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智能电视生态竞争加剧 企业且行且“撕”

智能电视生态竞争加剧 企业且行且“撕”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0-08-19 06:13:01阅读:

本篇文章1676字,读完约4分钟

在互联网领域经常发生的“口水战”现在已经蔓延到了彩电行业。

“公众说公众是对的,老太太说老太太是对的”,双方的眼泪不断地拿出新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然而,笔者认为,这似乎是企业之间的斗争,但背后是国内智能电视的发展和各厂商对电视生态市场的争夺。随着电视生态其他领域的不断成熟,未来智能电视的生态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电视产业的市场竞争才刚刚开始。

智能电视生态竞争加剧 企业且行且“撕”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彩电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并且趋于高端化、大屏幕化和智能化。根据中意康研究所的数据,2015年智能电视零售量的渗透率为72.3%,55英寸及以上的大型产品渗透率达到96.2%。智能电视将覆盖未来所有的电视产品,这将改变人们的客厅娱乐。

智能电视生态竞争加剧 企业且行且“撕”

市场:“价格战”难以持续。未来,我们应该以质量取胜

在第五届中国电网采购高峰论坛上,发布了一组数据:从2012年到2014年,三年内电视机平均尺寸分别增加到37英寸、40英寸和42英寸,单价分别为3479元、3576元和3456元,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在此背后,乐视、小米等互联网公司进入了制造领域,以内容收入弥补硬件低价的方式火上浇油,颠覆了原有的价格体系。

智能电视生态竞争加剧 企业且行且“撕”

乐视推出的s40air l套餐价格为1579元,其中硬件费499元,两年全屏幕会员服务费980元,三星面板费100元。然而,目前市场上40英寸电视屏幕的价格超过了1500元。在这种“疯狂烧钱”的模式下,预计企业将连续两年亏损。

2015年网络电视的流行并非偶然

数据显示,2013年和2014年,乐视超级电视分别售出30万台和150万台。财务报告显示,2013年乐视致新实现营业收入7.2亿元,营业亏损6816万元;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营业亏损5亿元。

对于网络电视的烧钱模式,酷开董事长王治国曾经说过,“这种情况不能持续太久,最终消费者会为此付出代价。”他认为“伪生态”网络电视的目标是通过不断抛出生态和故事来不断获取资本投资,但靠烧钱维持伪生态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智能电视生态竞争加剧 企业且行且“撕”

今年年初,乐视小米的“面板纠纷”不仅是乐视和小米两种不同生态模式之间的纠纷,也表明互联网品牌更加注重自身质量,亏损业务不会持续太久。未来,网络电视应该向高质量、高端发展。

分析:彩电市场低迷,未来内容盈利或趋势

自2013年以来,互联网公司开始进入彩电行业,并迅速成为热点,对传统电视制造商造成了新的冲击。2013年5月,乐视推出了自己的超级电视品牌,9月,小米推出了小米电视。如今,新的互联网品牌仍在涌入电视领域,如大众电视、微鲸电视等。到目前为止,国内网络电视品牌的数量已经增加到13个,而且还有后来者。

智能电视生态竞争加剧 企业且行且“撕”

事实上,中国的彩电市场已经属于股票市场。彩电年销售量约为4000万台,近两年来这个市场的容量仍在萎缩。随着网络电视企业数量的增加,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

根据Avi云网的监测数据,在猴年春节促销期间,国内彩电市场小幅下跌2.1%;其中,网络彩电市场同比增长32%,占25%,大型电视机销量持续上升。

面对国内市场的增长瓶颈,本土彩电企业纷纷转型。智能电视的普及带来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内容盈利,这是未来彩电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行业:竞争激烈的企业应该学会两条腿走路

业内人士认为,在网络电视“眼泪秀”的背后,网络电视行业的竞争正在加剧。如今,互联网品牌多达15个,但业内人士预测,2016年只有5个品牌能够存活。

绝大多数互联网品牌对彩电市场过于乐观。随着网络电视企业数量的增加,市场竞争变得更加困难,企业的生存压力也更大。如果网络电视想要生存,它需要抢占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像乐视一样烧钱,酷开品牌也依赖创维在背后给予大力支持。

智能电视生态竞争加剧 企业且行且“撕”

中国网络营销网络学会专家成员洪世斌认为,互联网品牌之间的内容之争只是智能电视生态的一小部分,只是开始。随着老牌彩电厂商、互联网巨头、游戏教育等巨头的不断合作与发展,老牌彩电厂商基本上开始两条腿走路:内容服务+硬件收入。电视企业应该在增加更多高质量内容的同时,保证企业有合理的利润并开展积极的竞争。

标题:智能电视生态竞争加剧 企业且行且“撕”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5736.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