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雍正加笔篡改"传位遗诏"挤走了十四弟?真相来了”

“雍正加笔篡改"传位遗诏"挤走了十四弟?真相来了”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1-03-02 18:57:41阅读:

本篇文章1689字,读完约4分钟

直到最近的展览会,这个“千古冤案”终于得到了确定的答案。

《康熙传位遗诏》(复制品)图来自北京晚报

《九子夺嫡流》是清宫剧永远不可避免的重头戏。 康熙六十一年,69岁的康熙皇帝还没来得及宣布皇位继承人,就在北京西郊顺利的春园突然去世了。

他驾崩7天后,皇四子胤禛在《康熙遗诏》中登上皇位,成为雍正皇帝。 但是康熙生前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的提名,因此关于“雍正篡位”的各种传说悄然流传。

许多推测之所以受到质疑,是因为《康熙遗诏》是清朝历史上第一部书面遗诏。 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完全不可思议,皇子们也很惊讶。 争斗中最不积极的胤禛对最后一个人笑了笑,原来掌握胜券的14个哥哥惨败。

在众多相关影视作品中,胤禛继承王位的过程很有戏剧性。

有其中最流行的版本。 根据故事情节,雍正改变了康熙留下的遗诏,加上其中的“传位十四子”一画,改为“传位四子”,成功推开十四弟成为皇帝。

图为央视《国家宝藏》

这个桥段在影视作品中的出现频率极高,香港亚视的电视剧《满清十三皇朝》、台湾的《雍正小蝶年尧》或者内地的《步步惊心》都有相应的演绎,很多观众对此深信不疑。

在《步步惊心》中,四阿哥被问到是否要伪造遗书

中国信息网5日报道,最近《康熙传位遗诏》(复制品)出现在北京市档案馆的“中国档案珍品展”上。 关于雍正亲笔将“传位十四皇子”窜改为“传位四皇子”的民间传说,遗诏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这个遗诏是满汉蒙的三种文案,写在长1.5米、宽0.8米的卷轴式黄色宣纸上。

遗书有汉字1700多个字,文案共有两个,第一部分首要讲述了康熙在位60年的丰功伟绩。 据考证,这部分文案在康熙五十六年就已经写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在上述遗诏中总结了自己的一生,说:“皇帝不好。” “几十年来,全心全意努力,就像一天,能概括出这‘辛苦’二字吗? “为你工作的人过了一生都不休息的日子。 ”

第二部分是遗诏的核心,宣布皇位继承人。

关于传位,他写道:“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深肖朕躬,必继承大统,萧继朕即位,即皇帝位……”。

图中新网

这个遗诏是用满汉蒙的三种文案写的,所以不存在“传位十四子”和“传位四子”这样的词。 即使有人改变汉文,也不能改变满文或蒙文。

更何况,过去的“十”和“于”都与现代的简体字不同,并不是单纯的笔画就可以了。

北京市档案馆的展览会上到处展示着王贞。 这部遗诏可以说明,雍正暗中修改遗诏只是民间的谣言,他的继承人是合法的。

以前写“于”写“于”

终于解开了谜底,雍正说:“洗清冤屈”。

网友说,影视作品盲目认为“杀人不偿命”,不仅将雍正“魔改”杀父篡位,还天天恋爱,误导观众,不尊重历史。

除了《康熙传位遗诏》之外,“中国档案珍品展”上的兴趣展品不止于此。

孙中山题词的手迹——《博爱》与中山陵档案。 中国现在保留着最完整、形成年代最久、尺寸最大的古代世界地图——“大明混一图”,最早描绘了非洲的世界地图。

另外还有相当于王室家谱的“皇室玉牒”、清军入关前的满文木牌、相当于清代“身份证”的绿头牌、红头牌等。

这些珍贵档案的背后,也和《传位遗诏》一样,隐藏着尘封的故事和历史。

大明混一图来自北京晚报

“据统计,截至年底,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藏书7亿5千多万卷。 ”王贞说,这次选择的展品包括唐、元、明、清、近代的珍贵文件。

它们记载了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证明了某些历史事实、记载了鲜为人知的秘闻,记录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人的生活仿佛也跨越了千年之时空,展现在人们面前

展出的50多组200多件文件来自全国30多家档案馆,均被收录在《中国文件文献遗产名录》中,部分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世界记忆名录》,发信物是无价之宝。

由于文件的特殊性,展品不是原创的,而是复制品。 每周一到周六,市民可以用身份证免费参观,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何鸿燊捐赠圆明园马首与6尊兽首铜像一起展出

2019年11月,何鸿燊决定将马首铜像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 现在,包括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在内的6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正以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

标题:“雍正加笔篡改"传位遗诏"挤走了十四弟?真相来了”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0880.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