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0年中国人口趋势:光棍潮来袭 2年后深度老龄化”
本篇文章5590字,读完约14分钟
图片来源/图虫
摘要
1、人口预测模型的简要介绍。 leslie模型进行了两个主要的预测,一是利用各年龄组的死亡率推测下一年的人口结构,二是利用女性的出生率推测每年新出生的男女婴儿数量。 推测中,考虑了不同年龄阶段、教育程度的女性生育意愿的差异,也考虑了死亡率的经时变化。 要推算采用的结构数据,首先来自国家统计局每年1%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2、趋势1 :最快十年后,中国总人口目前呈负增长。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占有率也逐渐下降,印度的人口数量有望在五年后的2024年超过中国。
3、趋势二:中青年加速减少,高峰期每年超过数千万。 今后五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每年减少300万人以上,2028年至-2039年间,年均减少数将超过数千万人。
4、趋势3 :二胎影响过去,新生儿很快突破1300万人。 今年我国的新出生人口预计将下降到1400万人左右,5年间大致率将低于1300万人。
5、趋势4:2年后进入深度老龄化,接近2050年或日本。 我国在2037年达到日本现在的水平,到2050年接近日本当时的老龄化水平。
6、趋势5 :结婚率持续下降,“光棍子”的数量增加。 年我国15岁以上未婚男性比未婚女性多4000万人,出生性别比失衡最严重的一代还没有大量进入婚姻市场,未来的结婚率将会进一步下降。
7、挑战与机会并存,应对措施刻不容缓。 长期人口趋势的一些变化,持续给中国经济增长率带来压力,其可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尽快做好政策准备和反映。 但是,在挑战的背后,老龄化对养老、医疗等相关领域的诉求增加,也有“单身热”产生“单身经济”诉求的结构性机会。
1
人口预测模型的简要介绍
我们的人口预测使用的是经典的leslie模型,该模型是澳大利亚学者leslie于1945年首次提出的,是考虑到生物种群年龄结构的离散模型,也广泛用于人口预测中。
总结leslie模型,实际上进行了两个主要的预测,第一个是利用各年龄组的死亡率推算下一年的人口数量。 例如,如果今年60岁女性的数量为800万人,死亡率为0.4%,则第二年61岁女性的数量为800*(1-0.4% )万人。 所以,只要知道不同年龄阶段的男性和女性的数量,以及对应的死亡率,就可以推测今后每年各年龄的男性和女性的数量。
图表:年我国不同年龄阶段男女性死亡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leslie模型预测的第二个方面是每年估计新出生的男女婴儿数量。 因为根据第一方面的推算,只能得到0岁以上的人口,但每年不能得到0岁以上的人口。 估算每年的新出生人口,首先需要计算各个年龄段的女性出生率,乘以各个年龄段的女性数量,合计起来就是每年的出生婴儿数量。 假设每年的新出生人口性别比率,则每年的新出生男性和女性人口数量。
另外,我们在估算女性出生率时,考虑了年龄阶段、教育程度不同的女性生育意愿的差异。 虽然很容易理解不同年龄的女性生育率有差异,但实际上很多研究显示,不同学历背景的女性生育率差异也越大,学历越高的女性生育率越低。 (在此必须事先声明。 我们纯粹是为了研究目的而考察这个问题。 我们非常尊重女性,希望没有性别歧视,不要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
我们利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的微观数据进行了验证,统计结果非常显著,初中学历背景的女性生育率平均为51‰,而研究生学历的女性生育率为48‰,比较不同年龄、不同学历背景的女性生育率后发现, 学历低,一方面接受教育压缩了女性的生育时间,另一方面,可能也对育儿价格的上升和生育观念的变化有影响。 针对未来女性的教育结构,我们根据女性的入学率、升学率和未来的教育计划进行了测算,并进行了合理的预测。
图表:年中国不同学历背景的女性平均生育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报告预测结果时,考虑了宽、窄两种口径的人口预测假设。 宽口径人口预测中,假设未来各年龄阶段的死亡率将逐渐下降,减少速度参考了现有学术文献的推算。 窄口径假设未来各年龄阶段的死亡率不变。 本文的报告以宽口径测算结果为主。
本文测算采用的微观结构数据需要证明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年1%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2
趋势1 :
最快十年后,我国总人口将出现负增长
根据死亡率下降的乐观情况预测(宽口径),中国大陆总人口在2035年达到14.51亿的历史高点后,将出现趋势性负增长。 但是,根据死亡率不变的窄口径预测,达到历史最高点的时间将在2027年,人口将达到14.31亿。 所以综合评价,未来10年,我国总人口将呈趋势性负增长。
我们对总人口的两个预测结果介于联合国宽、窄两个预测口径之间,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预测结果的鲁棒性。
图表:-2050年我国人口预测数(亿)
资料来源:联合国、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随着我国总人口增长放缓和负增长,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印度预计5年后的2024年将超过中国。 我国人口在全球的占有率也将逐渐下降,从近20%下降到本世纪末的10%以下。 当然这个预测还很遥远,几十年间许多政策的调整,真实的结果可能与预测相差甚远,但我国人口占有率下降的趋势已经开始了。
