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落山之战:东汉对北匈奴的压制性进攻”
本篇文章5152字,读完约13分钟
东汉初期,匈奴一度比较活跃。 洛阳方面为了静噪,暂时对外采取了收缩和忍让措施。 但是经过休养和南匈奴的外部势力接纳,逐渐积累反击力。
在公元72年召开的御前会议上,窦固等人回顾了汉武帝时期匈奴抵抗的经验,建议汉军大举先出击。 这是后来的智落山之战和北匈奴势力的彻底没落。
西部战术
鲜卑的崛起已经迫使匈奴向西迅速发展
在东部,由于乌桓和鲜卑崛起,北匈奴的统治中心整体西迁。 所以汉军的初步打击目标设定在西域东部的伊吾(伊吾县)和白山(天山北麓地区)。
其中的伊吾被群山包围,还有伊吾河流经。 雪山的水灌溉五谷和葡萄,可以在北部的柳树中作为屏障。 因为向东越过沙漠的是汉河西,所以是西域的门户。 西汉时期,汉代与匈奴发生了“五争车师”的激烈战斗。 所以汉以窦固为奉车将军、耿秉为副将,公元73年2月动员边境郡的郡国军、南匈奴、卢水胡和乌桓鲜卑来的44000骑,兵分4路出击。
即使今天环境也很好的伊吾
他指挥酒泉、敦煌、张掖三郡甲卒和卢水胡的12000骑,从酒泉塞出发前往天山。 祭和南匈奴左贤王,携11000从山河东、北地等羌胡和匈奴兵出发,前往位于北匈奴涿邪山一带的温禺仔牛王部落。 耿秉等人率领武威、陇西、天水的招募兵和羌胡兵10000人离开居延塞(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向涿野山以西的文林王部族进行了攻击。 最后,骑都尉和护乌桓校尉率领了乌桓鲜卑士兵和渔阳、上谷、代郡。 雁门等郡国的士卒,出击涿邪山(满达勒戈壁)的东北地区的区域。
但匈奴人已经主动退让,所以除了窦固以外,各路汉军的战绩比较有限。 窦固的部下将此按约定进入天山地区,袭击呼衍王部落,斩首千余级。 租借匈奴未能守住城堡的劣势,占领了伊吾城。 其中有班超立下的战功,恢复了乌孙中断的长久同盟关系。 乌孙一直在汉匈奴之间左右逢源,到达家门口的汉军正好可以强迫他们保持稳固摇摆的角度。 这也为汉军进入西域,在南疆活动奠定了基础。
属于身材系的乌孙人再次翻身到汉代
之后,为了切断西域对匈奴的经济来源,班超被派往西域的塔里木盆地,执行了当时的远交近攻战术。 这就是“三十六骑平西域”的开始。
第二年11月,窦固和耿交出敦煌昆仑塞,再次在白山一带击败北匈奴,逼入守卫天山南北通道的车师地区。 汉军一举打败了车师前国和车师后国。 之后的金蒲屯田和柳中屯田也封锁了北匈奴南下西域的通道。 然后,班超初步投降了南疆的鄯善、于阗和疏勒,在西域赢得了几个大盟友。 窦固撤退后,卷土重来的北匈奴占领了天山以北地区,但是盆地在班超的经营下被阻止了。
班超通过这次胜利进入西域迅速发展
相持和重复
东汉因感到麻烦而再次退出西域
公元77年3月,东汉因鞭长莫和运输困难,取消了伊吾庐屯兵。 北匈奴复遣兵南下,这其实是东汉再次放弃西域。 这也是北匈奴迅速发展实力的机会,所幸后者在权力斗争和自然灾害的打击下日益衰退。
公元83年6月,北匈奴贵族稽留斯等人率领30000人到五原降汉。 公元85年春,北匈奴的车利涿兵等人逃亡入塞,投降者73次。 北匈奴内部多次叛逃,实力大幅削弱。 在那样的背景下,单于甚至主动提出再父母。
