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闽商在上海

闽商在上海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0-08-15 03:12:02阅读:

本篇文章4067字,读完约10分钟

据上海和福建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上海有30多万福建籍人士,包括专家、学者、名人和大量的商界人士。

福建人热爱经商,敢于经商,善于经商。上海的企业做生意,充分利用上海优越的环境,勇于开拓进取。企业规模和实力不断扩大,年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现在上海有上万家福建企业,资产超过50万元,如世茂集团、龙宫集团、即墨酒业。近年来,福建商人在上海建立了钢铁、木材等100多个大型专业市场,占据了一半的市场,涌现出包敏、易县钢铁等知名企业。

闽商在上海

福建省委书记卢战功曾把“商人精神”概括为32个字:善于与时俱进,善于把握潮流;敢于冒险,爱情会赢;同居和团结,勇敢和勇敢;热爱祖先和家乡,回馈桑子。

<编者按>

去年12月17日,本报发表了题为《上海:福建商人崛起》的报道,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现代文明史表明,集团商人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福建商人在上海崛起的奥秘是什么?与浙商相比,福建商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上海的福建商人对其他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有什么启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上海采访了六位福建商人,在天津也采访了福建商人,形成了这组报道,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闽商在上海

徐荣茂:站在城市的制高点

徐荣茂的世茂集团在上海人心目中是最有名的:一个是被称为“中国最高建筑”的世茂集团总部所在的浦东金茂大厦;另一个是上海世茂国际广场,由世茂集团投资30多亿元,即将竣工。它已成为上海浦西最高的建筑,总高度为333米,被誉为上海浦西的新地标。

闽商在上海

由于这两栋建筑的高度,徐荣茂的世茂集团无疑站在了上海的制高点上。

在上海投资

早在1999年,“房地产掠夺者”世茂集团就潜入上海。

徐荣茂在房地产行业被称为“战略资本家”。他早年在香港的资本环境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资本市场上有着长袖善舞的本领。

30多年前,从福建石狮来到香港的徐荣茂(音译)还是一名普通的街头工薪族。他偶然进入了证券行业,在几年的“买卖”之后,他得到了第一桶黄金,为他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基础。他三十多岁时,身价超过1000万元。在香港谋生、在家乡投资、进军北京、搬到上海之后,徐荣茂完成了巨大财富的积累,从一个工薪阶层变成了亿万富翁。1989年,大陆房地产低迷,他转向房地产,积极参与中国大中城市的经营和改造。从那以后,他开始了一个传奇故事,从一个房地产商到一个城市经营者。

闽商在上海

在徐荣茂,真正吸引人们注意的是2000年8月。业绩一路下滑的上市公司上海万象集团突然宣布正式更换最大股东:上海世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接管占万象总股本26.43%的国有股。此后,万象集团更名为“世茂股份”,以恒源祥闻名的上海老商业股份更名为世茂股份,原来的主营业务由商业转变为房地产。世茂进入万象后,进行了增资扩股、还贷等一系列资本行动,该项目不知不觉间易手。徐荣茂负责世茂投资。

闽商在上海

凭借“世茂股份”的资源,世茂已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精通资本运营的徐荣茂希望为工程项目“制造血液”。2001年11月,他收购了香港东健科讯控股有限公司,并将其注入世茂集团在内地的多个高品质房地产项目中,世茂集团更名为“世茂中国”,之后获得资金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闽商在上海

福布斯盯着这只“房地产巨鳄”,2001年,徐荣茂突然成为中国第五大富豪。从那以后,世茂就广为人知了。

打造品牌

自2000年以来,上海的房价几乎涨了两倍,这是对徐荣茂1999年对上海房地产格局趋势的判断的回应。受此驱动的住房需求让世茂河滨遭受重创。

世茂融入上海的定位是高档房地产。说起上海工业中的高档住宅,它一定被称为“世茂滨江”。浦东江景大厦于2000年9月开工,占地27万平方米,投资70多亿元,仅拆迁费用就达18亿元,是中国最高的高档住宅区。世茂投资开发滨江花园是因为它重视陆家嘴作为上海的中央商务区,拥有数百万平方米的高档写字楼,吸引了数千家国内外大型企业入驻,但该地区没有配套的高档住宅,所以世茂滨江花园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闽商在上海

开发高品质的住宅建筑,倡导高品位的生活方式,是世茂所有统一品牌产品的核心价值。“世茂滨江花园”成为江景大厦的典范,成功诠释了世茂“滨江模式”的丰富内涵。其他,如南京世茂滨江新城,靠近长江和秦淮河,已经成为世茂品牌的独特标志。

闽商在上海

运营城市

从2003年开始,徐荣茂开始关注两件事,一是为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二是提升集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调整世茂集团的产业结构,增加经营资产。二是向开发区二线城市扩张,到2005年上半年完成全国10个城市的配送。世茂集团的主要业务方向正在从单纯的住宅开发向持有商业地产的结构性转变。

闽商在上海

现在,世茂集团打算与时代华纳公司联手投资上海的“国际大都市”项目。在万象原有帝王大厦的基础上,将建设一个以电影为主题的文化项目,集新闻媒体、艺术展览、影视娱乐、购物消费和特色餐饮为一体。徐荣茂希望打造影视文化娱乐产业,为魅力上海增添最美丽的“城市名片”。

