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业节能减排取成效
本篇文章2386字,读完约6分钟
创新可以拯救濒临破产的企业。如果你不相信,请看看这个经历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工厂。
2004年初,中国北车集团天津机车车辆机械厂年销售收入仅为1.47亿元,银行贷款高达2.2亿元。4000多名员工平均月薪不到400元,没有医疗保险。企业遭受严重损失,负债累累,难以为继。53岁的宗宝全(音译)从大连机车厂来到天津,承担起厂长的责任——如何让工厂起死回生,只能靠创新。
一篇富有成果的“水文章”
天津工厂位于市区新开河附近,是津浦铁路和京津铁路的交汇处。工厂区地势低洼。20世纪80年代以前,有几个被芦苇覆盖的水坑,夏天有时会被大雨浸湿,最深的水达到2.24米。为了确保运输和生产安全,铁路部门在铁路涵洞旁修建了一个排水泵站,将积水排入市政管道。虽然每天有100多吨地表水白白流失,但它解决了工厂外部环境恶劣的问题。然而,工厂仍然徘徊在低效率,旧的思维模式过于僵化。走出一条新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摆正位置,形成新的思想和观念。
为了形成节约资源的观念和习惯,宣传部在厂报开展了征文活动,开设了学习体验栏目,组织了车间团队论坛,将节约和降低成本与岗位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在组织手段方面,所有分支机构和车间都制定了目标成本并制定了支持措施。同时,工厂成立了运行监控办公室,对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不断将节约和降低成本的工作从认知层面推向运行层面。
例如,在过去,一个充满污泥的臭水已经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喷泉景观。在绿水中,一群群白鹅、红嘴鸭和鸳鸯在悠闲地玩耍,五颜六色的鱼在尽情地追逐,一排排的白鸽在池水周围飞翔,蓝色的孔雀在池旁的金凤园并排打开它们的屏风。这个水池不仅是一个景观,而且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在水处理站,在一个45米高的水塔里,矗立着一个火箭般的沙过滤器。收集的水通过沉淀池和砂滤进行处理。经过处理后,水的浊度降低到0.82ntu,自来水的合格指标为3ntu。工厂将水通过水塔送到工厂进行再利用。
天津工厂曾经是一个主要用水者,现在已经成为天津的一个主要节水企业。媒体开始关注,主题是:“天津工厂的‘水货’做得好!”
廉价高效的“热能链”
工人们需要热水洗澡;工人们热饭需要蒸汽。在国有企业中,10吨锅炉为工人提供福利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一台10吨的锅炉每年要花费120万元。宗宝全说:“这不仅是一个成本问题,而且小锅炉要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这对环境是不负责任的!”2006年,工厂办公室做出决定:立即关闭10吨锅炉。
如何解决3000名员工在锅炉关闭时洗澡的问题?为此,时任春季工作室主任的王延明开始思考。经过反复试验,他展示了一个杰作: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冷却零件的加热工业用水被输送到管道,自来水被热交换器加热,并供应给员工洗澡的储水箱。根据温度计显示的水温,可以加入冷水来控制温度。每个人都给这部杰作起了个名字——热能链。动力车间利用大型空气体压缩机的工作热能来加热水箱中的自来水,这意味着3月9日患重感冒的工人的洗澡水可以达到50度以上。这满足了近1000名冷作业工人和管理干部的洗浴需求。过去,当锅炉蒸汽被用来加热洗澡水时,浴室每月需要38吨煤。按照一吨煤500元计算,一个卫生间每月需要1900元煤。使用这种“热能链”,不仅可以更好地解决全厂员工的洗澡问题,而且全年还可以节约90多万元。
2006年秋,宗厂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把剩余生产余热和热能的利用扩大到集中供热。铸铁和热处理车间一直是繁忙的“试验场”,铺设管道和安装暖气。经过一个冬天,效果还不错,室内温度达到了标准范围,供暖面积从原来的11万平方米减少了近4万平方米。起初,问问题的人在这个时候会被赞赏。
冬天,工厂区和家庭医院只有一台20吨的锅炉用于供暖。这是工厂历史上的一次大胆实践,在一个采暖期内将500多万元的成本减半,将烟尘排放到大气中,成为循环经济利用的典型代表——利用生产过程中用于冷却零件的加热工业用水,通过热交换器加热自来水,为洗浴工人提供热水,为取暖工人提供热源,完全是浪费。原材料、催化剂、产品和废品得到回收,实现了循环经济。这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对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企业成本、节约社会资源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和谐向上的“人心工程”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天津工厂获得了“重生”;从2003年到2006年,销售收入翻了一番,年均增长率达到26%以上,每万元产值能耗年均下降21.7%。与2005年相比,2006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6.11%,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34吨标准煤,下降0.12吨标准煤,下降26.01%;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2477吨,下降28%;照明用电量同比下降54,800千瓦时,下降13.4%;自来水量同比下降7.85万吨,下降30%;化学耗氧量同比下降9.5%。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增强。仅在2006年,剩余能源和余热利用项目和各种节水项目就节约了近150万元。
在过去的几年里,天津工厂员工的大部分工作餐都是自己或在工厂里蒸的。当时,每个车间都配有一个蒸饭箱。蒸饭机的能源浪费很大。有时只有几个饭盒需要蒸几个小时,这也延迟了生产。员工要煮半个小时,提前10分钟拿食物。特别是在集体作业的生产线上,即使是一个人做饭,他也经常要停下来等着,这影响了生产和工作效率。关闭10吨锅炉后,工厂将节省下来的资金补贴给员工。每顿饭5元,三菜一汤,五家餐饮公司中标送餐,从而在不断的竞争中提高了饭菜的品种和质量。员工在吃完工作餐后,普遍感觉自己省去了日复一日的带饭、做饭和买菜的辛苦工作,节省了人力、时间和精力消耗,节省了金钱和方便,这不仅让员工感觉到詹妮弗,也让他们重新开始工作时感到精力充沛,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些可以极大地唤起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软实力”。
标题:重工业节能减排取成效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361.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重能集团永勇破节电瓶颈
下一篇:中小企业要深铸节能减排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