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武汉大学生,为什么爱去广东找从业”

“武汉大学生,为什么爱去广东找从业”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1-03-17 18:01:30阅读:

本篇文章4223字,读完约11分钟

春天的武汉,除了石楠花的奇妙香气外,还弥漫在武汉这个城市,还有来自各大学的“春招”带来的微妙气氛。

大部分武汉高中毕业生开始面对是否有可能隐藏自己未来的帐篷,一次又一次地投递简历。 每场春季招聘会都像是中国人才市场的缩影:有些帐篷前人满为患,有些帐篷人不来。

在武汉,广东公司的帐篷总是人满为患。 这种拥挤有时会引起一点错觉——武汉是珠三角城市吗? 但是武汉和珠江三角洲之间有绵延的南岭和约900公里的漫长距离,比长江下游的长三角城市群要远得多。

即使相距近千公里,也无法打消部分武汉大学生去广东找工作的欲望。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这么执着地追求远方吗?

找工作,武汉大学生与众不同

看看全国各高校的就业报告,就会发现,无论在哪个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第一都有两个。 是在大学所在的城市或省份找工作,还是去附近的大城市或城市群寻求快速发展?

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位于合肥的中科大,约43%的本科生留在安徽,去长三角的本科生以18%的比例位居第二[1]。 近半数山东大学毕业生选择留在山东,但去北京的比例刚超过10%,稳居第二位[2]。

中国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单位通常留在大学所在的省份最多,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本科生留在安徽最多/微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只有武汉的高中是全国高中中的一朵奇葩。

以武汉地区985所大学为例,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约26%留在湖北,近期一线城市群,即长三角城市群的比例约为22%。 选择去广东的本科生近27%,超过了在当地停留的人数,超过了去江浙沪三省的人数合计[3]。

武汉大学的情况也一样,根据年本科生就业地区的数据,广东和其他地区的差距非常显著,如年23%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在广东就业,比留在湖北的比例略低,去浙江只有5%左右[4]。

武汉大学毕业生去广东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省份,留在湖北的比例/超过武汉大学的就业质量报告

这种现象其实已经不新鲜了。 从90年代开始,武汉的人才数量已经陷入“收支不平衡”的状况,留在当地的人才比例越来越少,流失越来越多,破坏平衡的是广东。 广东南下,当时已经是武汉的大学生,特别是应用专业的学生们常见的选择[5]。

“武汉大学生,为什么爱去广东找从业”

就华为的最高管理层而言,是由7人组成的常务董事会,其中4人毕业于武汉的高中,1人毕业于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今武汉理工大学),3人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今华中科技大学)。 从简历中可以看出,这些曾经的武汉大学生大多是90年代初加入华为的[6]。

“武汉大学生,为什么爱去广东找从业”

武汉的大学生确实喜欢去广东,好像在广东也开辟了天空。 但是,这种对广东几十年来的嗜好,来自哪里呢?

去武汉上大学,来广东找工作

武汉大学生和广东的缘分必须从建国伊始说起。 当时地方行政区的划分和现在大不相同,一个省上面有东北、西北、华北等大行政区,武汉和广东相距千里,但以前也是同一个大行政区。

1950年,中南行政区建立,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6个省区(当时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其政治文化中心是武汉市[7]。

作为文化中心,武汉在教育资源方面得到了特殊的照顾。 50年代大学调整期间,中南地区的许多学校被分割转移到武汉。 例如,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三所大学的文理专业被并入武汉大学。 调整后,湖北省大学数量达到全国前三,藐视整个中南地区[8][9]。

“武汉大学生,为什么爱去广东找从业”

武汉大学宿舍。 武汉有许多著名高中,是中南地区高中最多的城市,在全国也排名靠前/ pixabay

虽然目前中南地区的行政区划已经不存在,但50年代形成的以武汉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结构,在中南地区也有影响,武汉能够凝聚所谓的百万大学生,是教育资源失衡的结果。

清华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除北京外,中国武汉和广州大学最多,均有80所大学。 在中南地区其他城市,只有长沙的高中数量在50-60所之间,其他城市的大学数量更少[10]。

好的大学分配更是如此。 武汉有7所国家教育部直属大学最多的城市。 中南地区只有广东和湖南两所教育部直属大学。 从211所大学的数量来看,武汉7所,湖南、广东各4所,中南地区其他省份最多1所。

年4月23日,湖北省武汉市,草莓音乐节站在武汉混沌口体育中心开始演唱。 草莓音乐节选择武汉,和当地大学生市场有足够大的关系/希帕图片社


武汉有中南地区最好的教育资源,其他省份没几个能打,中南地区的学生自然会去武汉上学。 以华中科技大学的出生地分布情况为例,其本科毕业生的58%左右来自中南地区的6个省,其中河南、湖南、江西3省的生源均占7%以上[3]。

“武汉大学生,为什么爱去广东找从业”

但是,武汉的高中吸引了中南地区的人才,但没能留下他们。 湖北经济与江苏、广东差距很大,即使有一部分学生选择留在当地,大部分学生也要去其他城市寻找自己的未来。 最多的目的地是广东,为什么是广东?

