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与环保并重的展程征途
本篇文章1998字,读完约5分钟
从长期亏损、资源严重受损的国有香炉山钨矿来看,年产值7.3亿元,销售收入8.08亿元,利税5.3亿元,居全省第七位。香炉山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江西秀水香炉山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国华说:发展与环保并重是香炉山发展的指导方针。事实上,通过整合资源、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我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走上了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两阶段整合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香炉山钨矿是我国白钨矿产量最大的单一矿山之一。1987年,秀水县人民政府与江西钨业集团下属的胡坑钨矿联合成立了国有的香炉山钨矿。它于1992年投产,生产规模为每天150吨原矿。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生产能力低下、技术落后等原因,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在修水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香炉山钨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民间资本1.2亿元,从一家国有矿山企业发展到10家多元化投资的矿山企业。同时,其生产能力从每天150吨原矿增加到3000吨。2002年,香炉山钨矿总产值从1999年的不足500万元增加到近1亿元,税收从不足100万元增加到2200万元。
虽然民间资本的注入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香炉山的可持续发展却受到多种投资和多种企业同时开采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安全和环境问题的严重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规范矿区开采秩序,2002年,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五矿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与江西省修水县人民政府签订了白钨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合作协议,成立了江西省修水县香炉山钨业有限公司..
2003年4月至2004年7月,经过多轮谈判和反复协商,公司分两个阶段收购了10家矿山企业和一个小型加工厂,整合了资源分块开采的香炉山矿区。中国五矿的引进给香炉山钨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整合后,香炉山钨业关闭了4个重选厂、6个矿坑和1个小型仲钨酸铵(apt)加工厂,投资近1000万元对尾矿库进行了整改和扩建,增加了污水处理设备,投资500万元对6个废弃尾矿库进行了关闭和复垦,极大地改善了矿山环境。香炉山钨矿通过一系列工艺流程改造,实现了铜、金、银等伴生矿物的综合回收,钨矿回收率由60%提高到87%,选矿回收率由70%提高到78%。这种“吃干榨净”的现代采矿方法不仅提高了香炉山钨矿的开发水平,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香炉山钨业年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600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7.04亿元,年纳税从2002年的220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2亿元。连续两年在江西省获得税收和利润方面的突出贡献。依靠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
中国钨精矿产量占世界年产量的70%,出口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50%。然而,由于钨冶金深加工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我国钨矿企业竞争力非常弱。原因都是由落后的观念和技术造成的。为了发展循环经济,延长矿山寿命,香炉山钨业从改变最初卖苦力和原料的生产状态开始,走上了科学发展企业、延伸产业链的进程。
2004年,公司聘请北京有色工程设计研究院进行矿山总体规划。香炉山钨矿选矿厂日生产规模由原来的2600吨调整到2200吨,原矿年产量控制在72.6万吨,减轻了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提高技术强度,实现综合开采,无论贫富,将入选品位从整合前的1.0%以上降至0.6%左右;通过工艺流程改造,选矿回收率由整合前的70%提高到目前的78%。此外,香炉山钨业与广州有色冶金设计院合作进行了提高选矿回收率的试验。通过试验,选矿回收率由78%提高到80%。在小规模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公司开始了工业试验。目前,工业试验正处于试运行阶段,初步取得了预期效果。
为了进一步规范开采,充分利用资源,香炉山钨业按照通过专家评审的《香炉山资源综合利用总体开发方案设计书》进行了矿山综合整治,消除了整合前群体开采留下的隐患。在开发计划中,它包括回收600多万吨残留矿石和回收尾矿及相关矿石。“惜渣如金”,为了达到资源综合回收的目的,香炉山钨业还对尾矿进行了分析研究,力求实现尾矿中钨、铋等有价值资源的综合回收,从而延长香炉山钨矿的开采寿命。
为了充分发挥资源的经济优势,延伸产业链,公司投资1.5亿元在修水县武都工业区建设了年产1万吨(仲钨酸铵)的深加工工厂。加工厂前期的5000吨apt生产线于2005年底建成投产。2006年,工厂实现产值2.6亿元,纳税500万元。2007年,纳税额为768万元。
香炉山钨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经过三至五年的不懈努力,依托资源,以观念、技术、管理创新为动力,通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和扩大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公司已建成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资源开发企业,力争为江西工业的崛起做出更大贡献。
香炉山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目前,香炉山钨业正朝着科学、可持续、稳定的方向发展。
标题:开发与环保并重的展程征途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051.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节能减排成就高效大港
下一篇:让太阳能“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