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煤企的跨世纪追梦路
本篇文章3234字,读完约8分钟
“煤井的制作,反映了新旧替代品的阴晴圆缺;世态炎凉,尝尽了国家的悲欢。”在过去的135年里,开滦从孕育梦想到追逐梦想再到建立新的梦想,以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过去的沧桑和今天的辉煌。
走进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一座名为世纪追逐梦想的纪念碑映入眼帘。碑前各历史时期的开滦矿工形象用圆雕塑造,碑后刻有开滦历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唐和周的浮雕。
在跨越三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开滦几代人的梦想和历史的烟云以一组雕塑的形式聚集在一起。
“煤井的制作,反映了新旧替代品的阴晴圆缺;世态炎凉,尝尽了国家的悲欢。”在过去的135年里,开滦从孕育梦想到追逐梦想再到建立新的梦想,以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过去的沧桑和今天的辉煌。
洋务运动催生了自强不息的梦想
开滦生来就有追求自我完善的梦想。1861年,洋务派高举“师夷长技,自强不息”的旗帜,掀起了一场改革运动。他们主张通过政府经营、政府监管、政企合作等方式发展新兴产业,以增强国家实力。这场运动被称为洋务运动,也称为自强运动。
上海航运投资促进局汉阳钢铁厂福州航务管理局江南制造局...洋务派的实践在江南遍地开花。此时,在更靠近清政府统治中心的北方,它相对沉默。直到1878年,一个煤矿在北方土地上诞生,分配的不平衡才得到改善。这个煤矿的诞生也成为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亮点。
1878年,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命上海航运投资促进局总办唐·来到北方的一个偏僻村落——乔家屯,开始了在这片武进故土上艰难的寻梦之旅。
1878年7月24日,开平矿务局正式成立。1879年2月,唐山矿1号井被开挖。这把凿子不仅凿出了延续了一百年的开滦唐山矿,而且开创了中国近代煤炭工业的先河。
唐山矿是中国第一个采用西方采煤方法开采的大型煤矿,其建成投产成为中国采煤方法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分水岭。
随着自备电厂、自备港口和自备大型运输船队的建立,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和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相继诞生,唐山和秦皇岛市分别因煤矿和港口而崛起...开平煤矿的诞生促进了我国煤矿、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开平矿务局是当时最早的股份制企业之一。这时,资本主义开始在中国坚硬的封建经济土壤中萌芽。
肩负洋务派自强梦想的开平矿务局,在其成立之初就经历了辉煌。到1900年,开平矿务局拥有唐山矿和林西矿。自那以后,由于国家的虚弱,它经历了许多起起落落、屈辱和斗争: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采矿权被英国人欺骗;在跨境诉讼无果的情况下,在北洋政府的眼皮底下,为争夺采矿权而设立的北洋栾州官矿被英国人兼并。开滦人民成为强国的梦想很难实现。
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了。1952年5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主持开滦矿务局成立开滦煤矿综合管理办公室。只有到那时,被赋予强国梦想的开滦才真正回归人民。
战斗精神铸就了复兴的梦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个国家成了一片废墟。当国民经济急需振兴的时候,开滦人民挺身而出,把“战无不胜”的精神转化为振兴新中国煤炭工业的强大动力,追寻未实现的梦想。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始,各行各业对煤炭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刚刚从旧社会接管过来的煤矿千疮百孔,设备陈旧,生产能力低下,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此时,开滦率先成为煤炭开采技术创新的“排头兵”。
1952年7月21日,临西矿在7352工作面采用长壁采煤法,创下了日产原煤100吨的最新记录。这种采煤方法对全国煤炭企业后机械化采煤的实施和煤矿生产能力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随后,开滦在许多领域创造了多项国家记录。
1969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山东、安徽、河南、江苏等地部分煤矿大范围停产,导致华东地区煤炭供应紧张。当时上海只有5天的营业额,严重影响了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在紧急情况下,开滦将增加产量,以确保每天有一列煤炭被添加到上海。
1970年,中国共产党开滦煤矿委员会提出,到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原煤设计能力要翻一番,达到1250万吨。1975年,开滦原煤产量达到2563万吨,产量翻了一番,成为当时中国煤炭系统中最大的煤矿企业。
周恩来总理曾两次对开滦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我做了很大的努力,挽救了危局,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976年夏,关心民族复兴的开滦,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而遭受重大损失。然而,开滦人民创造了地震后迅速恢复生产的奇迹。
1976年7月28日清晨,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开滦矿区七个生产矿井的主要生产巷道全部被淹,33000多台设备被淹...
地震后,开滦人民忍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致力于恢复生产的工作。地震后第十天,马家沟煤矿首采区开采出第一辆“抗震煤”;11月26日,陆家屯煤矿在整个矿区率先恢复原煤和精煤生产...
据统计,到1977年3月1日,开滦所有矿山都已恢复生产,只有荆各庄矿除外,该矿在地震前刚刚试生产;在地震一周年之际,开滦平均每天生产35073吨原煤,达到了矿井的设计能力;同年12月,原煤日产量平均为70658吨,达到震前水平。
处于逆境中的开滦人不会改变自己的本来面目
1984年6月2日,范各庄矿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四天后,鹿家坨矿被淹。涌出的水接着扑向年产300万吨原煤的林西煤矿。
控制水害迫在眉睫。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林西矿得救了。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开滦人民完全制服了洪水。
此后不久,市场经济大潮袭来。到1990年,开滦的亏损已达2.79亿元。面对时代的变革,开滦必须做出选择。
1991年9月6日至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基带领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领导到开滦实地考察,研究解决开滦问题的具体政策。
此后,开滦开始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这一重大调整给开滦带来了新的生活。1994年,面对日益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开滦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扭亏为盈答卷,整体经济走出低谷。
变革支撑着起飞的梦想
2013年7月8日晚,《财富》杂志公布了2012年全球500强企业名单。开滦集团以278.418亿美元的年营业收入再次上榜,排名第415位,向前推进了75位。
开滦集团自2008年以来积极推进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2012年成功进入世界500强。
五年前的2008年夏天,开滦集团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
从2002年到2007年,国内煤炭行业处于“黄金十年”的前五年。然而,开滦集团受资源枯竭、开采成本增加和社会负担沉重的影响,五年来在中国500强企业中排名下降了30位。
2008年5月21日,张文学出任开滦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2008年7月22日,在2008年下半年的工作会议上,《开滦集团2008-2010年发展战略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正式出台,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经过130多年的发展,煤炭企业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从2008年夏天开始,开滦集团走上了转型的步伐,开始追求腾飞的梦想。
2008年至2012年,开滦集团原煤产量和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86%和983%,非煤炭行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20%上升至80%,各行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在“内挖外扩”战略的指导下,开滦集团积累了232亿吨可控煤炭资源。煤化工产业按照规模化、基地化、园区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道路,以新能源和新材料为发展方向,到“十二五”末将实现30多种产品、70多种产品,初步形成以新能源和新材料为重点的产业格局。
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主要目标之一。开滦集团的物流业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业务范围已经扩展到金融服务和卫生服务。
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转型发展的新亮点。开滦集团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为核心,致力于建设矿业文化产业集群和世界级矿业文化园区。
目前,开滦集团已经开始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战略规划,到“十二五”末,开滦集团将形成以能源化工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培育和发展重点的“两个主人、一个新”的产业格局,营业收入将达到2500亿元。
标题:百年煤企的跨世纪追梦路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4008.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李峰——中国人物画十大家
下一篇:开滦集团“逐梦”物联网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