汉代匈奴的形象复原
出于安抚外国人的目的,汉和帝同意了这个要求。 于是,北单于为了与汉朝的贸易,派遣了水渠伊莫赞王。 南单于此时已经有不小的野心,希望南北两部统一。 于是为了防止北匈奴恢复实力,多次袭击北匈奴使团和商队,同时深入涿邪山搜查北匈奴部民众,绑架牲畜和人口。 为了平衡南匈奴,度辽将军一边按照汉军最初的战俘率向南匈奴记录功绩,一边加倍偿还北匈奴的损失。 结果,反而提高了南匈奴北上的积极性。 对当时的北匈奴人来说,南边有匈奴同胞攻击它的前面,北丁零人攻击它的后面,东边有鲜卑人攻击它的左边,西边有城邦攻击它的右边。
公元87年9月,北匈奴再次大乱,屈兰存等58部20万人在云中、五原、朔方、北地等郡落汉。 北匈奴的实力进一步削弱。 此时南匈奴单于也表示:“希望南匈奴利用北匈奴的内乱,北上讨伐北匈奴,将两部合并为一国。”
持续的天灾造成了北匈奴的经济损失
外戚关系
风流窦太后立主支持北伐政策
南匈奴单于上述目的是想借助东汉的实力统一匈奴,彰显野心。 虽然朝中许多大臣持反对意见,但窦太后认为这是可能的。
在这之前,都乡侯刘畅风流洒脱,与窦太后发生了暧昧的关系。 结果,睚睚报告的洞宪因担心分享权力,买下了谋杀。 这是因为投入了监狱。 为了掩盖外戚世家的丑闻,为哥哥赎罪,洞宪成为了北征军的司令官。 这个细节也包含了东汉的政治特色,外戚在朝廷的影响很大。
东汉壁画中贵妇人的日常生活
公元89年6月,洞宪、耿秉等离开洛阳北上,接替边疆驻军与北匈奴展开最后决战。 这是一场势力不相等的战斗,韩方动员了一切可以集结的精锐力量,北匈奴则是强弩之末。
汉军决定夏天6月开始动员,7~8月出场。 这个日期的选择也和西汉时代以前就流传下来的不一样。 这是因为,此时的北匈奴实力比以前大了,敌军战马在比较结实的时候作战,并不那么害怕。 另外,这次汉军有很多南匈奴士兵,刚刚举行了祭祖天地的龙城大会,所有部落的首领和兵马聚集在一起。 有助于当场征发军事力量。 汉军在这个时候选择了战斗,但也遇到了将长期移动的北匈奴一网打尽的机会。
匈奴自古以来的祭礼
这些人中,最先动员的是南匈奴军。 他们在5月的龙城大会之后,开始在黄河沿岸凝聚。 整个东汉中期,西北和北方边境有20多个匈奴等外国人所属国。 中原材官和骑士制度萎缩后,这些属国的武装成为汉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东汉朝廷的养蜂,南匈奴成为东汉朝廷边郡的耳目和前哨部队。 他们在夏天搬到纬度,在高牧场游牧,在秋天打猎等从以前开始就接受军事演习,在脆弱的冬天接受汉庭提供的兵马保护和金谷支援。 上层人士开始阅读汉书,开始使用汉姓,在文化上逐渐区别于北方同胞。
进入8~9月,汉地的农事活动基本完成。 汉代开始动员驻扎在西河、云中、五原、朔方、上郡的边郡骑士。 他们是东汉军队中的精锐部队,体现了东汉朝廷对这场战役的重视。 因为东汉普通的国防部队,素质比以前下降了很多。
南匈奴可以进入河套等城镇过冬
东汉建立后,由于休养和加强中央权力的需要,汉光武帝刘秀取消了一年一度的进一步防守制度。 所以边境有战争,不得不中央军队向四方出击,或者临时征募边境民众和外国部队。 招募主力来源于剑客游侠、商人子弟、减刑囚犯、市井无赖。 当时的智者和农夫的子弟很少以从军为荣。 这也是班超投笔自荣,被同事嘲笑的原因。 这样的临时军队,要么缺乏军事素质,要么不愿意拼命努力,战斗力不应过高。
