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聚焦深度贫困地区 “农业保险+”面临重大机遇
本篇文章3268字,读完约8分钟
新华财经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张 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区三州”贫困地区银行业和保险业扶贫工作的通知》指出,要着眼于稳定扶贫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保险在风险保障中的作用,努力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灾返贫。
专家认为,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转移和损失补偿的有效机制,与扶贫有着天然的联系。要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强化保险信用增级功能。
强化保险风险保护功能
通知指出,要把重点放在COVID-19的肺炎疫情防控上,解决贫困问题,加强金融服务,为“三区三州”的深贫困地区防控肺炎疫情和恢复生产服务。进一步推进保险扶贫,努力提供充分的风险保障。
疫情对农业保险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是不可避免的。AVIC安盟财产保险公司副总裁阮江说,在疫情得到完全控制之前,它将对“农业效率、农民收入和农村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畜禽产业、流通产业链、菜篮子产品、春耕季节、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农民工、农民增收、扶贫等诸多方面。由此可见,它还将对保障农业、农村和农民功能的农业保险的实施和发挥产生深远的影响。
银监会普惠金融司司长李俊峰表示,近年来,农业保险和大病保险发展迅速,但针对贫困地区和已建卡贫困家庭的专属保险产品种类不多。一些保险产品覆盖面窄,赔偿门槛高,影响了保险保护的充分发挥。
李俊峰认为,面对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疾病和重大市场价格波动,保险可以发挥分散风险的作用。反贫困斗争已进入最后阶段,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已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进一步发挥保险的作用,扩大贫困地区涉农保险的覆盖面和覆盖面,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保险,探索和推广价格保险、产值保险、“保险+期货”等新型保险。
“农业保险+”面临巨大机遇
通知要求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支持保险机构在“三区三州”贫困地区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加快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探索“农业保险加”等农业保险模式。
据中国保监会副主席梁涛介绍,中国农业保险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扩大,提供的风险保障从2007年的1126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6万亿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专家认为,农业保险创新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将进一步促进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社会治理,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研究所加快了2020年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工作,共投入1.5亿抗疫扶贫资金,并联合44家期货公司和4家保险公司为25个县近19万吨天然橡胶提供价格保障,帮助橡胶农和橡胶行业抵御疫情,恢复生产。
仅今年以来,许多政策都大力支持农业保险的创新发展。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确保如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意见》发布。意见要求,做好农业保险费补贴政策的落实工作,督促保险机构按时足额理赔。优化“保险+期货”试点模式,继续推进农业期货期权上市。
2月19日,农业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2020年工业扶贫工作的意见》,支持国家农业支持系统有效降低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贫困地区的保障率,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励试点,扩大品种覆盖面,增强安全性。
平安财险相关负责人提醒,“农险+”仍存在产品种类有限、规模小、投入产出不匹配等问题。,保险公司必须承担相应的操作风险。同时,由于我国传统农业保险市场尚未达到饱和,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保险机构更愿意继续开展系统完整的农业保险业务。而且,农民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农业保险产品和相应的经营模式,对新产品有着天然的排斥。在“农业保险附加”推广试点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业务受限、动力不足的情况。
保险业支持恢复工作和生产
通知强调,要加大对防治COVID-19肺炎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工作和生产有序恢复,重点支持龙头扶贫企业、扶贫车间和重点扶贫项目。保险机构应简化理赔流程,提高服务及时性,按时足额支付。
近日,中国保监会发言人表示,据初步统计,自19日发生肺炎以来,已有68家保险公司开发了600多种保险产品。
据PICC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全年,PICC农业保险为农民提供了2.21万亿元的风险保障,承保了三种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9.4%,赔付了250.4亿元。“政府扶贫保险”的独家产品为31个省的贫困家庭和特定人群提供了7712亿元的风险保障。
鉴于贫困地区恢复工作和生产可能存在的风险,许多保险公司推出了扶贫担保计划。
例如,在疫情期间,平安财险向甘肃省瓜州县146户贫困家庭捐赠了“扶贫惠农保险”,惠及677名贫困人口,为农村房屋财产损失、医疗费用、事故等贫困风险提供了保障。每个家庭的最高保障金额达到3.9万元。同时,在平安扶贫保险应急服务的指导下,平安财险贵州分公司为进一步支持黔东南州丹寨白茶产业扶贫项目企业克服返岗困难,迅速与合作银行沟通启动延期还款权,支持企业顺利开展采茶采购,稳定年度经营收入。
在青海省循化县,成千上万的撒拉族人在中国再集团的精确援助下,已经从整体上摆脱了贫困。为了确保贫困家庭不会因疫情而重新陷入贫困,中国迪达保险立足循化的实际。通过扩大COVID-19肺炎的保险责任,在该县建立了46,000个贫困家庭、贫困边缘家庭、五保户和低收入家庭。拉面的残疾人和从业人员扩大了死亡责任、伤残责任、医疗责任和损失时间等保护责任,总保险金额达27.76亿元,在循化的同时,力争打赢抗击疫情和扶贫两个战役。
充分发挥银行业和保险业扶贫的协同效应
通知要求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探索农业保险政策质押贷款和农民信用担保保险贷款,鼓励创新“银行+保险”扶贫产品。
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生产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可以在帮助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方面发挥相应的作用。
李俊峰认为,有必要研究如何充分发挥银行业和保险业扶贫的协同效应,形成合力。有必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农业保险保单质押等产品,扩大产品规模,充分发挥风险共担和信用增级作用,激励更多信贷资金投入。
据平安财险相关负责人介绍,保险机构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与银行、小额信贷机构等机构合作,通过提供保障农业生产和收入的保险政策,结合保单质押、涉农小额担保保险等方式,形成“保险+信贷”的模式。,从而为农民获得贷款提供便利服务。在这种模式下,可以积累农民的生产、损失、贷款和还款等数据。在政府的全面管理下,可以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农村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
以平安财产保险为例,实施“银行+保险”、“政府与银行保险”、“银行+保险+期货”、“银行+保险+销售追溯”等多种模式,为农民提供生产风险保障和收入保障。与此同时,我们通过科学技术开辟了数据孤岛,引进银行解决生产资金问题,引进农业企业解决生产资料问题,引进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开放农业生产。
阮江还认为,应该通过综合金融服务来加强保险担保功能。推进保险产品创新,加大金融和保险支持力度。
以对农业影响最大的畜禽业为例,在水产养殖的生猪保险方面,要加大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生猪收入保险等相关产品的开发力度,运用“基本保险+商业保险”和“生猪保险+保险”的模式,推进生猪“包保”业务的整合,促进生猪保险业务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同时,积极推进生猪保险与银行信贷、融资担保、期货等金融工具的联动,实施“信贷+保险+担保”和“信贷+保险+担保+期货”模式,有效解决当前农民面临的金融压力和发展困难,努力提高农民投保积极性。(由平安财产保险广东分公司出资)
每当我们见面,他总是微笑,给人一种非常友好和舒适的感觉。这是煤化工运营公司青能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经理马进力给我的第一印象。他是怎么跑进《外出》的...
应该肩负起在北疆实施心脏工程的使命。在陕蒙交界的智能公司马地梁矿,就有这样一群人,牢记工程建设的初衷,不忘开拓疆域、荆棘丛生、破浪前进、团结带领北疆部队的使命...
标题:银保监会聚焦深度贫困地区 “农业保险+”面临重大机遇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0515.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电动智能窗饰的“三性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