局,要讲原则,不要“大事糊涂”,认清时代潮流,善于识别企业发展趋势。在这方面,许多企业家树立了感人的榜样。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形势下,如何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学习两套技能,发展壮大自己,应该以是否有利于国家整体利益为基础。如果没有远见,没有大局,就不可能说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是我们的责任;从长远来看,没有全局就没有企业发展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老子说过:“天下大事,必有细作”。伟大的事情应该从小事开始。现代企业家应该着眼宏观,从微观入手,顾全大局和脚踏实地在具体操作中,必须从国情、民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努力工作和无私奉献
艰苦朴素是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也是企业家应该具备的素质。创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如果你只想舒适和快乐,你就不能创业。特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特定历史阶段,企业面临的许多新问题是前所未有的,如机制转换、富余人员分流、资金短缺、面临国内外市场的严峻挑战等。不同的思想品质对困难有不同的态度。有些人盲目地抱怨别人,有些人静观其变,而另一些人面对困难,抓住机遇。通过努力工作和无私奉献,我们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必须有这样的精神,不怕困难的精神,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以及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面临的竞争是激烈的,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该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来迎接新的挑战。昨天的成绩已经过去,今天我们应该从头开始。也就是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家不仅要有高度的精神修养,要居安思危,还要保持冷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不屈不挠的意志。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不仅要丢掉,而且要大力发扬。目前,一些企业领导忘记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大谈排场,追求享乐。即使是极少数经营者也因为挥霍无度、触犯刑律而沦为国家的罪人,败坏了党的传统和中华民族的美德。作为社会主义企业家,他们必须坚决抵制这种行为。社会主义企业家要有高标准、严要求和自律。党员要始终按照党员的标准自律,自觉接受群众、党组织和上级行政部门的监督。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
这是小平同志的两句话。改革开放十年来,这两个字一直在教育和激励着我们。过去,毛主席说过,要取得新的胜利,就要提倡在党的干部中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所谓放下包袱,就是要“卸去许多精神负担”;开动机器意味着善于运用意识形态的器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提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现在,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放下了包袱,解放了思想,突破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方式,释放了巨大的能量,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十多年来,精神转化为物质的功能再次被现实生活所证实。
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领导人的思想必须跟上。“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件暂时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该说,我们的经营者中涌现出了一批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同志,被评为全国、各省市优秀企业家就是明证。迄今为止,已有142家国家级优秀企业和180名国家级优秀企业家被评为这类同志的代表。当然,我们不能不看到,还有一些“懒人”,像小平同志批评的那样,“说得多”。这些同志没有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没有创造条件开放市场,总是想靠国家,“等、靠、要”。任何受这种思维方式支配的企业经营者,在所经营的企业中都会越来越被动。因此,今天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如果企业领导不动脑筋观察和思考,抓住机会,把市场上的各种潜在需求转化为适销对路的产品,企业就会错过机会,那些比你动脑筋的竞争对手就会比你提前一步占领你的市场份额,那么谁又能责怪他们呢?这种情况近年来很常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是企业家素质或市场知识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购买力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2万多亿元。同时,我们有大量的产品积压,这使得许多企业的生产不可持续。这种矛盾现象,从深层次上说,与企业领导者的意识形态有关。有些人沿袭以前的经营理念,不关心市场,不注重信息,产品已经“一致”多年;或者未经调查研究,盲目推出产品,造成大量积压。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开发能够满足顾客当前和潜在需求的产品,从而将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
诚实守信,依靠群众
企业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工人群众是企业的主体,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企业领导只有依靠职工群众才能把企业办好。纠正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使企业产生凝聚力。企业领导应该带领职工进行创造性劳动,就像千余人在指挥员的指挥下奔赴前线一样。领导者必须在工人和职员中有威望。领导者的威望来源于诚实和正直,并在于实践。否则,作为一个个体,无论他多么有能力,面对如此复杂的市场竞争,他都将无能为力,无法成为一种气候。因此,榜样和示范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一些杰出的企业家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通过例子教学比通过文字教学更重要,群众需要做的事情必须首先由他们自己来做。坚持原则,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反腐倡廉。厂长的言行引起了全厂职工的注意,他是一个活生生的老师,指导职工拥护和反对什么。弄虚作假是一种腐败现象,也是走向堕落的阶梯,企业领导应该以此为戒。
憎恨疾病和邪恶,听从好的建议
疾病和善良是社会主义企业家的道德标准,也是企业家的基本修养。要生活,首先要坚持原则,分清是非,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坚持真理,纠正错误,不敢支持对的,不敢反对错的,做一个“好人”,甚至用原则来交易,这些都是错误的。当然,我们应该注意工作方法和心理修养。我们不应该意气用事,激化矛盾,适得其反。其次,我们要有民主作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给人以价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的伟大事业。办好一个企业有赖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而人才是办好每件事的关键。企业家应该有正确的用人方式,打破资历、全责、任人唯贤等思想障碍,善于发现人才、用人才、任人唯贤。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长处。对于知识分子的一些无原则的缺点和错误,我们应该热情地、耐心地帮助和引导他们,同时大胆地发挥他们的长处。没有金子,没有人是完美的,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提高它。要特别注意培养跨世纪的年轻干部,使企业发展有接班人,这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求贤若渴,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我们必须重视这一问题。