图表:联合国预测本世纪各国人口占有率的变化( % )
资料来源:联合国,中泰证券研究所
3
趋势2 :
中青年人加速减少,高峰期每年超过数千万人
以往的主题讨论了劳动年龄人口的一些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而且通过影响技术进步影响经济增长,因此许多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与趋势高度相关。 我国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每年达到10.06亿的最高点后,已经连续5年负增长,平均每年减少近200万人。
根据我们的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情况将更加严重。 今后五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减少300万人以上,除2024-2026年期间有所缓和外(由于1959-1961年自然灾害期间出生人数锐减),此后还将更加恶化。 特别是2028年至-2039年的10年间,我国每年将减少劳动年龄人口1000万人以上。 劳动年龄人口将持续负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将起到很大的牵引力。
图表: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4
趋势3 :
二胎的影响已经过去,新生儿很快就突破了1300万人。
工作年龄人口的减少,首要原因是与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每年的新出生人口大幅减少有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共经历了两代人的“婴儿潮”,第一代出现在60-70年代,特别是1962-1975年平均每年出生2700万人以上。 第二代“婴儿潮”在80-90年代,也就是第一代“婴儿潮”结婚开始生育的时候,例如1982-1997年每年平均出生2200万人以上。
但是,由于人口管理政策的实施、各种养育价格上涨等诸多原因,中国每年的新出生人口数量自90年代以后大幅减少,没有出现新的“婴儿潮”。 也就是说,应该从第二代“婴儿潮”结婚生子中出生的新婴儿出生高峰期并未如期到来。
这种直接的结果是,近年来,我国每年补充的15岁以上工作年龄人口减少,65岁以上非工作年龄人口数量增多,工作年龄人口开始减少。
图表:我国每年的新出生人口数量和预测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根据我们模型的预测结果,未来我国新出生人口将进一步减少,预计今年将达到1400万人左右,5年间大致率将跌破1300万人,很快将回到1100万人的低位。
新生儿数量减少与育龄妇女数量锐减有很大关系,据我们测算,我国15-49岁育龄妇女数量可能减少700万人以上(这个结果与统计局公布的结果一致),2019-2021年也每年减少600万人左右,特别是 此外,女性受教育水平提高、生育意愿下降等其他因素也带动着新的出生人口。
图表:我国育龄妇女的数量预测(亿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年10月全面开放的二胎政策,对生育的拉动期或已经过去。 由于我们的模型中没有考虑到突然放宽政策对出生率的影响,所以推算出的年新出生人口分别为1617万、1576万、1529万,这三年的实际出生人口为1786万、1723万、1523万。
也就是说,年和年的实际值高于预测值的部分,可以认为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宽对新出生人口的推动,但年两者几乎没有差别,证明了二胎政策开放的影响消失了。 为了增加新的出生人口,必须尽快制定鼓励生育的政策。
图表: -年实际出生人口和预测出生人口(万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5
趋势4 :
2年后进入老龄化,将于2050年或接近日本
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另一个首要原因是老龄化的加剧,并且在今后30年我国的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很快将进入深刻的老龄化社会。 根据国际通行区分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超过7%时,将达到14%,意味着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是一种深度老龄化。 如果超过21%,将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在我们宽、窄两种口径模型的测算下,中国老年人口所占比例2021年超过14%,即进入深老龄化社会,2031年超过21%,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图表:我国老年人口预测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老年人口的增加,不仅意味着我国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和经济总诉求的降低,还意味着养老负担的恶化。 据我们推算,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 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与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之比)从去年的0.17持续上升,到2030年突破0.3,到2042年突破0.5,到2050年接近0.6。 我国人口总抚养比将从现在的0.41上升到2030年的0.41,2040年的0.68和2050年的近0.8。
