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为什么分不清平翘舌音”
本篇文章4116字,读完约10分钟
在最近播出的电视剧《陈情令》中,重庆人肖战被台词逼疯了。
“我妈妈,藏分散人是抱山散人之徒”,一到肖战口,就是“帐社闪人”、“抱山闪人”、“抱三散人”,想读很多遍。
平耀舌音成为了区别南北人比甜咸的标志。 一个身体无论如何都要强调自己的普通话标准,只要让他读“一张纸会撕到13楼”,原形毕露。
在不清晰的世界里,张家辉可以成为渣辉,《陈情令》可以成为《岑勤令》,如果想推荐电影《断背山》,别人去查可能就是《断背3》。
我们以前的文案里有很多南方人不能发出前后鼻音(“读准杨颖的二字真的很难”),不能区分n和l (“读贾乃亮的三字真的很难”),但其实对南方人来说,很难想念平耀舌音
很多地方没有平耀舌音
的南方省语文高考试题中,平耀舌音往往是要点考察项目,如年重庆语文高考卷中,语音辨析的一半考察平耀舌音的划分。 正如“支撑场面”和“姹紫嫣红”一样,当地人是容易读错的词。
北方人认为没有压力,南方人却必须为此做大量的考前准备,结果也有可能失去强者的意志,这是为什么呢?
2006年9月10日,福州,一个孩子观看了普通话推广周现场活动。 北方人可能觉得“我说的本来就是普通话”
其实,南方人很难辨别平翘的原因。 也就是说,大部分南方方言没有翘音,也没有平翘音的差异。
多个南方地区的方言分别使用平舌音z-/c-/s-代替重庆话、成都话等西南官话。 就像张震岳名字的前两个字zh-一样,重庆人通常读作z-,听起来像肮脏的贾岳[1]。
重庆的娃王源,刚出道的时候,有时也不区分平耀舌音。 例如将“财产”这个文字读作“才惨”。
经过不断努力,王源的普通话已经说得非常标准了/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位于吴机软语区的上海人民也有这个烦恼。 例如,总是说“我们上海人”的周立波,把“上海”读作“丧海”。 这是因为上海方言没有翘舌音,一律用对应的平舌音代替[2]。
昆明方言中保存有翟舌音,昆明人一遇到“生日”念成“僧日”这样的话就会翻车[3]。
但是,北方人也不必着急地嘲笑南方人,在稍微北方的地区,有时也没有明显的翘曲。 自认为全年普通话最标准的东北是重灾区。
年5月14日,在长春市的酒店,以东北民俗为主题,墙上挂着东北方言(东北牦牛)、“五脊六兽”、“便便”、“舞玄”、“鸡头破颜”等东北话,吸引了众多顾客。
东北方言中确实有平舌音和翘舌音2种声母,但东北人在日常故事中没有意识区别,所以有时混用。 他们一般把翘舌音zh-/ch-sh-统一发音为对应的平舌音z-/c-/s-[4]。
比如宋丹丹的小品中,来自大城市铁岭的白云阿姨在介绍新书《月子》时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飘扬,人山人海。” 这里“红旗储备,银山银海”。
因为上半场不分平翘舌。 后半段是东北话,r-通常是y-的声音[5]。 例如,菜市场常见的“猪肉”读作“猪又”。
在天津方言中,平舌音代替翟舌音也很普遍[6]。 天津人把“这个”读作“介”。 例如,《武林外传》中的快燕小六每次调查赃物时都会提到“介艺”。
年12月23日,83岁的相声前辈田立禾表演落语《吃烧饼》。 津味相声的魅力和天津方言的魅力分不开
事实上,许多地区不区分平耀舌音也是近百年前发生的事件。
根据西方传教士和中国早期方言调查的记录,一百多年前,说官话的成都、说吴语的苏州、无锡、说湘语的长沙、说客家话的梅县、说粤语的广州有翟舌音[7]。
明代张位的《问奇集》中提到了西蜀的“主被诅咒,正要出去”,这种情况和现在的昆明话一样,存在翟舌音,但有些翟舌音用平舌音读。
近代、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中也指出,20世纪初的老派苏州人将“知”、“照”字读作翟舌音,以区别“知”和“兹”、“技”和“恶”两组平耀舌音的字。
2009年8月,苏州,评弹艺术。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语和弹词的总称。 出生并流行于苏州和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歌唱
1992年出版的《现代吴语研究》和1998年出版的《江苏省志方言志》两本书中写道,苏州方言声母系统已无翟舌音[8]。
哪里的平翘舌最不严重
但是,和粤语相比,这些地方的平翘发音没有区别,但并不太难。
在很多南方地区的方言中,翟舌音zh-/ch-/sh严格对应平舌音z-/c-/s-,韵母和音调几乎没有变化(前后鼻音不明显的地区除外)。 。 粤语一枝独秀,应对方法千奇百怪,不善于为人指路[9]。
年9月9日,“广州张国荣黑胶唱片珍藏展”免费上映。 粤语很难,但是粤语流行音乐拥有很多粉丝。
比如蔡少芬在甄嬛传的名台词: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这句话的翟舌音chén在粤语中的发音是sàn,不仅翘舌和平舌的对应不一致,韵母和声调也有变化。
蔡少芬想读普通话,不仅要先解决平耀舌音,还要正确读韵母和声调。 这比单纯地读平反舌要难。
这是因为普通话只有23个声母、39个韵母、4个声调,比粤语丰富得多,有19个声母、56个韵母、9个声调6调。
对香港人来说,说好普通话不仅不容易平反,四声也不容易/《王牌对王牌》
例如“利”和“力”两个字在普通话中读音完全相同,但在粤语中分别与“lei”和“lik”对应。
说普通话时,广东人想读翟舌音,出轨,形成介于翟舌音与和平舌音之间的“中介语”[7]。 比如古天乐在广州参加车展,作为代言人很有特色的港普说:“想马上炸死。”
其实,我想马上去开车。 除了“开车”这个音是出轨发出的以外,“开车”也不是标准。
不仅不能读翘舌音,广东人有时也不能发平舌音。
