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管理打造“和谐企业”
本篇文章2197字,读完约5分钟
企业管理的演变历史经历了几个阶段:
首先,20世纪初以前的传统管理阶段的特点是实证管理;二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的科学管理阶段,以泰勒的科学管理为特征,企业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的现代管理阶段,其特点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科技成果,运筹学、数理统计等方法,特别是计算机和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出现,生产日益社会化,大型复杂的重大项目的出现和跨国公司的发展等。,使企业管理步入现代化阶段;第四,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后,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巨大而剧烈的变化。主要变化如下: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流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企业的资源配置、产品开发、管理范围和增长方式必须从全球理念出发;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变得更加万能,改变了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和组织管理流程,改变了企业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企业的交易、合作和竞争,促进了企业经营方式的根本变革,重塑了经济过程;
-客户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和灵活。这些根本性的变化导致了许多新的重要矛盾,使企业管理走向后现代管理的新阶段。
后现代管理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
所谓后现代管理是指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环境巨大变化的企业管理。其主要矛盾特征和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和谐关系中:
1.企业和市场。根据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社会资源是由市场分配还是由企业内部组织分配,主要取决于资源的市场交易成本(即购买和销售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企业边界是由市场交易成本大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这一事实决定的。然而,互联网技术推动企业运营从实体整合走向虚拟整合,使得企业与市场的界限趋于模糊。它要求必须重新创建供应、生产、营销和服务等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必须扁平化,动态联盟必须发展。
第二,人与自然。长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加速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程。但与此同时,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极大地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企业管理必须实施绿色管理和生态管理,强化社会责任,走循环经济之路。
第三,资本和知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要素的主体逐渐从资本转向知识,这也引起了管理的巨大变化。除货币资本外,知识资本在企业产权结构中也逐渐得到加强。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一样,也有权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这样,两权分离的委托代理关系治理模式逐渐模糊;同时,我们必须强调以人为本和员工自我管理,创建学习型组织,实施知识管理。
4.恢复和完整。自泰勒理论以来,管理在思想和方法上都受到了还原论的影响。人们认为,整个企业的性质可以归结为部分或低级性质。通过了解局部和低层,我们可以通过积累了解整个企业或高层。人们认为分工越细,效率越高。彼得·圣吉在《第五次实践》中说:“从一开始,人们就教我们分析问题,把世界分成几个部分。这种方法似乎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复杂的工作和问题,然而,我们必须付出无形的代价。我们看不到我们行动的结果,我们失去了一个更大、更完整的整体中固有的联系方向。”总之,实践证明,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的优势和效果越来越依赖于整个企业对环境的敏捷性和适应性。因此,我们必须将企业视为一个生命体,从还原论转向整体论,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耦合互动,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将企业作为一个适应性系统来研究。
5.平衡和不平衡。当今时代,管理哲学正从注重“平衡”转向更加注重“失衡”。唯物辩证法认为,管理实践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动态过程,矛盾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因此,在实施管理时,要有意识地在一些资源、环节和能力上取得重点突破,密切关注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矛盾关节,使企业处于非均衡状态,激励企业不断挖掘潜力,解决非均衡问题,使企业的能力和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不断成长。这样,我们必须强调创新是管理的灵魂和动力,同时,我们必须不断培育和改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等。
六.绩效和预防。在泰勒理论之前,由于商业环境稳定,管理层并不谈论预防,而是希望在运营中不会出现问题,并执行再次解决问题的政策;后来,随着环境的变化,并假设其变化是可以预测的,它发展到实施以效率为中心的绩效管理;现在,经营环境的特点是波动性、随机性和突变性,因此对未来的预测越来越困难。因此,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增加,预防性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实践证明,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和长寿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促进企业成长的因素;第二,制约企业成长的因素。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增长,人们更加关注过去促进增长的因素,同时也关注促进增长和限制增长的因素,强调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寻求预防和绩效之间的平衡。
七、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企业无国界。因为管理活动受社会文化、人们的价值观、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在跨国经营中,必然会出现文化摩擦和冲突,影响人们的和谐和管理效率。因此,跨国经营不仅需要资本和智力的整合,还需要文化的整合(包括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思维惯性等的整合)。),走折衷主义之路,向他人学习,不断整合创新。
标题:后现代管理打造“和谐企业”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577.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