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节能降耗要在细节下工夫

节能降耗要在细节下工夫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0-08-14 18:21:02阅读:

本篇文章1753字,读完约4分钟

编者按:“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明确提出了两个重要目标: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减少消耗的基础上,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左右。这是发展的新起点,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发展目标,充分体现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节能降耗要在细节下工夫

企业是节能的主体,而工业企业是能源的大消费者。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企业作为重要的经济组织,应充分发挥其在节能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为此,该报从今天起开设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企业”专栏,介绍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先进经验,共同推进节约型企业建设。

节能降耗要在细节下工夫

"中石化不仅是一个主要的能源生产国,也是一个主要的能源消费国."中石化副董事长汪继明表示:“多年来,我们把节能作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坚持发展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

节能降耗要在细节下工夫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明智的策略。

多重效果

中石化的节能降耗战略源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观。

“作为一家对社会负责的公司,我们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在努力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和股东回报最大化的同时,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可持续发展。”汪继明说。

作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理事会在中国的唯一成员,中石化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理事会在中国发起成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商业理事会。2004年1月16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可持续发展商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汪继明认为,坚持可持续发展必然会促进企业的长期繁荣和发展,提升企业形象。

按照这一思路,中国石化积极组织清洁生产,开发节能技术,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环保产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减少,总产量大幅增长。

据统计,与1998年相比,2005年原油生产电耗下降33度/吨,原油加工综合能耗下降20公斤标准油/吨,乙烯综合能耗下降92公斤标准油/吨,工业淡水下降26%,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下降25.5%,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07吨标准煤,相当于节约2325万吨

节能降耗要在细节下工夫

汪继明表示,中国石化在努力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与社会和公众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商业信誉也日益提高。

“节能潜力巨大,意义也非常重大。”汪继明说。

节能细节

中石化的节能降耗行动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过去。

早在1999年,中国石化高桥石化炼油事业部就呼吁转变观念,加强节水工作,并于2000年提出了“奖励为主的激励政策”。从2000年到2004年,高桥石化共发放奖金65万元,用水量从1999年的7063.78万吨下降到2004年的2751.17万吨。

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西部和东部地区有两套废水回用装置。其中,西区污水回用装置投资1700万元。2004年,该公司向炼油厂和橡胶部输送了约266万立方米的再生水,相当于节约了266万立方米的淡水,减少了295万吨工业污水。取得了明显的节水减排效果,实现了节约与环保的“双赢”。

节能降耗要在细节下工夫

汪继明系统总结了中石化节能降耗的经验;

——积极实施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推进大型化和集约化工厂化,主要包括炼油企业和化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实施以煤代油、以焦代油等措施,改善运输结构,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

——坚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对生产装置和公共系统进行节能改造,降低油田采油、注水、集输、电网等系统的损耗,降低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努力降低炼油化工企业和销售企业油品的损耗和能耗;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节能与加强企业“三基”工作相结合,促进水库管理和设备合规,完善社区服务管理收费方式,不断提高节能水平。

汪继明进一步建议企业应从五个方面降低能耗:增强节约意识、加快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加强节能管理和完善市场机制。

“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一方面,我们必须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大规模的经济生产;另一方面,我们决心大力约束高能耗行业,坚决淘汰低效设备和产品,不断改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降低能耗水平。”

节能降耗要在细节下工夫

在完善市场机制方面,汪继明呼吁加快制定节能政策措施,完善能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及时传递市场价格信号,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导向机制促进节能和有效利用。

标题:节能降耗要在细节下工夫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383.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