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通用汽车进入“瓦格纳时代”?

通用汽车进入“瓦格纳时代”?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0-08-13 19:54:03阅读:

本篇文章1677字,读完约4分钟

“世界汽车格局已基本形成”

最近,国际汽车行业有一句话,“通用汽车进入了瓦格纳时代”,这并不仅仅意味着他在去年5月1日接替史密斯担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时代的特征是什么?注重新产品的开发?1月初,在北美汽车展上接受中国记者专访时,瓦格纳一开始就表示,“近年来,通用汽车为加快产品上市做了大量努力,最重要的原因是它不得不这样做”,他断言“未来市场的最终赢家是一家能够持续向消费者提供合适产品的制造商。”

通用汽车进入“瓦格纳时代”?

瓦格纳去年11月在北京分析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时,也强调“新产品是刺激消费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他还多次表示,“通用汽车的目标不是用一种模式赢得世界。”瓦格纳几乎意味着产品开发。

公司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韩德胜从世界汽车格局未来发展的角度阐述了瓦格纳的观点。他说,“不能说从现在开始就没有并购,竞争永远存在,但应该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比较大的汽车企业已经形成,并且比较稳定。下一步,每个人都必须注意推出最好的产品。”

通用汽车进入“瓦格纳时代”?

“中国是通用汽车必须占领的市场”

瓦格纳认为,“在未来10年内,通用继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即在中国取得成功,这一点非常重要。”韩德胜直言不讳地说:“对通用来说,中国是世界上必须占领的两三个市场之一,也是通用在世界上开发多个品牌的少数地区之一。通用产品应该全面进入中国,而不仅仅是一两个细分市场。通用汽车利用其全球资源,在中国实施多品牌战略,并在各品牌线上开发产品线,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生产能力的扩大不仅集中在整车上,还集中在动力总成上。”

通用汽车进入“瓦格纳时代”?

韩德胜对通用汽车近年来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感到非常自豪。他说:“1996年,通用汽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几乎为零,2003年达到约8.6%。几年后,我们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进步,但通用汽车并不打算就此止步,我们将在几年后看到我们取得的进展。”。去年,转基因产品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了三倍,占亚太地区总销量的一半。

通用汽车进入“瓦格纳时代”?

关于中国汽车缺乏自主品牌的问题,瓦格纳说:“与其花很多时间抱怨中国没有自主品牌,不如看看。”短短几年,汽车市场就达到了如此高的发展速度。汽车是一种日益国际化的产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对中国消费者和中国经济最有利的是,中国市场继续吸引全球所有汽车公司,包括中国本土汽车公司,不断在中国投资和推出新产品。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通用汽车进入“瓦格纳时代”?

“市场上不可能只有一两个对手。”

瓦格纳说,他不想猜测谁将是中国市场的最终赢家。当然,他希望是通用汽车,但他认为合作伙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反复称赞“SAIC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伙伴”之后,他说他将继续发展与SAIC的合作关系。“现在与SAIC的合作不仅限于上海”,他评论说,SAIC参与大宇“是与通用全球合作的一大步。”韩德胜直言不讳地说:“任何关于中国的决定都必须在中国做出,而不是在底特律。任何产品决策都必须与SAIC合作做出。”此外,今年通用汽车将把汽车金融业务带到中国,以改变“通用只是一个制造企业”的印象。

通用汽车进入“瓦格纳时代”?

在谈到谁是通用的竞争对手时,韩德胜认为,“在今天的市场上,不太可能只有一两个竞争对手。”竞争对手太多了,没有办法找到哪个更重要。”他说,市场竞争一直存在,而通用从未低估这种竞争,所以即使竞争激烈,也不会出乎意料。现在可以统计的所有世界上最大的公司都进入了中国市场,竞争就在那里。“如果你总是考虑别人在做什么,你实际上是在回顾过去,所采取的行动是被动的。通用汽车更愿意考虑客户、经销商和市场,所以做任何事情都是前瞻性的。它也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他还表示,他将把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带到中国,“因为中国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这样,他才能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通用汽车进入“瓦格纳时代”?

当然,瓦格纳不会忘记推广凯迪拉克,它将于今年在中国推出。这是凯迪拉克首次在美国以外生产。他说凯迪拉克的传统是创新和先进技术的结合。他不仅希望在中国推出凯迪拉克,还希望在世界上拓展更多市场。韩德胜进一步宣称,“凯迪拉克是为豪华车市场建立标准的品牌”,通用汽车希望为凯迪拉克重获荣耀。韩德胜对凯迪拉克何时能在中国市场超越奥迪非常有信心:“很快。”我们将拭目以待。

标题:通用汽车进入“瓦格纳时代”?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1548.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