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呈现了量价齐升态势 东部地区市场更为火热
本篇文章1966字,读完约5分钟
2月25日,上海亿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了1月份十大房企业绩报告。该报告指出,1月份,前10大房地产企业呈现出量价上涨的趋势。从销售业绩的地区比例来看,东部地区显然更热。从价格的区域分布来看,环渤海地区的价格上涨最为明显,而中西部地区表现出相对弱势的一面。
易居研究员严跃进指出,高房价仍然是政策调控的重点领域。当房地产企业的定价趋于强硬时,政府将继续加大政策力度。例如,2月20日颁布的“国家五条”是另一个影响市场预期的政策体现。因此,除了激烈的供求博弈外,政企博弈也将成为影响未来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销售业绩:销量和价格均有所上升
1.销售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1月份,前十大房地产企业商品房销售面积5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同比增长121.7%。销售总额612亿元,比上个月增长3.2%,比上年增长136.6%。
购房者的预期由观望转为积极,使房地产企业在1月份保持了良好的销售业绩。令人印象深刻的销售业绩有利于主要住房企业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2.房价连续三个月持续上涨
1月份,前十大房地产企业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11202元/平方米,同比增长0.7%,同比增长6.7%。持续三个月的物价上涨现象显示出量和价都有上涨的趋势。
随着房企库存的逐步消化和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房企的定价策略将会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对购房者的预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是销售区域结构:东部市场更热
1.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销售业绩相对较好
根据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前10名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情况,计算出相应的区域比例,从而研究区域房地产市场。
就销售面积而言,前10家房企在珠江三角洲所占比例最大,占四大经济区的32.0%。从同比趋势来看,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市场份额呈扩大趋势。长江三角洲从2012年1月的9.4%增长到2013年1月的18.8%。珠江三角洲从2012年1月的20.1%上升至2013年1月的32.0%。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大幅下降,从2012年1月的50.6%降至2013年1月的23.9%。
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控首先影响了东部地区。随着2012年底市场逐步复苏,东部地区率先反弹,市场份额持续上升。相比之下,由于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影响,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因此,市场份额在2012年1月较高水平的基础上逐渐下降。总的来说,区域比例和销售面积变化表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10 大型住宅企业的吸引力大于中西部地区。这也反映出房企在区域布局上仍然偏好东部地区。
销售金额的比例与销售区域的特点基本一致。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增长势头依然明显。长江三角洲从2012年1月的12.8%增长到2013年1月的24.1%。珠江三角洲从2012年1月的30.0%上升至2013年1月的36.6%。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销售金额的地区比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2.环渤海地区物价涨幅最大,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弱
根据价格的区域分布,前10名房地产企业的定价顺序为长三角15649元/m2,珠三角13968元/m2,环渤海12320元/m2,中西部6984元/m2。这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房地产市场现状是一致的。从增长幅度来看,环渤海地区物价涨幅最为明显,环比上涨12.0%,同比上涨26.6%。中西部地区呈下降趋势,环比下降4.7%,同比下降10.4%。市场疲软。
三是征地情况:四大房企都有大动作
1.住宅服务设施用地供不应求
1月份,万科、保利、中海、恒大等房地产企业继续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出让,其中住宅服务设施需求旺盛。
万科在武汉、重庆和东莞都有土地。保利在南京、青岛、大连、佛山和成都有土地收购活动。与2012年12月相比,土地收购放缓。中海集团已经在北京、昆明等地取得了土地,在北京取得土地表明中海集团将积极配合公租房的分配。恒大已经在清远和九江取得了土地,其中恒大国际足球学校是清远市清新县的受让方。首创在北京获得了商业和金融用地,这表明它决心继续在北京立足,深化市场。此外,和晶泰富的子公司还获得了苏州相城区的一处商住用地。
第四,房企涨价将导致新政的压制
大型房企在1月份不断调整经营策略。销售业绩越来越好,这为进一步提价提供了支持。区域差异决定了东部地区仍将是住宅企业的重点矿区。部分房企在住宅服务设施项目周围收购了土地,有利于今后相应配套设施的完善,符合政府产业指导要求。
高房价仍然是政策调控的关键领域。当房地产企业的定价趋于强硬时,政府将继续加大政策力度。例如,2月20日颁布的“国家五条”是另一个影响市场预期的政策体现。因此,除了激烈的供求博弈外,政企博弈也将成为影响未来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注:前10名典型房地产企业为万科、保利、中海、恒大、绿城、金地、R&F、雅居乐、首创、合肥京泰富。
标题:房企呈现了量价齐升态势 东部地区市场更为火热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4202.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