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对弈
本篇文章960字,读完约2分钟
“油价怎么又上涨了!看来我只能买李霞了。”记者不止一次听到主持人和被采访的消费者在各种节目中给出这样的评价,周围很多有车的同事和朋友也赞同。尽管这听起来可能有偏见,但它反映了2005年李霞领导的小排量阵营横扫中国汽车市场的真实情况。
事实上,关注代名词“李霞”背后的高油价似乎更为迫切,关注中国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似乎更为现实。
“跌一次,涨三次”,虽然每个人对油价持续上涨都有心理准备,但一些地区的石油短缺对许多消费者来说是意料之外的。8月5日,中石化和中石油联合向广州市场投放4万吨计划外成品油,解决广州市场燃“油”的迫切需要;在广西一些成品油短缺的地方,消费者不能以8元/升的价格购买93号汽油;北京市场的成品油库存也不容乐观。根据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数据,北京的欧iii原油库存接近10.8万吨的警戒线,基本上只能满足半个月的需求。国家发改委发言人曹玉书也证实了这一事实:“低油价时代很难在我们可以想象的下一步和不久的将来重现。”目前,中国已进入成品油价格高企的时代。”似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需要共同面对的“敌人”——能源问题终于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最快的时候到来了。
中国的汽车工业刚刚加入世贸组织三年,实际上已经从“石油”问题中吸取了教训。2005年上半年,suv市场曾是2003年井喷的主要力量之一。2005年上半年大多数企业的销量下降了20%以上,这与油价持续上涨、市场承受力以及消费者购车的理性想法有关。然而,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汽车工业正迅速与国际主流发展趋势接轨。无论是去年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长期节能规划,还是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强调“取消对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一切不合理限制”,都反映了政府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态度,即大力发展小排量汽车,融入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市场表现也证实了小排量的总体趋势。也是在2005年上半年,与越野车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排量汽车出现了。尽管中国仍有84个城市在寻找各种理由限制小排量汽车的发展,但1.6升以下的汽车销量仍占汽车总销量的58.84%。其中,李霞在半年时间里售出了104501辆汽车,成为2005年上半年单个品牌的真正销售冠军,其在30-10万元的经济型家用汽车市场份额达到23%左右。
标题:油价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对弈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1922.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