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谷:在传统文化中挖掘时尚爆发力
本篇文章1983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已经延续了五千年。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孕育了无数精美的艺术品,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华民族应该更好地发掘和利用五千年文明中蕴含的优秀传统审美艺术。
近年来,一些中国式的创新和诠释逐渐出现在服装设计中,中国元素的不断呈现为中国传统文化找到了一个时尚(微博)的出口。无论是唐装的时尚、中式的流行,还是京剧的复兴,都足以证明传统文化在时尚界的影响力和爆发力。用传统文化诠释现代时尚可能是中国本土品牌未来的突破口,而正在崛起的红河谷是这方面的探索者和先锋。
中国首家行李文化主题博物馆揭幕
2012年底,在第十二届中国(狮岭)皮具节上,国内首家箱包文化主题博物馆——华夏箱包文化历史博物馆隆重揭幕。
华夏箱包文化历史博物馆由红古集团建造,拥有四个展厅:箱包历史、600年传奇、包容世界和品牌前景。旨在挖掘、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学,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复兴做出贡献,并以品牌的力量重建民族自信心。
这不是红古第一次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早在2009年,宏谷就投资建设了中国第一个皮革博物馆——束河鞋匠历史展厅。作为新一代的民族皮具品牌,红古一直致力于探索皮具文化,传承优秀的民族工艺,寻求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的契合点。宏谷董事长邓申伟说:“中国行李文化是中华民族一份极其珍贵而又迫切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传承皮具文化的历史是红古人始终不渝的追求。”
博物馆是为了学习、教育和传播的目的而收集、收集、展示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物品的地方。作为一个企业,你是如何做这样的事情的?人们不禁会想。“我们不仅考虑企业本身的利益,而且作为一个中国企业,除了自身的经营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对整个行业和社会的责任。”红古董事长邓申伟回答。
经过十年的不断探索和拓展,宏谷迅速提升了从R&D到设计、生产、销售的整个产业链的有效整合,完成了全国范围的渠道建设。然而,红古的商业地图离这里很远。宏谷集团董事长邓申伟表示,宏谷应该抓住历史机遇,打造“中国皮革品牌”,成为一个有灵魂、有能力、有信念、有爱心的民族企业。
基于这一愿景,宏谷一直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努力传承中国箱包文化。每个系列的皮包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时尚特色。它将当季国际时尚潮流融入主题元素,进行研发设计,使传统美学充分发挥皮包的时尚配饰。
除了投资新的皮革博物馆,红古还积极参与各种时尚活动。在最近举行的以“中国元素举世瞩目”为主题的中国皮革时尚盛会上,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时尚元素的红古产品光彩夺目。
中国皮革时尚圣典
几天前,中国皮革时尚晚会在广州海心沙隆重举行。随着英雄和明星的聚集,中国皮具行业的新星纷纷涌现,时尚巨星郑秀文、许志安、陶喆、萧亚轩等。他们也用心歌唱,精彩的表演将盛大的仪式推向高潮。
以时尚的名义,这次活动帮助中国皮革行业树立了行业标杆。这是一个时尚活动,也是皮革产品的时尚展台。这个盛大的仪式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元素,国际模特出现在红地毯上的红河谷时尚手袋充满了东方魅力。
国际模特红地毯展示
背景准备
时装模特亮相
红河谷手袋的外观很棒
红古大袋助郑秀文表演
当载歌载舞的时候,一系列的大型手袋,如“飞天”、“青花瓷”、“窗花记”等,从红古的经典风格中脱颖而出,让人眼前一亮。这种灵活的宣传方式也是此次红古时装秀的一大特色,它使产品及其文化以一种微妙的方式触及观众的心灵和情感。
文化是产品的核心,产品是文化的载体。与传统的鞋、帽、服装相比,由于工业规模生产技术等问题,我国的皮包产业发展相对较晚。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皮具生产企业和产量规模已经提升了几个数量级,独立的皮具品牌也慢慢走上了舞台。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强调传统文化与时尚的结合是一个非常创新的切入点,可以提升产品的文化底蕴,并以品牌的力量影响市场和行业;第二,由于文化上的 联系,它可以缩小产品与国内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距离;第三,借助中国和东方文化的复兴趋势,我们可以进入海外市场。在这三点上,宏谷的实践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其设计也与香港、意大利等设计师和设计机构进行了合作,其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产品已经走出国门,出口国外。
“从西方的角度看中国的元素可能是另一种境界和另一种美。”正如红河谷皮革总经理张洋所说。从传统文化中发掘出来的时尚不是一句诗,也不是龙秀凤的一个雕刻。在设计中,它不仅仅是一堆花、鸟、鱼和昆虫。在品牌建设的道路上,这是一种思维和行为的改变。中国的新兴品牌应该充分利用中国元素,继承中国文化,最终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在传达中国文化的同时满足消费者的时尚需求,最终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
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时尚突破点,塑造品牌,这是一个伟大的想象。我相信这是红古探索传统审美文化与时尚结合的开始。我希望并祝愿本土品牌红古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好,走上一条全新的品牌发展之路。
标题:红谷:在传统文化中挖掘时尚爆发力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1509.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生态园区受追捧 环保产业待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