谦虚谨慎,傲慢鲁莽
企业家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是当企业发展成功时,或者他们受到尊重或表扬时。改革开放10年来,我们不时看到一些企业领导同志在市场形势对他们有利、企业发展顺利的时候头脑发热,在市场突然变化的时候消极被动,缺乏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这是企业家的禁忌。我早些时候说过,在市场经济下,我们必须为和平时期的危险做好准备。在取得成果时要谦虚谨慎,谨防傲慢。如果你遇到困难,你应该感到惊讶并冷静下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戒骄戒躁具有新的更现实的意义,也是一个优秀企业家必须具备的素质。骄傲使人落后,十多年来已经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一些已经取得成就的企业领导人在面对自己的成就时洋洋自得。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自鸣得意,不思进取,有的甚至“摸不到老虎的屁股”。结果,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了改革中的“短命”人物。真正的企业家必须有自知之明,取得成功,并倾听别人的心声。他们不仅应该闻闻它,还应该奖励批评家。我们欢迎批评。鼓励批评不会否定你的成就,只会帮助你在成就面前认识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如果市场经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时刻带着“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兢兢业业,才能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前进。我们应该视成功为过眼云烟,避免自恋,避免虚张声势、自欺欺人。
永不厌倦学习,永不厌倦教学
这句话在今天更有实际意义。随着改革开放,新事物层出不穷。我们过去学到或做过的许多事情已经被新的或更新的东西所取代。例如,我们的许多同志不了解市场这个主题,所以我们要想掌握它,就必须学习它。因此,企业经营者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的学习任务。由于市场经济的复杂性,一些专业知识单一的企业领导者无法应对。企业家不同于从事单一专业的科技专家。企业家是多学科的实践者。做一名专业人员是不够的。他们必须是通才和全才,拥有与业务运营相关的广泛知识和操作能力。当然,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方法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正如小平同志所说,他善于学习和再学习。它不仅是书本知识要学,而且是实践、新知识、新管理、会计、法律、市场营销、国际经济和贸易知识等。如果你不学习,你就不能进入这个职位,你也负担不起这个负担。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为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领导者不仅要自己学习,还要组织所有员工一起学习,从而提高所有员工的整体素质。目前,我们许多企业的设备条件并不差,但产品质量总是不如人。原因是那里的许多企业是由不能掌握新技术的人经营的,这些人自然不能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他应该学习什么?第一,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其次,要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目前,有些人对这项政策没有透彻的了解,但他们抱怨说,这项政策是可以改变的。事实上,党的改革开放总的方针政策是一贯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变化。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它,深刻理解它的精神实质,才能在实践中正确贯彻。第三,要普及科技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在新技术革命时代,重大科技突破往往会导致某一行业发生一系列结构性变化。第四,组织学习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知识,如资产评估、融资、税收监管、国际贸易、外汇等。,都是市场发展带来的新课题。第五,作为一名企业家,你还应该掌握一些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知识。,这将有助于你开阔眼界,站得高,看得远,同时也有助于你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当然,学习方法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有规律地思考、提炼和总结那些东西,然后上升到理论,然后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失去梦幻搏击市场
来自计划经济体制的人总是习惯于依靠国家和上级的指示来运作。这种思维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目前,一些企业领导人总是幻想着国家的减税和盈利,优惠贷款,或给予特殊的政策照顾等。,这是不现实的旧思想。市场经济是促进各类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优胜劣汰。现在,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自救”。我提出抛弃幻想,与市场抗争,也是在这个意义上。
企业家应该有“争名夺利”的气魄。所谓“名”,就是创造名牌产品,创造优秀企业,提高企业知名度;所谓“利润”,就是用最好的产品赢得市场,也就是说,通过竞争,我们的产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客户的欢迎,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这种“利润”来自产品的“竞争”,应该受到保护。市场经济瞬息万变,强手如林,是培养一代企业家的最佳课堂和战场。归根结底,竞争是独创性的竞争,也是力量的体现。任何犹豫不决、患得患失、观望的人都会在残酷的市场中被打败。正如一些企业家所说,如果你想把一个企业经营好,你必须表现出最大的勇气,准备做出最大的牺牲,不管个人成本如何,你需要以最大的耐心和克制来克服许多困难和障碍。这值得深思。
毅力和深思熟虑的创新
改革开放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变革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时代主题。现在,世界不仅到处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也在加快。因此,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企业家必须克服停滞不前的观念,执着于缺陷,刻意创新,在不断创新中赢得游戏。翻开人类的历史,就是要在不断的创新中解放生产力,促进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物质文化的进步。创新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创新带来了新的动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们不得不看到,我们的一些运营商经常面对现实,不善于观察和研究新情况和新趋势,或者他们不能追求,探索,创新和坚持不懈,尽管捕捉到一点信息。这是目前一些企业家的不足之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身就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实验和创新。近年来,工业化国家发起的企业重建或企业再生项目也是从管理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效益的试验和创新,目的是推出新产品,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增强竞争力。当然,创新也会有风险,企业家应该有勇气和胆量去冒险,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实践。我很欣赏山东一位企业家的话,他说改革和创新应该“认真对待,认真做”。我认为,只要世界上有一种严肃的态度,就有刻意创新的训练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就有停下来直到目标实现的动力,就没有什么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企业家的基本素质和应有的素养要求。
标题:企业家修养之论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468.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促销的“赛末点”
下一篇:徐水连:缔造义利双全的商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