第三类军队比较精锐,是度辽将军度辽营和北军五校。 度辽营是位于中央地方的常驻屯兵,首要作用是防止南北匈奴勾结和北匈奴对南部的袭击。 他们武器和军事费用得到中央保证,所以战斗力很强。 因为防区与南匈奴的驻扎地基本重合,所以对匈奴人很了解。 北军五校属于戍卫京的戍卫部队,其中长水校尉担任乌桓和鲜卑骑兵的指挥,而越骑校尉指挥着移居河内和关中地区的越人骑兵。 所以,这些最精锐的部队长期处于边境,或染胡俗,或本身有不小的外国部队。
东汉普通地方军队战斗力不强
第四部分兵力为两翼韩军中的义从兵。 窦宪西路义从兵首先是湟水谷地的羌族和小月氏。 东路军的义从兵,第一是乌桓人和鲜卑人。
根据南匈奴单于的提案,9月在北匈奴大会上清点人马和牧群,准备过冬。 南匈奴部落也集中在边防线,容易集结。 匈奴人不是不规则地在草原上游荡,而是在夏牧场和冬牧场之间有规则地迁移。 所以根据匈奴习俗的了解和北匈奴叛徒提供的信息,当时的北匈奴必须凝聚在涿邪山的南北。 比较容易被注意和发现。
匈奴人的移动轨迹其实可以推测出来
三路出击
窦宪三路北伐遗迹
正如西汉时期漠北战争一样,汉军知道全员集中在一路出击,将会成为过去当地后勤补给的巨大压力。 而且一路军队,很难对敌人形成包围之势。 所以全军兵分为三条路,在默认迷路或落后的情况下,至少要有一匹兵马能够投入默认战斗。
窦宪、副帅耿秉南匈奴左谷蠡王从朔方郡狼山的鸡鹿塞出发。 这条路兵马的位置在最西边。 南匈奴单于屯屠位于三路人马中路,从满夷谷关口出发。 东路、度辽将军邓鸿和边缘义从羌胡八千骑出发,从五原郡稔阳县出发。 外戚将军和中央军左右分开,夹着匈奴兵马。 汉军的原始计划是正面抓捕南匈奴和北匈奴互相残杀,汉军的精锐证明了要从两翼包围对方。
在临战状态下行进而停止的汉军士兵
在前进的过程中,汉军按照前军-左军-中军-右军-后军的顺序前进。 组成严密有序的方阵,队形整齐。 到了战斗阵型,骑兵集结在左右两翼,中路部署步兵。 敌军骑兵太多,就依靠车营建立临时防御阵地。
途中,汉军的食物主要是粟米、谷物制品和腌菜。 少数野外动物已经被匈奴人提前狩猎了。 羊肉必须优先供给军官,只有在正式开战前才能鼓舞精锐部队士气,增强体力。 由于途中经历了大量的盐沙漠地带,所以只能喝很苦的盐水。 大昼夜的温差,士兵也必须忍耐。
在漠北战斗的普通汉军骑兵
三路汉军中,最右边的邓鸿通过翁金河谷穿越沙漠,因此比其他二把手晚一点到达集结地点。 在穿越沙漠的过程中,汉军惊动了匈奴的侦察兵,于是匈奴将战场转移到了涿邪山东一侧的智落山。
面对北匈奴的后退,窦宪的军队日夜兼程,通过追赶祖籍最先走向战场。 这样迅速的先行,不仅是为了赎罪,也没有让南匈奴单于何屠屯和北单于联系。 于是,在其他部队没有赶到的情况下,洞宪派遣胡汉精锐骑兵万余人,与北单于智落山作战。
临时离开营地的北匈奴军队
单于的阵营和大军分布在山地平缓广阔的南斜面,前方有简单的木质防御设施。 因为刚搬到这里,匈奴人还来不及建立更多复杂的工程,营地比较着急混乱。 精锐部族和仆从部队乱作,不利于有序防御。 营地里强壮的男人、老弱的女人和孩子又混在一起,不利于在短期内大量集结部队。
