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节能减排的硬功夫
本篇文章2408字,读完约6分钟
一是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和考核体系;第二,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盲目增长;第三,重视基本建设,加强污染防治;四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五是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第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第七,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八是组织“全国节能减排行动”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今年的节能减排综合工作计划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的经验是,我们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子孙后代有使命感,把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实现协调发展、节能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家园。
要将这一理念转化为我们的工作理念,将工作理念转化为工作实践,将工作实践转化为工作成果,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中国是一个能源短缺和严重浪费的大国。众所周知,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7.7%和7.1%,储量丰富的煤炭仅占世界总量的58.6%。根据目前已探明的剩余可采储量,中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可采寿命分别只有80年、15年和30年,而世界平均为230年、45年和61年。可以看出,中国的差距令人担忧。此外,我们对资源的浪费也是惊人的。中国钢铁、电力、水泥等高能耗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发达国家高20%;中国矿产资源年总回收率为30%,比发达国家低20%;中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5%-20%。中国单位产值能耗是美国的3.9倍,是欧盟的4.3倍,是日本的8.1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对中国来说,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第二,我们应该明确指出,我国的生态破坏是严重的,必须予以解决。尽管中国近年来采取了许多措施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但去年的减排目标并没有完成。目前,中国大约五分之一的城市有严重的空气污染。约70%的河流和水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大约三分之一的国家受到酸雨的影响。近五分之一的土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大约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水土流失;90%以上的天然草地已经退化。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在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6个。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和能源消耗引发的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要求我们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切实转变粗放型发展模式,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避免走靠能源和环境来维持经济高速发展的老路。
第三,要明确节能减排不仅与环境密切相关,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事实证明,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的任务将更加繁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并涉及空气体污染和生态恶化。其中,空气污染是中国能源消费对环境影响的主要表现。燃煤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最大污染源,烟尘污染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目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废气排放将日益成为空城市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问题。能源的大量使用,在排放大量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同时,也给节能减排带来了许多难题。此外,中国不仅能源短缺,而且结构不合理,清洁能源较少。世界能源结构是煤炭仅占26%,石油和天然气占64%,水电和核电占10%;在中国,原煤占76.7%,原油占11.9%,天然气仅占3.5%,这也给减排带来了巨大压力。
第四,明确节能减排的基本措施,形成整体合力。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以保障人民环境权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全面推进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强化环境法治,提高监管能力,制定相关政策,全面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着力解决涉及人民根本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推进资源节约。具体到节能减排,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努力寻求突破:
一是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把节能减排作为考核地方政府领导政绩和中央企业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实行节能减排责任制。
第二,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盲目增长。重点控制“两高”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管理,严格控制土地和信贷两个关口,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
第三,重视基本建设,加强污染防治。重点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第四,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通过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技计划和基金,将节能减排相关科研工作作为支撑重点,支持一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
第五,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研究完善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税收支持政策,建立健全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体系。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引进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研究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第六,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做好《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的修订、制定和实施工作,为实施节能环保监管体系提供法律依据。
第七,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形成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开发新能源,全面实施清洁生产。
第八,组织开展“全国节能减排行动”。调动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节能减排成为每个企业、每个单位、每个社区、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标题:做足节能减排的硬功夫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365.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不让“系统节能改造”掺假
下一篇:以绿色理念攻入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