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量级的通信云市场,可能才是离我们最近的5G新风口”
本篇文章4536字,读完约11分钟
“通信云服务”是以“云计算”为载体的公司级通信服务。 除非有“云”,否则公司的通信服务仅限于邮件、语音和呼叫中心。 随着“云服务”的兴起,公司的通信服务扩展到了以实时通信和实时音视频为中心的更丰富的产品形态。
在中国的网络圈,“通信云”可能是市场难以察觉的“潜力股”。 但是,根据艾瑞全年发布的《2019年全球网络通信云领域研究报告》,2019年全球网络通信云paas市场规模达到15.6亿美元,仍保持30%左右的年增长率。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直播和在线教育等互联网“风口”市场的出现,网络通信云服务也迎来了备受瞩目的成长。
未来,物联网、vr/ar等新场景应用的出现和5g技术的商用,将应用场景边界的外延,从人与人的信息表达扩展到人与物的信息表达、物与物的信息表达,未来网络通信云的市场空之间
这个数据量水平在大部分领域是无法想象的。 这也是通信云领域,5g元年以后首次崛起的技术风口。
聚焦国内第三方网络通信云paas制造商(也就是以对外提供商业化的专业网络通信云服务为主的制造商),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竞争格局。 艾瑞mut移动设备监控数据显示,月独立设备数量在top1000头部app中,融云覆盖的app日活设备数量合计超过3000万台,居国内第三方制造商首位。
为了了解通信云领域的技术难点和通信云产品的运营模式,segmentfault先生@许9对融云cpo (首席产品官)任杰、融云首席设计师李淘进行了深入采访。
右1是融云首席设计师李淥,右2是融云cpo任杰
采访嘉宾介绍:
任杰:融云cpo,19年电信网络通信经验原神州泰岳集团副总裁,原飞信cto,领导飞信平台从零到数亿级的原微软中国咨询部电信领域负责人,带队数千人,
李呟:融云首席设计师,联合创始人。 2007年加入移动飞信团队,年联合组建融云,拥有12年的即时通信行业设计和研究经验,经历了日2千亿规模的消息吞吐量。
网络通信云全球化面临的挑战
徐9 :通信云领域向全球化迅速发展的理由是什么? 面向全球化,有必要实现那些创新和突破吗?
李呟:理由主要有三个。
第一,融云初期阶段有覆盖海外顾客的商业场景。 但是,当时的融云在全球加速方面没有太多经验,认为这是运营商和iaas制造商要应对的问题,但实际上,通信云互联网在面对全球化时,遇到的问题远远多于此。 这些顾客诉求的推进将融云推向了全球化的第一步。
第二,全球化对通信互联网的诉求不断扩大。 融云成立之初,北欧、南美、澳大利亚的顾客对联系问题进行比较访问的投诉随处可见,但当时并不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战术方向。 到年初为止,类似的反馈很多,我们的顾客也越来越多地诉诸于全球化的电信云互联网。 这个时候,我们意识到,如果想对外提供“优质服务”,就必须建立全球化的通信云互联网。
三是当时的市场环境。 年正是万人创业的阶段,很多app蜂拥而至。 融云因为其为用户提供免费服务的商业战略,获得了较高的客户成长,访问了很多app应用。 但是,根据我们的数据,大多数app的生存周期不长,短短的四五个月,长的也就是十个月就倒闭了。 一些客户很聪明,意识到国内竞争太激烈,想办法将国内经验复制到海外,从而为海外客户赚钱。 融云也借此契机,正式打开了进军全球通信云互联网的大门。
徐9 :融云的全球化战术是什么样的? 服务中国开发者和服务海外开发者的区别是什么?
