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潮汕人爱喝茶到这个程度,看得我目瞪口呆”

“潮汕人爱喝茶到这个程度,看得我目瞪口呆”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1-03-16 21:41:10阅读:

本篇文章4675字,读完约12分钟

喝茶是潮汕人生命中第一的事件。 即使去吵架,第一次事件也请喝茶。

清朝人徐珂曾经说过,“闽之汀、漳泉、粤之潮”这四个地方最流行。 除闽西客家文化外,蒙特州、泉、潮三府大致为今天的闽南和潮汕地区[1]。

的北方朋友可能不太了解“闽南”和“潮汕”的关系——简而言之,这两个地方在福建,一个在广东,但地理上连接在一起,在方言和文化上更近,潮汕、台湾、漳泉等地。

据学者谢重光考证,从宋代开始,闽南就有大量移民进入潮汕,同化了当地土著。 因此,宋代以后的潮汕文化基本上与闽南类相同[2]。

所以我们今天要问的是,潮汕人和闽南人为什么喜欢喝工夫茶?

重新定义茶

对潮汕人、闽南人来说,喝茶是件很有想象力的事。

首先,有条件的话当然要喝茶。 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创造条件也要喝。

在高铁上,速度300英里,茶香也自由自在,这在闽南、潮汕的厦大深高铁线上很常见。


图源见水印

无论是正月和节日高速堵塞,还是郊外扫墓,都会让大地成为我们的茶船。


图源见水印

家里的水有1米深,喝茶前请保持平静。


图源见水印

即使在医院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也喝。


图片来自微博客户“猪猪猪jude”

近年来,更多的城市开始举办马拉松比赛。 这场古希腊运动在进入神秘的潮汕大地时,也必须入乡随俗。 不管我跑得多快,茶都能赶上我。


图源见水印

不仅是马拉松,二次元也是传递茶文化的重要战术阵地。 汕头漫展有个小哥哥,在二次元的花花世界面前,选择了保护本真。


图源见水印

真正的老司机,家里常备茶具自不必说,旅行手机茶具就更不用说了。 无论到哪里,喝到什么程度,都只是想不到,没有不能喝的地方。


潮汕人澎湃的想象力在泡茶时也有所体现。

请记住,地道的潮州人不能喝沏茶的第一杯茶。 一定要扔掉。

潮州俗语云:“不能吃一次脚屑、两次茶叶、三次屎。 ”。 第一次喝茶是脚臭的汗,第二次喝茶是茶的原味,第三次是最好的风味,所以“烂屎人”(为了表示地位低)的意思是不能喝。

自古流传下来的乌龙茶制造工序中的“揉面”用脚踩着,但今天早被省力高效的机器所代替。 但是想象潮汕人心中还不存在的脚汗,丢掉第一杯茶。

泡茶后倒茶,不洗茶壶,不能让茶在壶里养精。 长期以来,许多气孔陶土在表面形成黑色物质,潮汕人将其称为“茶壳”。 拥有装满茶渣的壶,可以证明你是茶高手。 说“脏”的同学请出去。


喝茶的潮汕人都想拥有储存厚厚茶叶渣的壶/ unsplash

清朝人徐珂发表了许多媒体转载的故事:潮州有一位爱喝茶的富豪,有一天家里来了乞丐,不吃饭不花钱,只喝茶。 有钱人:乞丐,还知道茶吗?

乞丐说。 “我曾经和你一样有钱。 喝完长者的茶后,乞丐说:“茶是好茶,但很遗憾,壶是新的。” ”。 说着,拿出带着厚厚的茶壳的旧茶壶,打开盖子后散发出香气,泡茶更是不行[4]。

所以,喝到破产都要喝潮汕人,到底为什么这么执着于茶呢?

一喝茶就发财

有人喜欢喝茶说潮汕人淡泊安静,岁月静好,完全是无稽之谈。

以前闽南、潮汕人喝工夫茶,其实是为了炫耀财富。


潮汕南人家的茶可能有一个巨大的东西,叫做茶船。 陶泥制或木制,一般配备排水系统。 具备精密的水管。 茶船小也可以。 小的只有加盖的碗,茶壶直接放在上面。 大的话,整个茶桌就是大的茶船/ getty images

从唐朝开始,福建福州人、泉州人就开始跨海经商。 宋朝在福建泉州设立市舶司,泉州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口。 明代即使限制对外贸易,福建漳州、广东潮州一带依然受风作案,与明朝官军作战——而且朝廷水师比不过漳潮商人的彪马武装[6]。

“潮汕人爱喝茶到这个程度,看得我目瞪口呆”

