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间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缩水”近6000亿元
本篇文章879字,读完约2分钟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社会科学情报专家郑炳文在2012年国际养老保障学术论坛上表示,在基于银行存款的投资体制下,中国养老保险基金在2001年至2011年的十多年时间里“缩水”了近6000亿元。他认为,投资体制改革已成为必然选择。
郑炳文指出,中国养老基金目前有三大支柱:3580亿元企业年金、8690亿元国家社会保障基金和1.95万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截至2011年底)。其中,前两个基金已经实现了规范化、专业化的市场投资运作,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通过落后的投资体制仍然获得较低的收益。
郑炳文表示,从全球角度来看,养老保险基金要么购买国债,要么采取市场化的投资运作方式,银行里只有中国一家。在基于银行存款的投资体制下,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年均回报率不到2%,但在过去的11年里,中国的年均通胀率达到了2 .47%。根据这一计算,养老保险基金的损失约为6000亿元。
“除了通货膨胀的稀释之外,当前支付和未来使用养老基金的特点使得在计算损失时有必要考虑工资的增加。平均工资增长率为14.1%,而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低于2%,这意味着大多数被保险人没有分享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郑炳文说道。
郑炳文表示,到2020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累计余额将在9万亿至11万亿之间,如果加上医疗保险基金等其他四项保险基金的累计余额,这五项保险基金将超过15万亿至16万亿。换句话说,8年后,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其保值增值压力将仅次于外汇储备。在这种情况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走出银行进行投资体制改革成为必然选择。
郑炳文说,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推向市场化投资改革的道路。“一些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开始布局中国资本市场,这些基金带来的竞争效应可能会给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未来的投资带来巨大压力。”
郑炳文认为,投资体制改革迫在眉睫。要想通过投资体制改革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还应该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整体水平,打破地方割据,从而将投资体制改革内化。
标题:十余年间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缩水”近6000亿元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1565.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华晨宝马的铁西“三高”
下一篇:品德为先铸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