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绿色食品开发又好又快发展
本篇文章7504字,读完约19分钟
齐齐哈尔,中国绿色食品之都,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的松嫩平原。
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辖8县1市7区,总面积42469平方公里,人口560万,其中城市人口143万。它在发展绿色食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优越的生态环境:嫩江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是中国两条未受污染的河流之一,土壤、水和空空气质量优良,是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场所。两个县通过了国家生态示范区验收,五个县(市)初步建成了跨县生态示范区。拜泉县获得国际生态工程一等奖,被联合国工发组织认定为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丰富的农业资源:齐齐哈尔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全市耕地3000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500万吨;826万亩草原;芦苇塘124万亩;可用水面113万亩;饲养的牲畜和家禽数量为8000万只。R&D实力雄厚:全市有4所大学、104个科研机构和12万名科技人员。其中,黑龙江省农业研究所、农机研究所、畜牧研究所、马铃薯研究所、小麦研究所、园艺研究所、林业研究所、蔬菜研究所等8个著名农业研究机构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雄厚的工业基础:齐齐哈尔是中国最早建成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目前,一种新兴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完备:铁路、公路、民航四通八达,各种现代通信和信息手段便捷。
近年来,齐齐哈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望高涨,农村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市委、市政府把握时代脉搏,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绿色食品和绿色食品产业为突破口,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在全市的发展速度居全省首位,促进了绿色食品的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齐齐哈尔绿色食品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1990年到1994年,是宣传和探索的阶段。1990年5月,农业部提出推进绿色食品工程,特别是1992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成立后,齐齐哈尔市在贯彻相关精神、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绿色食品实施标准和管理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研究探索了绿色食品的发展。
从1995年到2000年,这是实施的初始阶段。1995年,全市以绿色食品产业为发展重点,将其纳入建设农业强市规划。成立绿色食品发展领导小组,全面启动绿色食品发展。截至2000年底,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有5个品种、7个品牌,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197万亩。
从2001年到2007年,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2001年,由中国农业部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首届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隆重开幕。这是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和一条新起点,标志着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快车道。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都加大了力度,绿色食品和绿色产业的发展不断升温,扩张步伐明显加快,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截至2006年底(下同),全市共有112种产品被认证为绿色食品标志,比2000年增长15倍;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从无到有,9种产品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73种产品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绿色食品基地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全市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664万亩,比2000年增长2.4倍,其中认证产品基地面积达到160.78万亩,县政府组织实施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达到280万亩,按照绿色食品种植操作规程,可达到绿色食品标准223万亩;绿色食品畜禽数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达到1304.3万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始于2003年。目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已达1330万亩;已鉴定和待鉴定的无公害畜禽700万只。八个县(市)获得了国家命名的14个“中国特产之乡”的称号。
企业效率不断提高。企业每年加工绿色食品7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3.27亿元,与2000年相比呈指数级增长。
销售渠道不断扩大。自2003年以来,产品不仅销往本地,还远销广东、浙江、福建、安徽、内蒙古、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年销售量达56.45万吨。
合理的措施带来好处
宣传引导,营造绿色食品发展的浓厚氛围。每年,除了在《齐齐哈尔日报》上开设专栏外,还利用全国性和省级的报纸和杂志以及香港《大公报》进行宣传,涉及数十期和数百次。黑龙江信息港与鹤城信息港合作建立齐齐哈尔绿色食品网,全面展示绿色食品发展、产业发展、绿色食品推介、绿色食品博览会、绿色标签申办等。每年,“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宣传画册和“中国绿色食品之都”宣传视频光盘都会在绿色博览会、哈尔滨博览会和北京农博会等展会上发行。2006年,在哈尔滨站,商务部举办的“品牌里程——振兴东北品牌之旅”,展示了中国绿色食品之都齐齐哈尔的品牌形象。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可以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各方的积极性,为绿色食品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干部群众基础和企业基础,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科学规划,绘制绿色食品发展的目标蓝图。市委、市政府将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列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基地之一,制定了《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发展“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绿色食品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到2010年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市场建设的发展目标。根据县(市)的自然条件和特点,合理进行基地布局,重点推广粮、油、薯、甜菜和蔬菜
做好认证工作,扩大绿色食品发展成果。帮助企业申请投标并上报产品投标计划。及时接受检验,并确定申报标志产品。严格审核把关,及时上报省中心。协调相关事宜,提高申办效率。做好换证和复检工作,确保企业继续使用标准。2006年,经过调查和申报,21种产品被认证为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33种产品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15种产品通过了更新和复检。
