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艾滋病人的跨境寻药之旅:唯一寄希望于政策调整”

“艾滋病人的跨境寻药之旅:唯一寄希望于政策调整”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1-03-11 23:44:34阅读:

本篇文章5266字,读完约13分钟

想起8年前倒霉的日子,薛叡下意识压住太阳穴。

头晕、恶心、恶心、药物副作用持续侵入。 躺在床上,像在漩涡的中心一样落下。

一起掉进漩涡的是他的生活。

半年前,在hiv试纸上被两根深浅不同的木棍折磨了一晚上后,清晨,薛和直抵疾控中心进行采血、检查,等待报告上的冰冷数据,做出判决。

确诊,阳性。

在中国,像他一样新发现了艾滋病感染者,每年有8万人。

受益于现行政策,他们可以终身免费接受抗病毒药物,维持生命。 但是,国家免费药物目录已沿用十余年,药物不良反应多年累计,已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诉求。

他们从泰国、印度、南非,以国内的1/5到1/10的价格,购买了副作用更小的新药。

在这期间,也有人被骗了药费,或者买了假药。 他们寄希望于政策调整,走出药物困境。

被药物破坏的感染者

在接受决策治疗之前,薛和从网上拿到了假的病假单。 他不想让同事知道自己感染者的身份。

一杯鸡尾酒的配制、三种抗病毒药物的联合、阻断hiv病毒复制、将病毒数量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无法检测的“鸡尾酒疗法”是目前艾滋病治疗的主流。

国家的免费药物有8种。 “特拉维夫”组合优先。 也就是说,是诺福韦、拉米夫定和非韦伦。 三只小指腹部大小的药品,每次全天候服用,也称为一线药。

但是当时,薛和先生不符合免费的条件。 与现在不同,过去只有“小四”不足200名感染者可以免费治疗,他有400多人。

“小4”,学名cd4,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也是hiv病毒要点攻击的对象。 作为评价免疫是否正常发挥作用的指标,正常人cd4细胞数在每立方毫米500到1600个之间,艾滋病感染者一般不足500。

在病友的推荐下,薛和锁定了美国制造的合剂,将“替尼”的三种成分合并成一个片剂。

从那时起,依非韦伦的神经副作用开始侵入。

在朋友的安慰中,薛睿继续忍耐,“再忍耐几天,刚吃药就这样了。” 有人担任了最初的适应期,反应不激烈了,但人的身体经常对抗,不能适应。

他是后者。 一天、二天、一个月、两个月,没有好转的迹象。

因为下不了床,也做不了别的事,所以躺着想事情。 最崩溃的时候,想死。 “后来遇到一个人,他们说了自己的遭遇,我特别有同感。 ”。

熬了两个月,他几乎被朋友赶上了飞机。 五个小时后,到达泰国曼谷。 在曼谷的康民国际医院,薛和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当时国内还没有上市的利巴韦林和托尔巴达换了药。

换药效果很快就有效,眩晕感消失了。

被非韦伦破坏的,是刘畅。 他从2008年开始抗病毒治疗,是免费的“特尔奈”组合,吃了就有11年了。

的药物副作用经过多年积累,终于爆发了。 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不能直线行走。 更明显的是情绪变化,焦虑,压抑,失去了一切乐趣,甚至失去了食欲。 “那个时候,吃饭是多余的,我觉得每天的生活特别没意思。”刘先生的声音很低沉。

“艾滋病人的跨境寻药之旅:唯一寄希望于政策调整”

求周围的医生,接受抑郁症的治疗,没有起色。 多年经营的企业也支撑不住,他失业了。

以前也听说过伊夫兰的副作用,但发生在自己身上,刘先生没有意识。 直到他与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艾滋病公益组织发起人陈果重逢。

“判决是两个人的情况。 ”。 见到刘畅,陈果难以置信。 眼前的人憔悴、消沉,与记忆中的阳光形象无法重合。

“试着把异费伦变成利巴韦林。 ’类似的情况不少,但陈果敏锐地发现了问题。

刘畅听从建议,要求购买利匹韦林代替。 换药后,脸上出现饥饿感,想好好生活的想法高涨。

健身、游泳、唱歌、乐器……说起现在的生活状态,刘畅畅语气轻快,“现在很忙呢。 时间不够”。

寻找药物的旅行

没有人知道有多少艾滋病患者像这样跨界买药。

去年年底,陈果所在的公益组织开始进行网上问卷调查。 在已经或打算使用自费药的624名回答者中,近3成选择了自己在海外或代理购买药。

仅泰国康民医院,定期随访的中国艾滋病感染者就超过了5000人。 这是两年前医院工作人员告诉陈果的数字。 医院为此专门配备了中文翻译员。

这家医院也是中国感染者出国看病、买药的最佳选择。 因为时间充裕,所以去看病拿药,顺便去泰国旅行。 因为时间紧迫,所以我要找周末的往返。

艾滋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测hiv病毒量、cd4等身体指标,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 康民医院每周进行2、4、6开放检查。 周五下班的“红眼航班”飞泰国,周六上午检查,下午出结果,见医生,带药,晚上回来。

