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车消费克服资源束缚
本篇文章2363字,读完约6分钟
中国的私家车消费开始面临土地和石油资源的双重约束。如何缓解资源约束,实现中国私家车消费的可持续增长:一是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二是建设高效、有序、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三是大力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
所谓资源约束是指资源需求和供给的短缺。汽车消费所依赖的最基本资源是土地和石油。在中国,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巨大的人口压力导致的日益严重的石油供应缺口将对私人汽车消费的长期增长构成巨大阻力。
土地和石油缺口正变得越来越严重
据统计,中国只有一半的土地面积适合居住,因此,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13亿中国人,大部分都挤在一块仅占世界可耕地7%的小块土地上。汽车是“大老板”。在美国的53个城市中,汽车所占的平均面积达到30%。华盛顿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说:“每增加一百万辆汽车,就需要铺设2万公顷的公路。如果这些土地是农田,就意味着粮食产量将减少8万吨。”美国人口为2.6亿,汽车数量为1.3亿,这意味着每两个美国人拥有一辆汽车。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整个社会的汽车总量将达到6.5亿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江苏省征用高质量的土地来修路、建停车场、车库等配套基础设施,这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现有的土地储备。因此,中国有些人说:“家家有车,一时难行。”
据统计,每年汽车消耗约85%的中国汽油总产量和20%的中国柴油总产量。中国是石油资源大国,探明储量和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人均资源、年产量和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9、1/5和1/7。中国的石油石化工业虽然有相当大的规模,但仍不能满足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自1993年以来,中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年净进口量逐年增加。自2003年以来,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
自2006年以来,中国每万名城市居民的私家车数量已经超过1%,达到100多辆。当汽车普及率低于1%时,整个社会面临着如此严重的石油供应缺口。未来中国私家车普及率达到20%、30%和50%时会发生什么?如果在能源开发和创新方面没有重大发展和技术突破,中国石油进口的比重将成倍增加。从长远来看,石油问题将是制约中国私家车普及率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私家车的消费仍处于起步阶段,全社会私家车的拥有量基数和年需求量基数仍然很低,目前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并不大。因此,有可能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建设高效、有序、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新型汽车燃料,以缓解资源约束,实现未来中国私家车消费的快速增长。
优化城市功能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中城市仍将是中国私家车消费的主要市场。因此,首先要推进中国传统城市结构的转型,大力发展卫星城市,逐步将居住、居住、教学和科研区域向郊区转移,从而实现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城市中心区的出行主要依靠公共交通系统,中心区以外的私家车起主导作用。其次,要大力改善城市道路系统,合理规划和设置停车场。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要进一步提高路网密度,提高道路质量和等级。中心城市应大力发展地铁,缓解地面交通压力。中国城市应重视解决停车场问题,明确界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停车场。在商业区和各种公共活动场所,有必要合理规划和建设公共停车场。在居住区规划建设中,应当按照一定比例预留适当的停车位。通过这些措施,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中国城市停车难、驾驶难的问题,同时可以大大增加国内城市能够承受的汽车数量,为私人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预留更多的空空间。
规范交通执法
澳门的交通管理经验值得大陆学习。澳门的总面积只有25平方公里。在这样一个弹丸之地,澳门人实际上“塞”了近13万辆机动车,分布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200辆,被称为“世界最高”。这条“车龙”从这头到那头有将近290公里,在澳门333公里的公路上仍然可以快速行驶。
澳门交通管理的成功经验是严格执行交通法规,注重培养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澳门有一整套严格的交通监控系统,所有交通要道都安装了闭路电视和雷达。没有人能逃脱监视。与此同时,澳门的交通警察对罚款毫不留情。根据澳门的交通法规,出租车长时间占用快车道,罚款5000澳门元(1澳门元约0.964元),一次超速罚款2000澳门元,第二次罚款4000澳门元。这是第三次,你必须去法庭讲道理。同时,政府管理部门经常组织各种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居民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因此,绝大多数澳门人和车辆都遵守规则,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科学、严格的交通管理和公平的交通执法,使澳门有效克服了有限土地资源的限制,私家车拥有率高达20%。
加大新车的研发力度
目前,与内燃机车技术相比,我国新型动力汽车技术的研发能力并不比国外落后多少。只要我们努力创新,完全有可能独立开发和生产。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新型动力汽车和新型汽车燃料的开发和研究。2003年6月1日,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其第8条规定:“国家引导和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汽车行业应结合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和排放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电动汽车、车用动力电池等新能源的研究和产业化,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和车用柴油机技术。国家在科技研究、技术改造、新技术产业化和政策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和使用。第九条规定:“国家支持研究开发醇类燃料、天然气、混合燃料和氢燃料等新型汽车燃料,鼓励汽车制造企业开发生产新型燃料汽车。”这些政策的实施将对中国汽车工业和能源工业的未来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和能源生产企业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大投资和创新力度,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微观效益,为克服能源资源的约束,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正当一些人对祖国的国宝——中医药的功效和前途产生怀疑和争论时,天津泰利集团却夺取了国家...
标题:私车消费克服资源束缚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192.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安徽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下一篇:扬子石化实施节能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