历史学家徐晓望认为,海禁反过来认为:“中国的私人海上贸易控制在漳潮人手中[6]。”

从宋朝到明清,闽南、潮汕的生意人都很油,但出身于“南蛮之地”,仍处于全国鄙视链的下游。 宋代的陶谷讲述了一位湖北商人和福建商人在开封争夺住处,吵起来,湖北人骂福建人是“侧面蛙言”的故事。 这是中国最长的骂声流传下来的,带着别人的脸和口音打地图炮[6]。

“潮汕人爱喝茶到这个程度,看得我目瞪口呆”

有钱了也遭到鄙视,闽南和潮汕土豪出了很多事,提升了自己的“人文气质”。 例如闽南商人捐钱建校,明代中期以后闽南漳泉进士人数超过福州等地,居全福建领先地位[14]。


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生活情趣也效仿了以江浙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如明代,潮州木雕因有钱人建豪宅、祠堂而越来越美,甚至浙江东阳木雕都出名了[15]。 。 图为广州美术学院明清潮州金漆木雕藏品《糖枋架》

喝茶是标准的富人有闲阶级活动,特别是唐朝陆羽写《茶经》以来,茶成为炫耀士大夫品位和文化的重要手段,明清之前,茶叶产地和费用中心就在富裕的江浙。

潮汕喝茶的习俗不盛行,好茶也不多[16]。 明代王世懋来到福建官员面前,在胶囊里特意端着江浙茶叶,不喝福建茶。 据清朝初年福建布政司周亮工介绍,明朝时,福建献给朝廷的茶叶适合在宫殿里洗碗[7]。

到了清代,闽南潮汕的有钱人喝茶。 作为福建茶叶产量的重要地,武夷茶叶的翻身在于工夫茶标准用茶——乌龙茶的发明。


清同治3年画的《福建全图》,左上角红圈位置武夷山,江西和福建交界,武夷山茶叶从汀江和寒川运到潮汕/美国国会图书馆。

清中期主流茶叶还是炒绿茶,不经过发酵,基本维持茶叶的原味。 半发酵的乌龙茶生产工艺费时费力,要发出比绿茶强烈得多的香气,就需要反复进行翻炒、烘烤。

所以乌龙茶的香味背后,有财力、技术、人力的支撑。


乌龙茶的发明至关重要:因为通过半发酵的技术,沸水提取后,可以比绿茶更快地释放出更强的香气,经得起越来越多的提取。 所以,只有作为典型的工夫茶泡法的沸水、短泡、多次重复,才能发挥最大的特征/ unsplash

清朝清明谷雨前后的采茶季节,武夷山能凝聚到采茶的人数为万人,聘请的制茶师多为泉州人[11]。 除普通武夷山茶外,闽南人还开发了闽南安溪的铁观音、潮州凤凰山的凤凰单丛等珍贵单品。

干年期间,浙江籍文人、美食家袁枚认为天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为第一。 因为龙井与其相比“味道淡薄”[1]。


大红袍,武夷岩茶的一种。 乌龙茶,质量上乘/getty images

其次,潮汕人学江浙人喝茶,用的是江苏宜兴产的紫砂壶。 而且真正的有钱人,可以用费用逼迫制造商改革。

宜兴紫砂壶本来就不和任何茶叶挂钩。 明末潮州与苏州贸易往来频繁,潮州商人大量引进宜兴紫砂壶[8]。

文物学家霍华发现,闽南、潮汕的工夫茶艺对宜兴紫砂壶的诉求极大,促使宜兴的工匠们改革了原有的茶壶格式,创造了闽南、潮汕特有的类型。


这个茶壶容积小,壶嘴收敛,比旧茶壶更适合乌龙茶。 格式也很美,也有名家名匠,但没有江浙文人追求的高级思想内涵,更朴素精致[9] /getty images。

和闽南潮汕的有钱人泡了茶,玩了各种各样的花样。

嘉庆年间闽南富商,专门用玻璃缸打水泡茶,一缸水只泡一壶茶,第二天要换的水。 泡茶时,童子侍候的话,只要有几个负责烤炉子的人就可以了,非常漂亮。 直隶(今河北省)人高寄泉瞠目结舌,记录了这位富商喝茶的排面[12]。

“潮汕人爱喝茶到这个程度,看得我目瞪口呆”

这种华丽的泡茶方式,实际上只在闽南和潮汕地区有特色。 著名学者、潮州人饶宗颐曾说过,潮州过去只有两种人喝茶:庙里的闲人、做生意的有钱人。 迄今为止,闽南人、潮汕人中茶具的好坏,仍然能体现家庭财力。