初诊时,医生最多只能开3~6个月的药量,但随访2年后,最多可以开1年的药量。 一年跑一次就够了。

也有人在国内定点医院检查,去国外只买药。 泰国曼谷红十字会诊所、印度首都新德里的连锁药店是首要目的地。

也有在国内检查或代购的人。 代购不需要医生处方,也不需要出示体检报告。 同一种药有不同的版本,生产工厂在泰国、南非销售的原研药和印度本土公司生产的仿制药。 患者自己把握如何选择。

代购“糖”后,特威凯、绥美凯、捷扶康三种新型药物为销量前三。

过去十年,世界范围内的艾滋病药物迎来了改革创新,新型药物相继上市,进入中国。 与旧药相比,新药副作用小、片剂小、容易服用,是代购市场上的畅销书。

旧药也占了一个地方。 例如,利巴韦林。 病友用它代替国家免费药物中的非维伦,减轻副作用。

尚未在中国上市的新药也在代购市场流通。 记者作为患者咨询时,“糖”积极推荐新药久保达,并未在国内上市。

400元vs2880元

在跨境买药的最大动力是更低的价格。

新药物的优点已经确定,缺点也同样明显,很高。 使用新药只能自费。 在陈果的提醒中,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自费药是唯一的选择。 他们不能忍受免费药物的副作用,或者给免费药物制造抗药性。

“每个月几千美元就像一个套房。 ’在昂贵的自费药物面前,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药品价格极低的泰国、印度,甚至南非。

以绥美凯为例,国内每瓶2880元,相当于一个月的药量。 泰国和南非的原研药每瓶1250元,印度版的仿制药400元左右。

即使自己去泰国、印度,也不怎么辛苦。 淡季机票便宜,往返曼谷2000元以上,不到在国内买一瓶绥美凯的价钱。

印度的低价仿制药来源于独特的“强制许可”政策。

一般来说,一家制药公司开发新药,可以享受10到20年的专利保护期,药品价格往往相当高。 但是印度的《强制许可》规定,在民众买不到高价专利药的情况下,无论专利保护期是否结束,都允许直接复制该药品。

泰国和南非的低价药物多亏了发达国家的援助。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吴昕,例如特威凯,受援国每年可以以150美元的低价购买,约900元。 但是在中国,价格为每瓶1980元,每年需要2万元以上。

吴昊解释说,世界上几个知名药企普遍采取了援助战略。 对于本公司新开发成功的HIV、结核病、肝炎、疟疾药物,将向希望生产的公司转让免费专利。 生产的药品将低价提供给世界110个快速发展中国家。

但是,中国没有得到援助。 上海等几家药品生产公司是部分药品的委托代工厂。

在一些偏远地区,跨境买药似乎“刚需”。 受医疗条件限制的地区差异,在当地还没有发现新药。

陈果运营的公益组织覆盖全国不同地区2万多位病友,多位病友加他“吐槽”在当地买不到新药,“绥美凯也有不懂事的医生,可以要求他们开药吗? ”。

患者个人买药的行为,医院并不是完全不知道。 一些医生认为这是禁忌话题,“违法”。 有些医生悄悄地把公益组织的联系方式堵在患者身上,希望他们能找到安全的购买途径。

在相似而不同的困境之前,他们做了同样的决定。 “如果有更好的做法,他们不会这样做,”陈果说。

失去顺序的代理购买

这样的药品流通市场,就像暗河一样,秘密无序。 直到去年电影《我不是药神》才上映。

这个社团里没有自称“药神”的人。 说好听点,叫代购,不好就叫药店,“倒药”。

与杨乐见面的那天,被媒体称为大连版“药神案”的代购案二审开庭。

“判了几年? ’他举目无亲地喝了一口咖啡,不由得问道。 杨乐曾经是代购军的一员,现在已经“登陆”了。

他隐约感觉到电影上映后,药店多了起来。

随之,代购队伍越来越鱼龙混杂。

找到代购不容易。 百度贴吧。 很多代购混在病人中间,留言,借机销售。

先注册一个大的假患者,说自己吃免费的药身体会很差,然后用小号和帖,含蓄可以购买进口药。

“酒吧里有很多药店假扮成酒吧朋友买药。 ”。 管理者的提示挂在布告栏醒目的位置。

果然有人被骗了。

一位病友在贴吧上意识到代购“鸡蛋娃娃”,纷纷通过微信向对方转了4560元的药费,但对方迟迟未发货,经询问后被对方拉黑。

这样受骗的经历,不仅仅是一个患者。 但是,出于对隐私的考虑,很少有人报警。

薛睿的朋友也招募了。 代购是论坛上认知的陌生人,3000多张药费被微信转发,很快被黑化。

比受骗更糟糕的是买假药。 管理者晒黑了一个例子:患者吃代购药并不会降低病毒数量。 给药片检查,完全没有抗病毒成分,是提高免疫力的药。

吴昊提醒说:“海外流出的抗艾药品非常少量,注定只有部分患者可以购买,有购买假药的风险。”

