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意识催动循环经济发展
本篇文章2322字,读完约6分钟
据报道,有专家计算,如果上海今后继续按照现有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发展,到2010年能源总需求将达到7444亿吨标准煤。多么惊人的数字!
上海是典型的资源消耗型城市,人口多,工业化程度高,经济增长快。同时,其自身资源稀缺,环境容量有限,城市生态系统脆弱。如果遵循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上海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将付出更高的环境成本。
然而,在对上海的调查研究中,我们惊讶地发现,作为一个常住人口超过1700万的特大城市和中国资源消耗总量最大的城市,上海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是中国最低的,目前的值约为1.07吨标准煤,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吨标准煤。尽管上海的经济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但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每年下降约4%。与20世纪90年代初相比,上海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了75%,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也下降了70%。
部委
忧患意识促使上海几代领导人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尽早步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发展轨道,把当前“资源-产品-废物”的开环经济过程转化为“资源-产品-废物-循环利用”的闭环经济过程,上海未来将不堪重负。
1997年,上海成立了以原常务副市长陈良宇为首的中国21世纪议程实施领导小组。1999年,在20项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市政府28个委、办、局和部分专家完成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上海行动计划》的制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如生态农业、清洁生产、废物综合利用、可持续消费模式、能源生产和消费,并制定了各重点领域的行动计划,成为指导上海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00年至2002年的“三年行动计划”和2003年至2005年的“三年行动计划”在加强污染控制的同时,将推广循环经济作为重要内容,如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替代、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重点污染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清洁生产推广、重点行业减包、绿色营销推广、工业领域循环经济试点等。
往前走
在上海企业联合会的一个会议室里,当调查小组与上海各部门进行讨论时,他们对一个“3美分消除白色污染”的故事产生了兴趣。()
2000年10月,上海市颁布实施了《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每生产一个一次性塑料饭盒,必须向管理部门缴纳3美分的回收费,其中1美分为回收者的报酬,1美分用于环卫部门的管理和执法费,0.5美分用于运输费,0.5美分用于回收处理费。由于这项临时措施,过去遍布道路的一次性塑料饭盒造成的白色污染基本消除。
据介绍,早在1995年,上海就与外资合作开展了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并在上海钛白粉厂、上海化纤一厂和上海添加剂厂建立了清洁生产示范工程。
1999年5月,国家经贸委将上海列为中国清洁生产示范城市之一。上海从实际出发,确定了冶金、化工、医药、纺织、造船、机电、建材等七大产业为上海的试点产业,并确定了一批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
2003年,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及其实施意见精神,上海市政府联合建立了清洁生产推进联席会议制度,下设清洁生产推进办公室。第二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05年底,将有50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试点工作。
在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的过程中,开展了创建循环经济试点工业园的活动。目前,上海化学工业园和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的试点工作已经启动。
上海市环保局科技标准司沙建波表示,在垃圾回收产业链中,城市底部有1000多个居民回收点;截至2004年底,中间层共有274个废物交易站;顶部的大型分拣场也开始登场。
遥遥领先
回顾过去,上海人其实很早就知道循环经济。二十一年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上海举办了“资源循环利用国际研讨会”。各国代表学习了“上海经验”的废旧物资回收,使上海在这一领域一度拥有“无限风光”。
然而,过去的辉煌毕竟属于历史。目前,与世界先进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相比,我们还比较落后。德国的循环经济起源于垃圾经济,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简单的废物末端处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1986年颁布了新的废物管理法,1996年制定了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1999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提出建设物质循环型社会,并制定了推进循环型社会的战略规划。2000年,颁布(修订)了九项相关法律。
在中国,上海的循环经济无疑领先全国。来自上海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部的何清华认为,在现阶段,政府需要运用规划、法律和制度的力量。她说,上海市政府正在制定循环经济的相关法规。
那一年的经验和今天的措施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上海政府、企业和社会都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短短一年,《上海工业能效指南》、《上海工业用地指南》和《上海绿色消费指南》相继问世。今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首次写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上海市循环经济白皮书即将发布。
环境科学家、中国环境保护基金会会长瞿曾经指出,要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专家们将向大家展示三种不同的前景:一是根据现有的资源利用方式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将是现在的4-5倍;第二,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的经济产出)将增加4-5倍,现有环境质量将保持不变;三是资源生产率提高8-10倍,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后两种前景,尤其是第三种前景,属于可持续发展。
看到上海在循环经济领域所做的努力,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感慨地说:“上海的循环经济在艰难中觉醒,在发展中前进,具有相当的战略眼光,上海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将越走越宽,对全国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标题:忧患意识催动循环经济发展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645.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推广新型能源动力汽车
下一篇:塞上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