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海归”还是“土龟”

“海归”还是“土龟”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0-08-15 04:54:02阅读:

本篇文章1531字,读完约4分钟

“海归”一词是近年来出现的。改革开放之初,出国留学的人不多,大部分留学归来的人被称为“留学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中国人出国留学已不再新鲜。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内吸引力越来越大。特别是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也吸引了更多的海外留学生回国。“海归”一词应运而生。

“海归”还是“土龟”

事实上,“海归”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术语。概括地说,那些在海外学习和工作过,现在又回到中国的人可以称为“海归”,甚至包括那些已经获得海外公民身份,必须获得工作许可证才能在中国工作的中国人。我们在这里谈论的“海归”仅限于在海外学习和工作过的中国人,现在在中国工作,将来可能不会回去

“海归”还是“土龟”

在20世纪90年代,出国留学仍然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2年底,有58万多人在中国留学,15万多人回国,超过了1847年到1978年在中国留学的总人数。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海归比例逐年上升,近两年达到了40%的年增长率。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国内人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海归”还是“土龟”

目前,回返者的供应往往超过需求。过去,人才稀缺,很少有人回国,这刺激了大量的人出国留学。既然有更多的人回来,价格自然会降下来。然而,还应该指出,有经验和有才华的返回者仍然很受欢迎,企业为他们提供数百万年薪的情况并不少见。

“海归”还是“土龟”

分析“海归”的特点,有助于全面理解“海归”。从海归的长处来看,我们首先应该提到他们的语言能力。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海归”都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因为他们已经在国外呆了很多年,这给外国公司的工作增加了很多。目前,外国人在许多外资企业中担任中高层职务,外国人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现状不会发生根本变化。这样,与外国老板的顺利沟通有利于促进工作和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第二,海外经验也将对海归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产生影响。因此,在文化上,他们可以对外国人有认同感,这加强了与外国经理的沟通,使他们能够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事实上,就交流而言,一家具有国际背景的公司或一家致力于全球化本身的公司需要能说一口流利外语、了解国际公认的商业规则并熟悉海外业务的人,这样它才能迅速传播开来,文化壁垒也日益减少。在管理理念方面,大多数公司开始重视员工培训,各种培训不胜枚举,这可以促进当地员工素质的提高。一些合格的企业也不惜代价将核心员工送到海外接受培训。可以看出,“海归”的原有地位正在丧失。相反,他们的弱点开始出现。

“海归”还是“土龟”

具体而言,"回归者"的心态限制了他们的发展。首先,他们认为自己花了很多学费去国外学习,所以应该尽快收回投资,自然应该高价出售。事实上,根据一些人的分析,当一个公司考虑一个职位的薪酬时,根据职位本身的价值而不是根据某人的特殊背景来支付薪酬是合理的。在美国,公司不会因为你是外国人就给你歧视性的工资。不可否认的是,几年前,一些公司将海归的工资个性化,这使得他们的工资远远高于其他员工。即使现在,许多公司仍在这么做,但这不是一个长期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应该为人才的真实水平而不是个人投资买单,劳动力市场的成熟必然会真实反映海归的价值。

“海归”还是“土龟”

其次,由于优越的心理,“海归”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在公司里似乎格格不入,从而影响了他们与同事的相处甚至团队合作。对于企业来说,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对企业文化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公司会越来越多地考虑公平问题,这显然不是公司愿意看到的情况。因此,在招聘“海归”时,公司开始犹豫。

“海归”还是“土龟”

第三,这也是对海归的严重伤害。从国外对“海归”的研究来看,有些领域过于前沿,目前国内还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职位。这种情况使得“海归”的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在回国之前,“海归”必须对该行业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有一个很好的了解。

标题:“海归”还是“土龟”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833.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