任杰:其实融云的海战术现在分为三个阶段。 也就是夯实产品的质量基础、服务中国开发者、服务海外开发者。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服务海外开发者最浅层次的差异就是语言的差异。 这不仅是中国出海公司面临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 另外,从app的招聘习性、开发习性,到当地法律法规,文化关联的差异都是文化差异造成的。
上述两个问题都处理得很好,但第三个最重要的区别与我们自己的产品有关。 我们提供的是paas服务,更引人注目的是访问我们paas服务的app的招聘场景。
国外,特别是欧美的产品有更深入的趋势,而中国的app产品有越来越多的功能整合,这决定了我们提供api的功能和方法不同。 例如邮件这种通信形式在美国依然有很多招聘场景,但在中国的app水平上基本上已经被淘汰了。
但是,运营app的公司一定最了解当地的诉求。 邮件这种形式能长久生存一定符合当地的诉求。 谁也不能说好不好。
另外,paas能力在中国是重型服务,特别是有点大的to b型公司。 国外偏重自助,相对低价,也是我们必须适应的挑战之一。
技术是融云引领领域的立足之本
徐9 :使用融云提供的im服务与顾客自己构建的im服务相比,有哪些特点?
李215 :对于云服务来说,第一个特点是价格的特点。
价格的特点包括几个部分,第一是研发价格、服务器投入价格、运价、后期的相关运营价格、数据价格等,这些方面可以融会贯通地为顾客提供各方面的服务。 如果是自己做的话,会投入比云服务高很多的价格。
另外在专业性方面,我们的迭代速度更快,更了解顾客和整个领域的诉求。 因为我们的诉求来源不仅是一个或几个客户,还有覆盖不同领域的不同类型客户,可以了解各个领域对互联网通信云的诉求。
徐9 :融云被评为im行业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网络通信云提供商,也是行业唯一不丢失、加重、不乱序的提供商。 为了实现这样的结果,需要那些技术手段吗?
李呟:为了避免数据相关风险问题的发生,融云从最初的协议开始设计时,设置了很多保证机制。
例如,通过通知拉出机制,优先保存保证数据无序、不重复的数据新闻,保证如果链接没有问题,消息不会100%丢失。 这一点将由协议机制进行评估。 另一方面是服务器的整体架构。 融云设置了大量服务冗余,甚至机房冗余、链路冗余,保证了整体服务稳定性的提高。 另外,sdk的产品方面也有对应的补充机制,实现了对客户的承诺。 这是为了不混乱。
徐9 :融云通信云平台建设中遇到的最大的技术障碍是什么?
李昶:我们队的很多同事对外开玩笑。 “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即时通讯,除此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 由于我们团队的主要职业路径是构建即时消息产品,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所以技术方面不存在太难应对的问题。 迄今为止最大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出海。
融云初期提供第一服务的是国内客户,越来越多的考虑因素是服务器性能、产品体验和功能的叠加,很少考虑互联网层面的问题。 当融云开始面对海外市场和海外开发者时,寻找更好的为全球客户提供质量服务的方法已成为我们最大的技术壁垒。
我们首先建立了全球通信加速网络。 二是我们使用自建和采购并行的战略,购买多家运营商的通信加速服务,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使我们的服务更加广阔、更加稳定、更加稳固。
徐9 :融云提供paas服务。 对于云服务客户来说,最关心的一定是安全这个话题。 融云在安全方面和保护顾客隐私数据方面采取了具体措施吗?
李呟:融云在初期阶段,非常重视客户的新闻安全问题。 这有两种机制
第一,融云不保存顾客在其他平台的顾客姓名、密码、手机号码、邮箱等机密新闻,只记录顾客;
id,客户的昵称这些是用来识别客户的。 在这种方法中,由于不记忆机密新闻,所以也不存在泄露等问题。
第二个客户关心的问题是商业数据的新闻安全。 对融云来说是聊天数据的新闻安全。 对此,我们提供了消息加密机制,客户可以加密和解决自己平台的消息。
关于领域未来快速发展的思考
徐9 :你认为那些领域和类型的应用会成为通信云领域新的增长点吗?
