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照亮未来世界
本篇文章3630字,读完约9分钟
中国太阳能技术出口!
近年来,来自山东济南的消息称,丽诺瑞特向古巴出口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合同已在济南签署。这标志着中国太阳能产业在寻求国际化突破上的一个飞跃,打破了中国太阳能产业没有技术出口的历史。
随着全球能源供应日益短缺,各国对太阳能利用的市场需求正在迅速扩大。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万千瓦。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会长石定寰曾指出,2020年后,中国太阳能发电将大规模发展。据估计,到本世纪中叶,中国10%的发电量将来自太阳能。在长期能源战略中,太阳能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无限潜力和无限发展
能源是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也相应地不断增加。在长期能源战略中,世界各国政府普遍认为太阳能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01年至2025年间,全球能源消耗将从102.4亿吨油当量增加到162亿吨油当量,增幅为54%。目前,化石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等。)是全球能源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总消耗也在逐年增加。然而,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其储量是有限的,因此其产量萎缩是不可避免的。根据英国石油公司《2006年世界能源统计》的统计数据,世界上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可以生产40年以上,天然气和煤炭分别可以供应65年和155年。
作为全球能源市场中日益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的能源消耗已经占到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5%。据预测,中国主要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采比分别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50%、40%和70%,比全球化石能源枯竭速度要早,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此外,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化石能源利用带来的问题也是困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化石能源的稀缺性越来越突出,这种稀缺性逐渐体现在能源商品的价格上。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各国未来能源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它清洁、高效、永不枯竭。理论上,太阳能每秒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万千瓦。如果转化为电能,年发电量相当于目前世界能源消耗的40倍。
中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理论储量达到每年1.7万亿吨标准煤。从中国太阳总辐射分布来看,青藏高原、西北、华北、东北以及云南、广东、海南等低纬度地区都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它开始晚,发展慢
在化石能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太阳能利用,其中日本、欧洲国家(德国)和美国等经济发达、能源消耗大的国家起步较早,在技术和应用上处于领先地位。
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也制定了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制定了发展太阳能的长期计划。1997年6月,美国提出了"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计划到2010年在100万个屋顶或建筑物的其他可能部分安装太阳能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空集气系统。欧洲也在1997年左右宣布了“百万屋顶计划”。其中,在太阳能利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德国联合政府于1998年10月在“欧洲百万屋顶”的框架下提出了一项计划——在六年内安装10万个太阳能屋顶系统,总容量为300-500毫伏,每个屋顶约3-5千瓦。日本政府计划到2010年安装一个500兆瓦的屋顶光伏发电系统。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光伏产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约1%的全球市场份额。2003年和2004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大幅增长:2003年达到1.2万千瓦,占世界份额的2.2%;2004年,它达到3.5万千瓦,约占3%。与世界上蓬勃发展的光伏发电相比,中国落后发达国家10-15年,甚至明显落后于印度。
近三年来,国内太阳能电池产量大幅增长,年增长率超过100%,而光伏产业市场发展非常缓慢。中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一直徘徊在7兆瓦左右。
中国太阳能产业应用广泛,可应用于并网发电、与建筑材料相结合、解决偏远地区用电困难的问题。
中国沙漠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光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如果利用沙漠安装并网太阳能发电系统,它可以提供可观的电力。太阳能电池组件不仅可以作为能源设备,还可以作为屋面和墙体材料,不仅供电节能,还可以节约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中国偏远地区仍有许多居民尚未用上电。单纯依靠架设电网供电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不经济。太阳能发电不需要架设输电线路,建设周期短,可以有效解决偏远地区的用电问题。
前景广阔,抓住机遇
目前,各国市场对太阳能相关公司的估值都很高,这也反映了各国投资者对该行业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中国太阳能发电产业正处于成长初期,发展前景广阔。
2005年,国家开始强调节能减排。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
目前,各省市已下发节能减排文件,并全面部署节能减排工作。重点发展风能、水能、生物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建建筑约20亿平方米,接近世界年建筑总量的50%,建筑能耗达到社会总能耗的20%。目前,许多地区已经开始推行强制性节能措施,要求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到65%以上。然而,依靠建筑材料来节约能源不能达到这个标准,所以太阳能是最好的选择。
强制安装政策加速产业发展。2007年,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政策环境不断规范和完善。在国家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将在2010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1.5亿平方米和3亿平方米,能源替代量将达到2250万千瓦时和45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700亿千瓦时和140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这表明太阳能有着广阔的市场。
目前,中国许多省市纷纷效仿,推动太阳能与建筑的融合。例如,江苏、广东、海南、山东、甘肃、深圳、浙江等地区都明确要求12层以下的建筑应全面推广并配备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应用提供了巨大的空空间,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随着节能建筑的逐渐升温,绿色建材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太阳能进入房地产是大势所趋。
目前,建筑能耗占中国总能耗的30%,房地产热仍居高不下。如何开发节能环保的住宅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最大的焦点。国家提出重点发展节能省地的住宅和公共建筑,太阳能已经成为能源的首选。
增加政策支持
随着能源的短缺,我国政府对太阳能发电产业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有力地支持了该产业的发展。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太阳能发电在中国的应用相对滞后。除了技术原因,政府措施也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高于传统能源,政府有必要加大政策支持。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实施了“阳光计划”,在太阳能发电的价格、税收和发展基金等方面给予了更大的优惠。与此同时,在政府的资助下,欧洲的一些高水平研究机构也增加了对太阳能利用的研究。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当前形势,中国政府应首先加强立法,促进国内光伏技术、产业和市场的整体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制定长远规划;第二,加快可再生能源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的研究和试点示范,在条件成熟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强关键技术设计和制造的研究,加快从技术创新和突破中降低成本的步伐。
目前,中国已经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将国内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提高1730兆瓦,达到3万兆瓦的目标。2006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达到1600兆瓦,这意味着过去一年的容量基本能够满足未来十年的新规划目标,而去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的实际装机容量仅为1420兆瓦。换句话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产能可以满足全世界的需求。
市场需要达到9,000到10,000兆瓦,但现在只有大约2,000兆瓦。这样,近年来的应用将会增加两倍。从这个角度来看,世界上的生产能力仍然不足。
中国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0%,中国可再生能源年消费量将达到3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近一倍。
根据该计划,“十一五”期间,中国将继续大力发展水电,加快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
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万千瓦。开展兆瓦级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和万千瓦级太阳能热发电试验试点工作,带动相关产业配套生产系统发展,为实现太阳能发电技术大规模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随着一系列国家法律政策的颁布,无疑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发展。
标题:太阳能照亮未来世界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013.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京沪高铁六大装备全部国产化
下一篇:中欧企业签署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