在很多南方地区没有把“纯真”读作“如何存在”的翟舌音的概念,但遇到平舌音几乎没有“存在”、应该如何阅读等障碍。 广东人常把“存在”读作“群聚”。
年7月19日,内蒙古呼伦贝尔、林青霞、朱茵出席了一个节目发布会。 搞笑港普成为香港明星参加节目的新看点
这是因为,“存”字在粤语中读作“cyun”,在粤语发音系统中,平舌音z-/c-/s-与韵母yu组合时大多成为对应的j-/q-/x-。
因为也不能抬头、扁舌头,所以广东人一开口,对方就会摸索着问“里应外合怎么来鸡”,也就不足为奇了。
学雪橇也要看方言
能伸出扁平舌头的人,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不能伸出舌头。 但实际上,平耀舌音不仅相似,也接近发音方法。
普通话中的翘舌音舌尖抵接或接触硬腭前部,阻碍气流摩擦而发声,而平舌音则通过舌尖抵接牙龈,阻碍气流摩擦而发声。 也就是说,只要不能正确把握舌头翘曲的宽度,就可能会发出错误的声音[10]。
当然,口齿不清可能是所有人的通病,但对南方人来说,他们面临的问题可能越来越多。 例如,他们的耳朵可能不太能分辨出平耀舌音的不同。 不能正确阅读。
一般来说,人类听到声音辨别音的能力比发音能力快,无论后期的声音输入有多强,都很难根除早期声音输入的固有印象。
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如果两种语言差别很大,新的语言学习也会受到阻碍。 换言之,“母语的迁移”[11]。
河南洛阳的保安可以自学英语30年,指导高中生上课。 大部分人刚开始学英语,就用“how are you——太好了”等中文标记发音
所以,同样的方言也没有平反,东北人说普通话时平反分明,而广东人总是在排行榜中垫底,这与各方和普通话的接近程度有关。
东北话有23个韵母、39个声母、4个声调,与普通话完全一致。 有些字除了发音不太一样外,其他都差不多。 在普通话基本普及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并不像老人一样漫不经心。
多年来被认为是普通话最不标准的福建和广东,他们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也非常大。
闽南语有14个声母和79个韵母,声母数量略低于普通话,韵母数量多得多。 难怪听了他们的话有种听天书的错觉。
年2月20日,福建莆田、莆仙戏演员在后台看手机。 闽南语对外国人来说,真的听不懂。 莆仙戏也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粤语和普通话基本词汇的同样比重只有27.89%,闽南语更是下降到了22.68%[12]。
比如粤语草莓是“士多皮奇斯”,音译来自英语,“我爱你”在广东白话里是“我的意思”。 在广东人和福建人看来,学习普通话似乎不亚于学习外语。
对于难以学习普通话的广东人来说,平翘舌这种对表达没有太大影响的发音,自然不太受重视。 结果,他们最优先的事项就是不要把“那么难”读成“辣还是蓝”。
年3月13日,伦敦,第九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汉语大赛,吸引了来自小学汉语的孩子们。 我们学普通话,和外国人学中文比,没什么
但是,想扁舌头也并不是没有办法。 日积月累的模仿、练习、比较是唯一的正道。
浙江卫视的快嘴华少,湖南卫视的金牌主持人有几吨,都来自翟舌音不行的地区。 经过多年的训练,现在让他们读“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的快语,我相信一定比你更像北方人。
参考文献:
[1]戴伟、周文德.巴蜀方言重庆话的语音优势[j] .重庆师范学校新闻,1999(01 ):98-102。
[2]叶军.上海地方普通话口音特征词项动态分解[j] .语言复制应用,( s1 ):130-138
[3]陈希.云南官语音系源流研究[d] .南开大学、
[4]王慧.吉林方言区声母zh、ch、sh的辨析正[j] .东疆学刊,1996(03 ):66。
[5]如何纠正史宝钧、王桂兰.学生平翘舌头不分的发音问题[j] .辽宁教育,1995(06 ):30。
[6]衡桂珍.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差异研究[j] .国语建设,( 15 ):79-80
柳俊琳.母语为广东话的普通话学习者学习偏误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8]摩娲.太湖片吴语有翟舌音[n] .中国社会科学报,-04-17(004 )。
[9]杨晓宇.翟舌音对粤语区学生普通话学习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现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03 ):151-152
[10]刘海萍.粤语语境下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研究[d] .广州大学。
[11]宗世海.粤语区大学生普通话学习中方音负迁移现象调查报告[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0(01 ):86-98。
[12]王华、崔荣昌.从基本词汇看普通话和汉语诸方言的亲疏关系[j] .国语知识,2007(02 ):44-47
标题:“南方人为什么分不清平翘舌音”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1635.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