喝了这杯茶的是自己人

开始炫耀金钱的工夫茶,现在已经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潮汕人喝工夫茶,从娃娃那里也抓住/ getty images

著名作家汕头人秦牧,在潮汕农村插队时发现乡下农民在农闲时期,也喝工夫茶,像自己小时候见过的大房子。 汕头的三轮车夫在没有客人的时候也拿出炉灶的茶具,装工夫茶[8]。

茶具、茶叶丰俭由人制作,但工夫茶泡茶规律不容懈怠,工夫茶的精神内涵已根植于闽南、潮汕的民居社会秩序。


地道的工匠茶要求“一杯三杯”,只有三个茶杯。 喝茶的人轮流录用,每喝一次茶洗一杯,大家手动分享瓶子里茶的一部分。 就这样决定了。 参加茶话局的人不能太多/ getty images

从事茶叶领域50年的潮州人黄瑞光说,在解放前的潮州,地方事务一般由族长老协商,协商时喝茶。 如果说几个长老一起喝茶,我有话要说。 该茶局自然人数有限[10]。

工夫茶不是普通的茶,强调等级的差异。 潮汕历来在嫁妆习俗中,新娘不得不向长辈下跪喝茶。 葬礼的时候,出嫁的女性也必须向来的老家的长辈下跪喝茶。


在目前潮汕地区的中西合璧婚礼上,新娘不需要跪着敬茶,但在敬茶环节依然不可缺少/ getty images

泡茶的多是家里的男主人。 在人民聚餐中,经常成为长子的长孙。 女性握茶比较少见。 因为一次茶的杯数有限,所以会产生先后顺序。 一般以客人为优先,以男性长辈为优先,最后一个得到茶的人。

一个爱好的例子是潮汕的惠来县葵潭镇。 这里说潮州话,也喝工夫茶,但还有一种特殊的“女茶”,只有女人喝,男人绝对不喝。 女性茶实际上是客家的兰地茶(由米、花生、绿豆等混合而成的茶汤)。


男人们喝工夫茶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女人们喝客家的兰地茶/网络

潮研究员黄挺考察了葵潭所在的环境——周围全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推测该镇也很可能原本以客家为主,但在靠近潮汕人的地区被“潮州化”[13]。

在闽南和潮汕,工夫茶不仅与民居的顺序密切相关,喝茶作为重要的社会交流仪式,成为了内部团结、对外斗争的手段——喝了这杯茶,你就是自己人。

“有潮人的地方,都有工夫茶”,闽南和潮汕华侨很多。 20世纪40年代的电影《海外探夫》描绘了潮汕华侨的海外奋斗史。 女主角是潮州的女性,她丈夫刚在泰国打工只能在码头扛米。 由于偶然的机会,潮州老板喝了他泡的工夫茶,大加赞赏,于是让他在米行泡了工夫茶——他从此平步青云,达到了人生巅峰[8]。 。

“潮汕人爱喝茶到这个程度,看得我目瞪口呆”

所以,如果你身边有来自闽南和潮汕的朋友,当他们拿出茶具沏工夫茶时,可能要小心了。 他可能是隐藏的富二代选手。 我想和你成为兄弟,让你变得有钱。 如果没有勇气喝的话请联系我!

参考文献:

[1]徐晓望.清代福建武夷山生产考证[j] .中国农史,1988(02 ):75-81

[2]闽南文化交流协会编.闽南文化的现代性与世界性[m]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04 .

茶事微论.照片文字详解|紫砂壶和化工壶的区别?

陈坤达编着.舌尖上的潮汕[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0

[5]方圆.假力洗茶渣[j] .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特藏网

[6]徐晓望著.福建省商研究[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01 .

[7]曾楚楠,叶汉钟著.潮州工夫茶话[m] .广州:废南大学出版社,. 08。

陈泽泓着.潮汕文化概说[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12

[9]高晓然主编. 2007年国际紫砂研讨会论文集[m]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06

[10]杨多杰.潮汕人喝工夫茶为什么要把人数控制在3人[j] .微信公共平台“中华书局”。

[11]周圣弘,罗爱华主编.中国茶文化教程[m]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企业,. 07 .

[12]孙淑彦著.孙淑彦文案集第4卷文学2茶三酒四[m] .北京:作家出版社,. 02。

[13]房学嘉主编.客家研究编辑刊2005年第1期总第26期[m]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2005.01 .

[14]金银珍,凌宇著.书院福建[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2。

[15]王俊编着.中国古代木雕[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08

[16]《潮州府志》物产考》中写道:“潮俗不喝茶。 所以茶好的人不会退潮”。

标题:“潮汕人爱喝茶到这个程度,看得我目瞪口呆”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2266.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