闽商在上海

林建国:企业失去信任就失去市场

20世纪80年代末,福建漳州人林建国以其对白酒市场独特而敏锐的把握,毅然辞去了国企工作,四处集资成立了白酒经营部,开启了即墨集团的创业之旅。

在竞争激烈的白酒营销中,由于林建国经营理念的不断创新,短短几年时间,即墨已从一个不起眼的营业部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民营企业集团。随着林建国事业的成功,他在10年里取得了四大进步。2001年,即墨在英国成立了即墨加洛威葡萄酒公司,并在加州收购了一个葡萄园,这开启了其国际发展。

闽商在上海

即墨集团从葡萄酒行业起步,葡萄酒是即墨集团的主导产品。2001年,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林建国决定去中国最活跃的国际城市上海,成立上海即墨葡萄酒有限公司..他遇到了新的挑战。有一段时间,他在公司里贴出了“你我携手共进,想做就做好”的口号,带领员工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终于得到了一个繁荣的局面。如今,美丽的即墨形象在申城处处闪现。

闽商在上海

今天,即墨集团已经发展成为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大型跨省贸易集团。“吉马”品牌在全国葡萄酒行业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速度超出了许多研究私营企业的经济学家的预期。

即墨是如何成为全国白酒销售网络和配套包装中的知名品牌的?用林建国的话说,“吉马公司之所以能够变得更强、更大、更长,有很多因素。主要原因是公司始终坚持诚实的经营理念。”林建国经常告诫他的员工:“人没有品格,失去尊严,企业失去信任,就失去市场。”正是在这种诚信的支柱下,即墨集团才能快速稳定地发展。

闽商在上海

在林建国的商业哲学中,拥有一个市场比拥有一个工厂更重要。拥有市场的关键一步是建立品牌。

强化商标意识,实施名牌战略是坚持诚信经营的必然要求。林建国较早认识到商标在商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于1996年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商标“即墨”。在公司内部,树立名牌战略意识,使“经营名牌,创建名牌,创造名牌”的经营理念深入人心,并督促公司全体员工积极宣传和建设名牌。品牌的本质是质量和服务战略的延伸。林建国带领即墨始终恪守“诚信”的管理原则,不断提高企业服务质量,积极宣传企业项目,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运用法律武器有效打击假冒侵权行为,并采取一系列良好的营销手段实施品牌战略。

闽商在上海

如今,吉马与中国五大体系中的名酒厂商联手,走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结算的专业营销之路,已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被业内人士称为“葡萄酒中的宝洁”的“名酒信使”。许多著名的葡萄酒制造商希望他们的产品能够进入即墨的营销网络。

闽商在上海

张佛泉:钢铁就是这样被“锁住”的

2004年12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上海铁民钢城终于隆重开业,张佛泉形容他的心情“感慨万千”。

事实上,从1997年他闯入上海建立第一家钢材贸易公司,到1999年他投资建立钢材现货交易市场,直到今天铁民钢城建成开业,张佛泉都经历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创业过程。

他的第一笔生意是与铁路一起做的,他的第一个落脚点是租用一小段铁路专用线,然后进一步拓展交易平台,建立了一个100多亩的钢材现货市场,所有这些都充分利用了铁路资源的优势,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并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在此期间,成本因素总是起着主导作用。他说,在钢材大宗贸易中,每个企业都努力降低一美元的成本,而物流成本决定了空.企业发展的规模现在,他更上一层楼,与铁路部门合作,建立了华东最大的钢材现货交易市场,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闽商在上海

张佛泉是铁明港市的总经理,大老板就是“铁老板”。2002年,上海铁路系统投资60%,与多家民营钢铁贸易公司合作成立了这家股份合作企业。民营企业合资建设钢材市场是上海铁路系统的一项重大改革。

与“铁老板”相比,张佛泉是如何抓住机会的?张佛泉说:“我是从报纸上得知的。”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经济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取长补短”。“铁老板”虽然大,但机制上也有缺点;虽然我们规模小,但我们在经营市场经验方面也有优势。现在我们是一家人了。”

闽商在上海

事实上,张佛的全名叫“铁”。用他的话说,他读铁路书籍,吃铁路餐。因为他出生在铁路,他理解“铁老板”的脾气。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样,具有丰富钢铁市场运营经验的民营企业与背景雄厚的铁路系统无缝连接。钢铁最初是用这种方式“锁住”的。

上海南部的闵行、南汇等八个区是上海工业和制造业最密集的地区,也是上海钢铁需求最大的地区。然而,长期以来,上海的钢铁贸易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在铁民钢铁城建立之前,这些区县的厂商只能购买远至北方宝山的钢材,因此“南水北调”增加了大量的运输和时间成本。铁民钢铁城的建成正好弥补了上海南部的空白市。由于物流成本的降低和钢材市场一系列配套优惠措施的出台,这里每吨钢材的交易成本可以节约10-20元。在市场投资的第一周,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包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贸易公司相继进入。

闽商在上海

据业内人士透露,铁民市场一期工程的吞吐量预计将达到80万吨。因此,上海钢铁年交易量将迅速翻倍。"北宝山,南铁民,努力开创上海钢材市场新格局!"张佛泉为铁民钢铁城设计的口号非常英雄。

标题:闽商在上海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731.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