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接轨欧盟环保新规
本篇文章2700字,读完约7分钟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家电电子市场将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2010年,全球家电电子市场规模达到1356亿美元。2011年以来,全球家电(电子)市场进入新一轮持续增长,预计到2015年,全球家电电子市场将达到1507亿美元。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机电产品作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支柱产业,已经连续八年保持了出口商品的第一大类地位。目前,我国39种机电产品的出口值居世界首位,其中家电产品占绝大多数。
虽然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突出表现为R&D和投资不足,许多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弱。二是出口结构有待优化,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比例低,高端产品出口规模小。第三,出口秩序仍需改善,一些企业低价竞争,贸易摩擦增加。第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使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频繁遭遇市场准入限制。
早在2013年2月13日,欧盟就正式宣布了两项关于电子电气产品环境保护的指令,并将于今年8月13日出台两项关于电子废弃物的法规。受两个欧盟指令管辖的产品涵盖了十大类电子电气产品,对整个电子电气产业链产生了影响,并影响了电子电气产品的制造以及中国向欧盟国家出口的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同时,对材料、零部件和设计工艺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目前,欧盟是中国家用电器的主要出口市场,约占中国家用电器出口市场的四分之一。2012年,中国对欧盟的家用电器出口额为20.5亿美元,空空调、微波炉、吸尘器和电茶壶的出口额分别超过2亿美元。这两项指令将很快出台,电子设备的回收成本将转嫁给制造商。由于欧洲劳动力成本高,回收成本可能接近甚至高于制造成本。相比之下,国内家电制造业将失去成本优势,从而降低中国相关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国内家电企业能否经得起考验还有待观察。
中国家电制造业的全球地位
近年来,中国家用电器产业规模保持超高速发展,正以家用电器主要生产商的身份进入国际市场。据统计,中国电视机产量已超过6000万台;空调节器的生产规模超过4000万台;冰箱、洗衣机和电饭锅的规模超过2000万台;电风扇和许多小家电的生产规模已经达到或接近上亿,居世界第一。手机产量近2亿部,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制冷压缩机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冰箱压缩机的规模超过2000万台,空压缩机的规模超过3500万台。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企业已经完全融入了世界经济环境。从家电制造业的角度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家电制造基地,世界家电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全球化给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然而,国外越来越高的环保标准已经成为中国家电出口的主要障碍。
两项欧盟指令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家电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诸多障碍。与其他障碍相比,这两项欧盟指令的影响更加深远和长期。这两个欧盟指令主要包括三个要点:第一,生产者身份的定义。从欧盟指令中对生产商的定义来看,大多数依赖贴牌生产出口的中国家电企业不会被认定为生产商,关键在于是否在产品上保留自己的品牌商标。第二,成本预测和平等。欧洲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此前,欧盟将家用电器的保修期提高至两年。仅在德国,家电企业的附加成本就高达1.4亿马克。当然,回收家电的长期成本应该低于家电的保修成本,但这仍然是一个非常高的成本;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其他国家的家电企业和中国企业一样,缺乏家电回收的经验和制度,这对所有家电企业都是公平的。第三,历史问题与现实分享。将历史问题的解决与实际份额联系起来是指令中有争议的部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自有品牌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仍然很低,在这方面最有影响力的企业是西门子、伊莱克斯、飞利浦等长期在欧盟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过去没有对回收要求做出财务安排。
欧盟指令对国内家电行业的影响短期内不会明显,但主要表现是出口量下降,但从长期来看,将有助于促进中国家电制造业的一体化。对于中国家电企业来说,国际市场需求和自身能力的提高将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并对中国家电企业的全球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民营品牌将承担很大的成本,这将抑制中国企业长期停留在oem市场,只能获得较低的加工利润。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中国家电企业来说,额外的成本会对这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产生负面影响。目前,没有明确的方向转移这些成本,但它最有可能转嫁给消费者和降低质量。随着欧盟两项法令的实施,中国企业在未来出口时将不得不支付额外的高额电子垃圾回收费,每台家电将高达数十欧元,导致成本增加,这肯定会影响市场销售和竞争。如果国内电子产品制造商不采取积极的态度,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出口成本的增加和出口量的下降。
从长远来看,我们必须警惕两个欧盟指令背后的深远目的——新一轮产品生产线的产出。目前,国内家电生产线基本上都是从欧洲或其他发达国家进口的,运行时间较长。由于欧盟指令对材料、零部件、设计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在现有国内生产线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再次从发达国家购买生产线进行更换,最终的收益仍由发达国家获得。现在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出口问题,还有整个制造系统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积极对策
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报废产品,尤其是废弃的电子电器产品也将激增。这些报废产品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中国的资源问题。中国是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人均资源仅占世界的58%。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回收废弃产品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家电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是明显的。面对发达国家目前或未来设置的更多壁垒,国内家电企业应从四个方面加强:1。加强他们对欧洲市场,特别是可以借用的社会资源的了解,并通过合作分担回收成本,以降低单个企业的成本。2.加强对原材料和制造设备的研究,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供应,将进一步削弱中国家电制造业的盈利能力。3.“绿色产品”的理念将是消费者的最终需求,制造企业应加大对环保产品开发的投入。4.电子垃圾回收是世界环境保护的核心内容。只有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中国企业才能真正与世界接轨,避免在出口领域屡屡遭遇“环境壁垒”。
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电子产品的节能和环境污染。面对发达国家不断设置的“壁垒”,为了逐步达到不断变化的国际标准,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于2013年11月1日实施了《家用冰箱能耗限值和能效等级》,随后实施了《家用电动洗衣机能耗限值和能效等级》。此外,“空室,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的办法,信息产业部即将发布《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污染防治办法》,旨在促进国内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的健康发展。
标题:中国家电接轨欧盟环保新规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837.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