风险不止一个地方。 “鸡尾酒疗法”没有暂停按钮,一旦启动,就需要终身治疗。 能否按时、按量严格服用,决定了治疗的成败。 但是,唾手可得的代购药物,给治疗带来了不确定性。

有人离开医嘱,自己停药,换药。 年春节前夕,一位病友手头拮据,打算暂时花“降级费用”,换成更便宜的药吃一段时间。

另外,人盲目跟风。 我有个朋友问薛睿,听说美国又开了新药,要换药吗? 薛睿遗憾地说:“艾滋病药物不是电子产品,不需要追求最新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吴昊说:“经常换药,最坏的结果是对所有药物都产生抗药性,最后没有药。”

是免费的还是参加医疗保险

据估计,艾滋病传入34年后,中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近125万人。

一万人中有九人。

过去十多年,中国已经在艾滋病防控上投入了大量资源。 光是向感染者提供免费的治疗药物,费用就相当大。

年,妨碍薛和免费治疗的门槛——cd4的数值限制被取消。 在“发现即治疗”的理念下,即使新发现感染者cd4,也可以立即接受免费治疗。

抗新药至今仍能经由国家药监部门的“绿色通道”,加速进入中国。

医疗保险也为艾滋病药物打开了大门。 年,刘畅和薛睿长期服用的利匹韦林(中文名:恩临)被纳入了国家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报销后,利匹韦林从每箱1200元降至最低100元,可与泰国80元左右的价格媲美。

但这只是开始。 对许多朋友来说,什么时候能买到医疗保险药是个未知数。 两年过去了,只有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深圳等少数城市的患者可以通过医疗保险购买利匹韦林。 河南、云南等艾滋病高发地区尚未纳入医疗保险。

“艾滋病人的跨境寻药之旅:唯一寄希望于政策调整”

在落地的城市,并不是所有医院都有推进的积极性。 以北京为例,目前4所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中,只有佑安医院可以用医疗保险购买利匹韦林。

定点,也意味着绑定。 此前在地坛医院选择定点治疗的感染者,无法前往佑安医院通过医疗保险购买利匹韦林。

除此之外,病友还有更深的考虑,因为社会对艾滋病的歧视和隐私泄露事件时有发生,用医保取药,可能会留下记录,暴露身份。

这些患者无法左右,环环相扣。 他们将希望寄托在“冬眠”上的国家免费药物目录——从——2007年至今,该目录没有调整,踢出了副作用严重的司他夫定等药物。

对他们来说,修订免费药物目录,加入越来越多的新药是理想的结果。

“过去是资源匮乏的时代,免费的药物是我们唯一的稻草、生命线。 ’刘畅曾是免费药物政策的受益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副作用越来越明显,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诉求。

这部分人,数量可能还会增加。 “随着终身抗病毒治疗的宣传和患者人群的老龄化,抗病毒治疗的毒副反应问题越来越突出。 ”。 在去年的艾滋病公益沙龙上,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性病艾滋病门诊主任孙丽君言辞亲切。

刘畅这样认为:“如果能及时调整国家免费用药目录,满足副作用明显的群体用药的诉求,将与时俱进。”

但是,陈果认为对政府来说可能很难。

国家艾滋病治疗专家组的一位专家表示,专家组为了比较目录是否调整已经讨论过多次,药品价格谈判不当,财政资金支付能力有限,可能是阻碍目录更新的首要原因。

根据现有的免费目录,政府承担的药物支出每人每年在2000元以上,如果将特威凯等新药物添加到目录中,费用将激增到5000元以上。

接受免费治疗的艾滋病感染者还在持续增加——从年的17.1万人到年的61万人。

“任重而道远”这是5月的第三个星期天,陈果叹了口气,沉默了很久。

每年的这一天是“国际艾滋病蜡烛纪念日”,世界100多个国家在纪念活动中点亮蜡烛灯,缅怀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们。

过去的一年,艾滋病在中国夺走了18780人的生命。

在大家熟悉的首都机场国际出发大厅,薛和将再次展开他去泰国的旅行。 他保持每年一次的频率,往返于北京和曼谷。

刘畅掏出手机,打开代购的微信对话框,约定下一个利匹韦林订单。

在目前的上海浦东新区,写着“不能在中国大陆销售”的抗艾药品,相继运往东南亚和非洲,经由秘密的药品流通市场回到中国。

标题:“艾滋病人的跨境寻药之旅:唯一寄希望于政策调整”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1735.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