任杰:融云做了服务开发者和公司的工具,很多场景都是客户申诉后我们发现的。
例如live在几年前并不是这样的形式,但是在我们和顾客一起打磨了聊天室这个产品之后,迎来了融云在live领域的爆发。 因此,目前有60%-70%的直播平台顾客采用融云的产品。
所以很难预测,但我个人也有点想法。
从类型上说,我们面对的可能仍然是社会交流、社区扩张和迭代。 例如,许多小区社区的出现、在线医疗场景的爬坡,将其定义为网络领域的新应用形式。
从领域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将来会有来自很多领域的新诉求。 例如金融、安保、政府、这些领域的应用,之后将会成为重要的招聘场景。
另一个是5g和物联网的迅速发展。 万物互联和5g应用的推进必然涉及远程控制、远程视频中的数据通信,智能硬件行业今后仍将处于通信的大应用空之间,智能硬件非常重要的场景是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因此,
徐9:5g对通信领域来说,是越来越多的利益还是挑战?
任杰: 5g的特点是“低延迟、高可靠性、大带宽”。 其中低延迟和高可靠性对我们的应用层来说绝对是个好事件。 在3g和4g互联网时代,有必要通过不稳定的互联网重试、链路过度冗余等动作来弥补互联网的缺陷。
另一方面,是5g的大带宽。 大带宽给通信领域带来的挑战是高清晰度的音视频通信场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融云已经与一些ar/vr厂商进行了研究、集成,研究了5g大带宽下的ar/vr、4k/8k等场景的优化,
作为平台提供商,预计15年到20年后,将有少量万亿美元的设备通过物联网访问通信服务。 当前的活跃用户规模为7,8000万美元,具有大量并发性,给云和整个领域带来了巨大挑战。
徐九:艾瑞预测未来通信云领域将从成熟期过渡到新一轮的生命周期,市场结构不断变化,未来通信云服务将呈现多产品形态共存的状态。 你认为未来几年通信云领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那些因素推动了这个变化吗?
任杰:融云提供的服务毕竟是工具,工具需要应用于特定的场景。
虽然工具的诉求因领域而异,但如果只能提供一点一般化的功能和能力,就会在一个领域失去竞争力。 这也是熟悉各个新领域、新场景的原因。
但是,个人认为,在特定领域,会出现更加细分的垂直通信行业竞争对手。 例如,在物联网领域,公司已经有了端到端的通信体验,这和我们的方法完全不同。 另外,在银行领域,他的市场更狭窄,但垂直领域的通信公司所能提供的能力是我们暂时做不到的。
融云作为一个经验更丰富、更泛化的服务平台,我们也会选择一些积分领域来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
但是通信领域的市场真的很大,我们不可能把所有领域都做好。 通信领域将出现越来越多的良性竞争和相互促进,希望5g、物联网技术有更广泛、更通用的落地场景。
后记
5g到来了,万物互联和智能通信的时代到来了。 作为全球网络通信云的技术领导者,融云一方面引领网络通信云的快速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作为领域领导者,业内同仁表达了共同推动领域快速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2019年是中国5g商用元年,ar/vr、超高清视频、物联网、安防、医疗等场景的应用进入了全面的尝试与探索。 对此,融云cto杨攀在11月30日于上海举行的“全球网络通信云大会”上表示:“5g时代,通信云技术与多种新技术融合,是提高竞争力的处理之路。 「
5g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是跨国公司、跨领域合作制定的通信技术标准,为了让全世界的开发者相互兼容、合作,需要一种“通用语言”来支持通信领域。 因为在这个5g时代互联网通信云全球化的特征也变得明显了。 建立稳定可靠、覆盖全球的网络通信互联网,将是融云不断探索和追求的方向,也将成为未来通信云制造商的标配。
标题:“千亿量级的通信云市场,可能才是离我们最近的5G新风口”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0709.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