为绿色食品的发展打好基础。首先,进行技术培训。市、县绿色食品开发中心除参加省级培训外,每年还举办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培训班和电视讲座,印刷各种科技资料,培训1500名管理技术人员和10多万农民,为绿色食品基地的生产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第二,典型示范驱动。重点建设五个国家绿色食品基地、四个省级科技示范园区和七个县(区),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定。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重要载体,试验、示范和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推进绿色食品基地标准化生产。第三,严格执行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心发布的《关于建立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意见》,实施“五个统一”(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操作规程、统一肥药、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的生产管理模式,促进全市绿色食品生产达标。第四,完善档案管理。县(市)区有基地分布图、登记册和辅助管理系统,乡(镇)有基地分布详情和基地农民档案,村庄和农民有生产手册。有条件的实行档案微机管理。
服务企业,增强绿色食品发展的动力。首先,帮助企业向上级寻求支持资金。在省中心为企业申报项目,争取每年300万元的扶持资金。第二,与相关部门合作,帮助企业寻找分销合作伙伴。几年来,公司先后与上海瓯鑫经贸有限公司、沈阳欧凯华宇食品贸易有限公司、珠海金苹果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洽谈合作,使绿色食品企业与相关公司和上海九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供货合同,为绿色食品进入长三角和珠三角市场铺平了道路。2006年11月,在市政府的领导下,举办了绿色食品采购交易会,50多家绿色食品和特色食品企业与沃尔玛超市洽谈即将开业。三是引导企业严格执行生产工艺标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正确使用食品(产品)标签。
严格监管,加强绿色食品发展的质量保证。一是配合农业执法部门依法监管绿色食品基地的生产环境和投入使用。实行“三制必须统一”(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定期检验)的投入监管模式,认真查处发现的问题,确保绿色食品初级产品质量。二是按照相关生产操作规程、加工技术标准和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加强企业年检,限期整改不合格产品,整改不到位取消标志使用权,确保绿色食品加工质量。三是配合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开展市场检查。特别是在重要节假日,必须进行联合检查,发现问题要依法查处,净化绿色食品销售市场。
抓住机遇,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是以绿色食品发展和农业产业化为基础的。没有绿色食品发展认证,就不可能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没有坚实的农业产业化基础,就不可能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绿色食品发展认证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企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场对优质食品需求的一种手段。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绿色食品认证的发展,使其赢得发展认证的主体,获得发展的动力、活力和前景。绿色食品发展认证与优质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使绿色食品发展认证孕育出一个新的产业,并依靠相关部门共同促进其健康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齐齐哈尔已经形成了包括绿色大米、马铃薯、大豆和乳制品在内的10个农业产业化经营链。绿色食品的发展和绿色食品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相信,随着未来的强劲发展,它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举办展览将为绿色食品的发展注入活力。第一,第六届绿色博览会成功举办,提升了齐齐哈尔的知名度,扩大了其外部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第六届绿色博览会和第三届东北国际农业博览会隆重召开之前,规模大、档次高、受欢迎、效果好。累计完成营业额68亿元,签订经济技术合同172份,比上年增长46%。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平台,绿色博览会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是组织各县(市)和企业参加哈尔滨交易会、北京农产品交易会、韩国和香港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交易会以及商务部举办的品牌展示活动。通过展示和宣传,绿色食品在齐齐哈尔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知名度不断提高。
加强领导,为绿色食品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各级党政机关将绿色食品发展纳入目标管理,明确领导和部门职责,开展专项推进。二是积极协调县(市)专门机构的设立。目前,克山、龙江、甘南、泰来、克东、扶余、梅里斯等县(区)率先建立了绿色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
绿色发展与品牌创造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是绿色食品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绿色食品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首先要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齐齐哈尔生态环境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它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能很好地实现农牧业的良性循环。此外,农民具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基础和推广先进技术的丰富经验,不断推动生态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前提“母体”环境条件和坚实基础。
各级党政机关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是绿色食品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首先,检查市场形势并准确定位。市委、市政府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充分了解市场情况,审时度势,抓住省委、省政府“打绿卡、走特色之路”的战略机遇期,提出建设“生态城、园林城市、绿色食品之都、装备产业基地、生态旅游之乡”的发展思路,以绿色食品产业为重点,作为加快经济全面发展的突破口之一。这一科学定位促进了齐齐哈尔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二是纳入规划,统一实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绿色食品产业,制定和完善了全市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将绿色食品发展纳入齐齐哈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进一步描绘了全市绿色食品发展和产业发展的目标蓝图和广阔前景。通过统一规划、安排和实施,确保绿色食品和绿色产业在全市健康有序发展。第三,共同努力和政策支持。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发展绿色食品和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相关部门在各级绿色食品发展领导小组的具体领导下,提高认识,合理定位,明确职责,明确工作切入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绿色食品发展和产业发展。绿色食品开发认证部门应关注食品认证后绿色食品的产业化水平和预期效益,优先发展和认证优质高效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不断扩大绿色食品认证的数量和规模,有效开创绿色食品开发认证新局面;环保部门及时有效地监测农业生产和企业加工环境,为生产优质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提供科学依据,防止环境污染,保护良好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农牧渔业部门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即建设绿色食品“亲本”生产体系,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依法监督投入品的使用,引导生产者按照绿色食品操作规程生产,积极开展农业生态技术和绿色食品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培训;食品工业部加强企业管理,引导和鼓励相关企业开发和认证绿色食品,不断打造企业和产品品牌,不断开拓市场,不断增强企业的主导作用,提高绿色食品的行业管理水平。