因为去武汉的大学生们,本身可能来自广东好找工作的地区。

武汉汉口竹叶山立交。 武汉发展迅速,但不能离开大学生/希帕表公司。

我说去哪个城市应该是你的自由,但实际上中国各大都市圈都有自己的地盘。 如果身体不留在当地,而是出去找工作,他所在的省份就会左右他的下落。 在中国的东部,现在基本上是三足鼎立的状况。

如果在山东河北,外出工作的话,去北京天津的可能性会变高。 如果是来自浙江、江苏、安徽几个地区的人才,涉足的长三角可能会更高。 中南地区包括武汉,是广东最大的人才储备基地。

广州,富力盈隆广场。 拥有两个一线城市,广东省吸引了很多外国人突飞猛进/ unsplash

虽然我们缺乏大学生出身省份和就业去向的数据,但不知道具体从中南地区到武汉的学生最终是否流向了广东,但人口流动的数据也可以从侧面证明这一趋势。

根据1995-年度的数据,广东以外的中南地区各省,大部分时间都持续向广东输入人口。 并且,这些省份也是武汉高中的第一发源地[11]。

年7月22日,在广东省东莞市,打工的人们下班后,在工业区的球场看了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由政府文化部门免费提供。 广东发达的经济吸引了大批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希帕西公司

这可能意味着,与其说来武汉的大学生想去广东工作,不如说有未来去广东工作的人,来武汉读了大学。

可以想象50年代大学不集中在武汉,在广东的话,中南地区的考生们会前往广东。 但是历史开了个玩笑,这些考生必须绕道,去武汉上大学,找工作的时候回广东。

武汉大学生不是单恋

武汉大学生希望来广东找工作,但并不是希望。 广东也非常欢迎来自武汉的大学生们。 因为广东确实需要他们。

只看中南地区,广东的高等教育资源不少。 但是,做一个拥有广州深圳两个一线城市的大省,从全国范围来比较,广东的这些教育资源确实有点捉襟见肘。

年发布的《广东省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北京有26所211所大学,上海有10所,广东只有4所211所大学。 广东是gdp最大的同业竞争对手江苏省也有11所211所高校[12]。 相比之下,广东本地的大学生确实有点不够。

2019年4月5日,位于广东省、广州珠江边的中山大学。 与其他经济大省相比,广东的211高校不多/希帕特图片社

广东大学不仅数量不够,而且偏科。 广东省理工科大学占全省高中总数的近22%,全国平均水平约为35%。 理工类学生占全省学生总数的比例,以及理工类一级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点数量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

在专业方面,武汉与广东互补。 在大学调整期,作为工业重镇的武汉设立了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理工科学校。 到本科调整结束为止,全国9%的工科学校在武汉,这个理工科高中多的结构一直持续到现在[9]。

即使在武汉数量众多的理工类大学,根据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推算,在武汉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大学中,工科生也超过了一半。 在更偏向理工科的华中科技大学,理工科学生超过7成[3][4]。

年2月27日,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体育馆、2万多名应届毕业生参加春季大型公益性人才招聘会。 武汉的机会很好,但是广东的机会越来越多/视觉中国gettyimages

这样的学生正是广东所需要的。 不用说像华为腾讯那样需要理工科人才的大企业,其他机构也需要理科人才。 例如,从广东省开始建设高水平的理工科大学,名单上的大学中有5亿元的资助,募集数百名博士学位。

另外,武汉大学生也知道广东的机会更好。 除此之外,光靠工资武汉是无法和广东相比的。 据调查,年武汉新闻传输、软件和新闻技术服务业平均月薪不到5000,年广州在这些领域的平均月薪可以过万[13][14]。

深圳有名的华强北。 广东的新闻软件等领域很发达,待遇比武汉好很多/ unsplash

对在武汉上学的学生来说,有时也是没办法的事。 即使在几年的大学生活中给了武汉感情,即使能够抵挡住可以抵挡的高薪诱惑,也阻止不了武汉不可思议的天气。 武汉大学生经历了四年的艰苦生活,想找个春暖花开的地方呆着,总不过分。

“武汉大学生,为什么爱去广东找从业”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山东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3]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4]武汉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5]许德. ( 2000 ) .中国大学: 1895~1995文化冲突的世纪.教育科学出版社。

[6]华为管理层的新闻

[7]王林. () .新中国行政区军政委员会的缘起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史研究(6),46-53

劳动昕、薛澜. ()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高等教育研究(6),26-33

[8]汉梦洁、宋伟. ()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地域结构的制度安排与反思.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4(1)。

[9]郑刚,余子侠. ( 2005 ).20世纪50年代湖北省高校院系的调整及其影响.高等教育研究(6),83-87

[10]劳动昕、薛澜. ()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高等教育研究(6),26-33。

[11]豆晓、blanca、A .、josep、r.( ) .基于相互作用关系的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研究.地理研究,37(09 ),180-193。

[12]广州日报数据与数字化研究院() .广东省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研究报告称谷雨datanews ( )广东:距离南方教育高地有多远?

[13]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 () .高校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

[14]中国南方人才市场() .南方人才年度广东地区薪酬调查报告

标题:“武汉大学生,为什么爱去广东找从业”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2345.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