汉军万骑分为三个长方形的攻击方阵,用两翼执行强力包围的任务,向仓促排列的北匈奴发起冲击。 在两汉之交的混战中,骑兵越来越具备冲击敌阵的功能。 例如来自幽州的突骑,受到各方面势力的欢迎。 他们装备高大的鞍桥,拿着长长的闪电和长矛,可以正面撞击敌人的阵势。 随着东汉的稳定,原本由燕人组成的幽州骑兵要么禁军,要么分布在漫长的边疆上。 许多鲜卑人和乌桓也成为突骑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在他们的冲锋中,北匈奴单于和剩下的存留部民众溃逃。
东汉骑兵的冲击能力明显优于西汉时期
战后,汉军追击乘胜逃窜的各部匈奴。 在涿邪山北侧的邦察干湖,汉军斩名王以下13000级,捕获牲畜百万头,几乎消灭了北匈奴的生存力。 但是,从迄今为止的力量对象来看,这已经是实力完全不同等的战斗。 与西汉北伐相比,此时的匈奴非常衰落。
此外,汉军还摧毁了途中的锄庭扫穴,清除了此前老上单于的龙庭和虚报单于时代的基地。 这里不仅是匈奴的政治重心,也是漠北自然环境比较好的地区。 汉军在这里的焚烧破坏有扫尘灭迹、锄庭扫穴的意图。
最后,汉军在北匈奴鄂尔泥河流域的主要据点和中心区域进行了扫荡式碾压。 窦宪才随翁金河谷回到南方,从邓鸿和南匈奴单于屯屠什么出发的五原郡回到塞内。 途中,大军通过漠北地区最后的停留地燕然山。 面对山岩,膨胀的窦宪开始封天禅地。 他命令班固写碑文,刻在悬崖上。 展现功绩,万世辉煌!
后世发现的“封燕然山铭”所在
结束
窦宪回洛阳后受到了重奖
窦宪因为立下了这个大功,从自行车骑将军晋升为大将军,位居三公之上,权势更重。 他继续邀请北匈奴的余众,在西海追到单于。 北单于答应仿照呼韩邪单于的例子南下归顺,但只派遣弟弟右温禺王南下作为侍弟。
窦宪对北匈奴实力更弱、北单于不亲自朝见感到不满,决定出兵消灭北匈奴,企图进一步打击。 公元90年5月,汉军于2000年离开西域,袭击伊吾城而获得。 次年2月,左校尉耿奎、司马任尚带军离开居延塞,到达涿邪山后,兵分两路夹击。 北于逃跑,去乌孙国避暑。 窦宪在这次远征中,彻底处理了北匈奴入侵汉朝和西域的事情。 东汉出于夷制夷的战术考虑,让北匈奴部下右谷蠡王自立为单于。 他们选择西迁逃到蒲类海附近,与游牧在西域的匈奴呼衍王部落汇合。
东汉在许多机会攻击北匈奴的盟友
后来,除鞬被汉杀任尚后,长期躲藏的北匈奴单于,或他的继承人来到蒲类海边,与呼衍王会面。 这个残党又活跃了前后35年,给西域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负责西域的班勇拼命抵抗,变得难以给北匈奴带来巨大的波澜。
但是,这些古人可能不认为几千年后的许多读者对北单于和他的子孙的态度比汉军好。 即使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结果层出不穷,也阻止不了他们单于北方的后代,将数百年后袭击欧洲的匈牙利人划等号。
标题:“稽落山之战:东汉对北匈奴的压制性进攻”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2003.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