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跨国公司何以成污染大户?

跨国公司何以成污染大户?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0-08-15 03:49:01阅读:

本篇文章942字,读完约2分钟

据报道,自2004年以来,中国已有33家知名跨国公司因非法排污被当地环保部门曝光,其中包括2006年的5家“财富500强”企业,如松下电器投资的上海松下电池有限公司;长春百事可乐公司,美国百事公司的子公司;雀巢上海饮用水有限公司,雀巢瑞士分公司。已经证实,这些跨国企业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污染物和废水的过度排放”。(消息来源:《南方周末》,10月26日)

跨国公司何以成污染大户?

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已经暴露的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污染者。例如,德国诺埃尔起重设备有限公司投资的一家企业因投产时没有污染控制设施,造成严重污染,被列为福建省监管企业。又如,2005年,英国彩车集团在中国的子公司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污染企业之一。独资企业日本雅马哈发动机有限公司因“电镀生产线的环境安全隐患”而成为株洲市监管的20大“污染大户”之一。

跨国公司何以成污染大户?

一开始,这些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时,都标榜自己是世界上“最干净”和“最干净”的企业,执行世界上最严格、最科学的“环保标准”。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它已经“转变”成一个“污染者”,甚至是一个“大污染者”,严重污染了中国的环境。原因是什么?根据笔者的分析,首先,跨国公司缺乏应有的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这些企业在中国可能做得很好,但当他们来到其他国家时,却不顾环境保护,甚至肆无忌惮地排放污染物,这是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跨国公司,无论在哪个国家建厂,都应该牢记并遵守自己的环保责任和义务,而不是“在淮北发展就变橙为枳”。其次,我们的环境监测和执法努力薄弱。在一些地方,外国公司对非法排放污水很宽容,他们害怕依法监督和处罚,担心严格的控制会“吓跑”外国公司。第三,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少数跨国企业故意将污染项目和产品转移到中国市场,而中国的环境准入门槛较低,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此外,少数地方“急于吸引投资”,不惜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引进污染企业来吸引投资。

跨国公司何以成污染大户?

为什么这些跨国公司在到达中国时,不敢违反本国的法规,公开“制造污染”?这说明我们的法律监督是“薄弱”的,不到位。要遏制跨国公司在华造成的污染,关键是要完善环保准入制度,将污染拒之门外。同时,要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必要时予以关闭。

标题:跨国公司何以成污染大户?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768.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