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掘金中国煤气化
本篇文章1932字,读完约5分钟
“我们已经与两家中国能源公司达成了意向协议,一家是煤炭公司,一家是电力公司。”美国大尖端能源公司的负责人刘锡明激动地告诉记者,“他们对我们的煤气化技术非常感兴趣。”
不仅仅是能源巨头,美国陆海国际律师事务所(提供跨境投资、并购和法律业务服务)能源部主席托德格拉斯介绍说,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美国和欧洲煤气化技术研讨会”上,许多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达成了意向协议。
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后,煤化工产业成为一个资本多元化的产业,尤其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吸引了大量外资。
核心煤气化技术
“我们的煤气化技术还没有应用到中国。应该说,我们的煤制天然气(sng)技术是最先进的,转化率比国内平均水平高10%。”刘锡明说,他来中国是希望在中国找到一个合作伙伴,投资sng。
在刘锡明准备在中国投资sng的前夕,国家发改委刚刚批准内蒙古大唐国际发电有限公司赤峰市4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和内蒙古惠能煤化工有限公司16亿立方米/年sng项目进行前期工作。
这两个大型煤化工项目的批准将填补中国煤制天然气化工行业的空空白。这两个重大项目也是中国sng化工行业仅有的两个项目。
煤气化技术被认为是煤化工的核心,要想搞好煤化工,煤气化技术至关重要。根据长江证券关于煤化工的研究报告,目前,世界上有各种煤气化技术,每种煤气化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煤。例如,德士古炉适用于低灰熔点的煤,鲁奇炉适用于褐煤等。
根据研究报告,鲁奇炉、德士古炉和壳牌炉是目前国内煤气化最常用的炉。其中,壳牌是世界上先进的技术,也是中国应用最广泛的最新技术,不仅可以基本实现零排放,还可以解决能源问题。然而,这项技术并不适合所有地方。由于这项技术的投资规模很大,而且设备相对较大,关键设备不适合长途运输,而只适合沿海地区,而德士古设备更多的是在内陆使用。
据刘锡明介绍,大尖端能源的煤气化技术的煤炭转化率将高达70%-75%,而国内煤气化技术的煤炭转化率只能达到60%-65%。
“我们用的煤是褐煤,煤质越差越好,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刘锡明说:“但是,我们只能在煤田附近建工厂。如果煤炭被拖到海岸很长一段时间,然后进行加工,它将失去成本优势。”
然而,当煤化工在中国大规模开展时,却遭到了一轮又一轮的批评。其中,批评的核心是煤化工对环境的破坏及其对水资源的依赖。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大多位于水资源稀缺的地方,已经成为煤化工发展的瓶颈。
刘锡明说,他的公司拥有的煤气化技术依赖于水资源,但通过水的循环利用,对水的需求可以大大减少,“甚至污水可以用于生产。”
煤化工的成本优势
煤化工产业大规模吸收外资,无疑是基于国际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而国内油气资源严重不足,进口石油日益困难的事实。因此,开发石油替代品已成为煤化工发展的重点。
根据天翔投资对煤化工产业的研究报告,目前有潜力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方向是醇醚燃料、煤液化、甲醇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产品。
煤化工是以煤为燃料,通过化学加工生产各种化学产品的行业。煤化工包括煤的焦化和液化、煤的合成气化工、电石乙炔化工等。经过煤气化和液化,产品是新的煤化工技术,如甲醇和二甲醚。
天翔投资煤业分析师傅云峰表示,煤化工产业发展强劲。以甲醇为例,作为燃料的甲醇需求有可能出现爆炸性增长。他预测,2008年,国内甲醇需求将保持高增长率,将超过800万吨。到2010年,国内甲醇需求将达到1000万吨。
二甲醚作为煤气化的主要产品,需求量也很大。根据公开数据,2005年,中国消费了1600万吨液化石油气,进口了617万吨,进口依存度达到近40%。
由于国际油价高企,为了降低成本,液化气批发企业将二甲醚以20%左右的比例掺入液化石油气中。傅云峰说,用二甲醚代替液化石油气在空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煤液化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目前,作为中国最大的煤炭集团,神华集团正在着手解决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神华集团董事长陈碧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只要国际油价高于35美元,煤炭液化就不会亏本。”今天,国际油价已经超过108美元。
刘锡明向记者提供了一套直观的商业数据:以greatpointenergy在美国的sng项目为例,sng的价格为1元/m3,褐煤的成本价为80-100元/吨,这意味着是有利可图的。然而,中国民用天然气的价格已经达到2.05元/立方米,而富含褐煤的内蒙古东部褐煤坑的价格仅为120元/吨左右。
"我们对煤化工领域持乐观态度."刘锡明说,去年,该公司获得了高达1亿美元的风险资本,这是迄今为止在煤化工行业获得的最大的风险资本。“这将有助于我们在中国的投资。”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目前,中国传统的燃煤能源体系支撑着国民经济体系的发展,实现了全球贸易的增长。
标题:外资掘金中国煤气化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029.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引领IT产业绿色革命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