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的相关政策,在资金投入和项目应用上向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倾斜,支持绿色食品发展。四是建立机构和完善制度。为了使绿色食品的发展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2002年,市政府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成立后,在完善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协调和争取在县(市)、区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完善工作制度,为绿色食品和产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第五,举办展览,促进发展。实践证明,绿色博览会是推动绿色食品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加速器。通过举办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绿色浪潮。倡导绿色理念、引导绿色消费、开拓绿色市场、发展绿色产业已成为共识。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绿色食品的热情高涨,这使得全市绿色食品发展和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短短几年时间,齐齐哈尔绿色食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农村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提高生产加工标准化水平,加强环境保护和投入管理是绿色食品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工,加强环保和投入管理,绿色食品才能名副其实,绿色食品的品牌形象才能得以保持,这是绿色食品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中心《关于建立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意见》,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流程,实施标准化生产。养殖业方面,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和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养殖。在加工方面,我们严格遵循绿色食品加工标准。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和投入的使用和管理方面。第一,坚持对生产经营场所定期进行环境检测。二是在生产过程中实施“五个统一”的生产模式和“三个统一”的投入监管模式,对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为绿色食品发展和产业发展提供质量保证。
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绿色食品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动力。农民和企业是绿色食品发展和产业发展的主体。农民有发展绿色食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才能主动申报产品和认证产品;企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绿色食品,使其能够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加工,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持续增长。因此,调动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一是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发展绿色食品的意义,普及绿色食品知识,增强农民和企业的绿色意识,调动全市干部、农民和企业发展绿色食品和绿色食品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开展技术培训。通过举办各种学习班、培训班、知识讲座和现场指导,我们可以解决农民和企业想做但做不好的问题。
总结和交流经验,发挥典型作用,是绿色食品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总结和推广龙江绿色办公室的工作经验,全面开创绿色食品和产业发展的新局面,在龙江县建设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大基地,在易安县推广薛瑞集团绿色食品的产业化经营,在科东绿色黄金集团加强合作和开拓市场,在建华区盛瑞公司加强内部质量,在确保产品质量方面加强管理,可以更好更快地促进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
面向未来,不懈怠
企业实力不强。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加工能力较弱,驱动力不足,缺乏资金、技术、材料等方面的必要支持和服务。尤其是产品供不应求的企业,受到资金、设备更新等因素的制约,难以扩大生产规模。迫切需要得到支持,寻找战略投资,扩大基地和企业的生产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产品销售不佳。主要表现在初级产品上,影响了企业和农民扩大再生产和发展绿色食品的积极性。要科学分析市场,合理定位市场,寻找分销合作伙伴,开拓新市场,解决销售不畅、价格低的问题。市场覆盖面不广。主要是销售渠道稳定、生产规模大、质量效益好的产品,由于运输和仓储成本较高、价格优势减弱、比较效益较低,尚未进入“长三角”、“珠三角”和港澳市场。必须跟上市场趋势,及时选择新的目标市场,确定分销合作伙伴,消除制约因素,并不失时机地扩大市场覆盖面。不要太在意。在一些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干部到农民,他们都没有真正重视绿色食品的发展。干部缺乏主动性,农民缺乏积极性。监管不力。在标志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个标志多次使用、标志过期使用、标志冒用等问题,影响绿色食品的声誉。组织保证不足。在少数县区,绿色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专门机构的建立还没有真正开始,这使得绿色食品的发展缺乏组织和人的保障。
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齐齐哈尔应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区域配送中心。
截至2010年,全市共有150种绿色标签产品,农民收入和农业效益的增长主要来自绿色食品产业,有效满足了市场和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绿色食品种植面积776.2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28.7%,产量544.8万吨,产值35.6亿元,增加值20.6亿元。绿色食品畜禽1531.8万只,产量72.5万吨,产值34.3亿元,增加值17.5亿元。绿色食品畜牧业的饲养量、产量、产值和附加值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6%、6.5%和7%。现有绿色食品加工企业30家,加工能力105.4万吨,产值34.6亿元,增加值9.1亿元,利税3.4亿元。绿色食品加工量、产值、增加值和利税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8.5%、9%和10%。绿色食品销售市场有364个,其中本地市场70个,国外市场20个,国际市场20个。交易量(含原材料)分别为309万吨、432万吨和31万吨,交易量分别为38亿元、53亿元和3.9亿元。市场数量、交易量和交易量的年增长率为50。
继续实施“打绿卡、走特色道路”的省市发展战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市场经济规律,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为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农村经济、区域经济乃至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不懈努力,加快建设绿色食品之都步伐,把齐齐哈尔建设成为中国绿色食品强市和绿色食品主产区及集散地。
标题:推动绿色食品开发又好又快发展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209.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