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2013:危机中寻找发展契机
本篇文章3358字,读完约8分钟
2013年11月19日,开滦集团与唐山港口经济开发区签署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协议。未来,开滦集团和唐山港口开发区将紧密围绕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推进煤化工循环产业园区扩张、提升产业档次等方面加强合作;开拓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与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合作新领域,拓展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这是开滦集团加快建设“两个主人、一个新”产业格局,促进转型发展的又一举措。
2013年,由于国内经济增长放缓,钢铁、炼焦和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对煤炭的需求下降;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在短时间内被释放,导致供过于求;随着进口煤炭的增加,主要煤炭生产商低价销售,以数量补价,进一步加剧了煤炭市场的竞争。
为应对严峻形势,开滦集团紧紧抓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强化管理、抓创新、增效益五个重点,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改革开放、重点工程建设、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确保转型发展稳步推进。
在规划理念的困境中深化改革
开滦集团2013年原煤产量9300万吨,同比增长11.32%;洁净煤产量2091万吨,同比增长4.2%;营业收入1908亿元,同比增长8.64%;2013年,它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415位,比2012年提前了75位...
2013年初,面对严峻形势,开滦集团提出要继续深化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大内部挖潜补亏增盈力度,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活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2013年初,开滦集团董事长张文学、总经理裴华等领导开始深入基层,结合年度工作安排进行调研。之后,围绕新形势下如何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对二级企业和三级单位提出了更具体的思路和要求。
只有当行动和想法同步时,我们才能跟上调整的步伐。面对市场的变化,开滦集团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扩大了对外开放,对内改革。
2013年3月28日,开滦集团与GCL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建设一个2×300兆瓦的发电项目。
三个多月后,开滦集团副总经理吴爱民带领团队来到江苏省太仓市,与GCL集团负责人讨论太仓港煤码头项目的合作事宜。该项目对开滦集团建设大型煤炭物流系统、辐射华东市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今年,开滦集团还成立了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的中栾科技有限公司,并通过整合重组成立了河北栾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改革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2013年,开滦集团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深化重点专业领域的机构和体制改革,确保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2013年,开滦集团物流体系改革继续深化。社区服务中心的数量从8个减少到4个,管理岗位上的111人得到精简。这是自2008年社区整合重组以来,生活物流系统管理体系的又一重大变化。
随着物流体制的改革,开滦集团继续推进物资供应、销售和设备管理的改革。上半年,取消了所有矿产管理部门和基层分公司仓库,完成了唐山地区和禹州地区五个生产矿井的物资管理和调拨。
在销售领域,唐山主要煤炭产品实现了统一销售,豫州煤炭销售“五个统一”进入实质性运作。设备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后,2013年设备利用率达到93.72%,同比增长1.84个百分点,新购置设备支出减少4300万元。
煤炭行业:为应对市场变化的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煤炭产业是开滦集团转型发展的基础。面对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开滦集团通过国内技术创新挖掘潜力,保持唐山老区产能稳定,加快海外扩张,实现稳定的增产。
2013年7月,开滦集团首个充填采煤工作面唐山矿t3281n工作面完成了开采。林西矿、赵各庄矿、钱家营矿充填采矿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方案制定已经开始。
据2012年末统计,开滦集团唐山地区“三压”煤可采储量占整个矿区可采储量的80.6%。因此,实施充填开采对缓解资源短缺、稳定矿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三向”开采被列为“煤矿绿色开采技术”R&D团队的研究课题。
2013年下半年,范各庄矿薄煤层储量开始挖掘;东欢坨矿首个安全高产高效工作面月产量达10.89万吨。当年,全集团潜在产煤量达到47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37万吨。
鉴于日益复杂的开采条件、日益增加的生产成本和日益增加的安全生产压力,开滦集团将推进“两业融合”作为解决煤炭行业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开滦集团一半以上的主要矿井已经完成了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2013年,林南仓矿、荆各庄矿压缩空气系统、吕家坨矿排水系统、钱家营矿皮带运输系统无人值守,减少409人。开滦集团荣获“第一批工业化与现代化深度融合的国家级示范企业”称号。
在挖掘内部潜力的同时,煤炭行业正在加快对外扩张的步伐。与当地20家煤矿签订重组合作协议,技改后产能增加480万吨,进一步加快了豫州公司北洋庄矿、内蒙古洪树梁矿、河北大成煤田和唐山地区宋嘉颖矿的建设。加拿大的加森煤炭资源开发项目也在稳步有序地进行。
面对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开滦集团加快资源开发,结合大洁净煤战略,积极推进煤炭产品结构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矿细化产品结构调整方案和质量标准,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林西矿、钱家营矿、东欢坨矿新开发的洁净煤产品已被市场认可,仅东欢坨矿就实现增效3987万元。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等措施,开滦集团2013年洗煤效率和精煤回收率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增产增收1.5亿元,精煤产量增加175万吨,增收15.5亿元。
非煤炭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质量
与煤炭工业相比,煤化工虽然发展过程短暂,但已经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3年6月下旬,河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开滦煤化工创新团队先进经验汇报会先后在唐山、秦皇岛和沧州召开,相关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听取了汇报。
自2009年以来,开滦煤化工创新团队申请了4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2项;获得11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制定了河北省三个地方标准;自主开发的m15甲醇汽油技术已用于示范工程建设。2012年,该团队被评为河北省第一批“巨人计划”创新创业团队。2013年,成功通过省委组织部年度考核,获得50万元扶持资金。
开滦煤化工从零开始。短短几年间,它不仅形成了一条可以生产数十种产品的产业链,而且产品范围也开始延伸到新材料和精细化工领域。
目前,开滦集团已建成三个煤化工园区,年产焦炭720万吨,焦油加工30万吨,甲醇20万吨,粗苯加氢精制20万吨。它拥有河北省最大的综合产业规模、最长的产业链和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
2013年,开滦煤化工利用产业链优势,调整优化焦炭和化工产品结构,通过工艺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综合效益。10万吨m15甲醇汽油、4万吨聚甲醛和15万吨己二酸已达到调试条件。
即将投产的开滦中豪新材料基地将继续向碳纤维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2013年7月21日,河北省省长张到中昊考察时指出:“中昊新材料项目前景看好,希望将其建设成为河北省的示范项目。”
位于京唐港区的曹妃甸国家电煤储运基地项目和唐山湾焦煤储运基地项目,又称“两港”项目,是开滦集团煤炭专业物流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这两个项目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随着大海的汹涌澎湃,蓝色的思想冲走了封闭和保守。走向大海,世界广阔,思路豁然开朗。
1953年,开滦航运公司停产。60年后的2013年,开滦集团成立了上海开滦航运公司,重新进入航运业。
2013年,开滦物流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非煤炭业务和发展物流,有效提升了发展质量和经济规模。物流业年收入1321亿元,同比增长16.27%。物流规模同比增长23.32%,非煤炭物流收入同比增长47.3%。
今年,开滦的金融业和文化旅游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金融业积极拓展业务,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9.11%和61.12%。年底,一家融资担保公司成功成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中国音乐城部分场馆投入运营,完成蒸汽机车博览园项目规划设计,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被列为中国首个“资源型城市重点旅游区”。
2013年3月30日,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到开滦集团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开滦集团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成效,希望开滦集团再接再厉,加快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2014年,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但这并不能阻挡开滦集团推进转型发展的决心,开滦集团未来一年的步伐将更加稳健。
标题:开滦2013:危机中寻找发展契机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3978.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