图表:,2050年中国人口结构为( %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大家可能对这些数字没什么感觉,但这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 让我再解释一下。 我国的养老金体制还是由现存款制( pay-as-you-go )主导的,也就是说,现在生存的老年人养老的钱来源于现在生存的年轻人支付的社会保障或税金。 一般来说,现在我们每个年轻人不仅要负担自己的支出,而且平均要负担0.41个老人或孩子的支出。 但是,2030年,每个年轻人平均负担0.5个老人和孩子的支出,2050年负担0.8个,负担将增加一倍。
从国际比较来看,最具代表性的老龄化国家是日本,目前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为27%,属于超老龄化社会。 按照我国现在的速度,我们将在2037年达到日本现在的水平,到2050年,中国将接近日本当时的老龄化水平。
图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有率( %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6
趋势5 :
结婚率持续下降,“光棍子”的数量增加了
我国人口面临的另一个漫长挑战是性别失衡。 通常,新出生人口的男女性别比率在1.02-1.07之间。 但从80年代初开始,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持续上升,在1996年以后的10多年间,保持1.2附近的高位,到“二胎”政策全面开放,新的出生人口性别比迅速下降至合理区间。
图表:我国多年来新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80后、90后、00后相继进入结婚年龄,适龄男性人数远远多于女性人数,必将影响我国的结婚率。 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当年的抽样调查数据,年全国15岁以上未婚男性比未婚女性多4000万人,其中农村地区更严重,占3000多万人,“农村剩男”确实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考虑到结婚市场的匹配、单身主义等,实际的最终单身人数可能会在4000万人以上。
事实上,正是出生性别比例失衡最严重的一代——1996年至年产人口还没有大量进入婚恋市场,如果这一代人进入婚恋市场,未来我国的婚恋率将进一步下降,“光棍子”的数量也将持续增加。
图表:我国各年龄阶段的“光棍子”数量(万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相关学术研究表明,过去10多年,性别比例失衡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因为在城市拥有住房可以提高男性在婚姻市场上的竞争力。 但从前面来看,结婚率进一步下降,新出生人口进一步减少,房地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人口因素反而成为房地产市场的牵引力,特别是中小城市的房地产,面临的风险更大。
图表:我国的结婚率已经连续第四年下跌(‰)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7
挑战与机会并存,亟待应对
长期以来人口趋势的一些变化,持续给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带来压力,其可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我们必须做好政策准备。 例如,放开限产的各种政策,尽快出台鼓励生育政策,延长退休年龄,进行教育、医疗、养老等行业的相关改革,增加供给。
但是在挑战的背后,也有一点结构性的机会。 例如老龄化以后,对以前流传的耐用品领域的诉求减少,经济整体增长放缓,但对养老、医疗等相关领域的诉求增加。 1990年以后,日本进入老龄化加速阶段,医疗支出占日本居民支出的比例从1.7%迅速上升到2.7%,日本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也从20%上升到33%。
图表:日本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占有率( % )
资料来源: 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本费用结构及储蓄率( % )
资料来源: ceic、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同样,例如“光棍潮”的出现,可能会促使人们诉诸“单身经济”,宠物、网红等领域可能是受益行业,另外,有些领域还与单身集团的设计开发产品进行了比较。
最后,本文的测算模型没有考虑政策大幅波动对生育率的影响,如果政策调整,测算可能会导致预测结果不稳定。 但是,总体来说,人口问题比时间长,影响因素也多,复杂,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迅速变化的。
标题:“未来30年中国人口趋势:光棍潮来袭 2年后深度老龄化”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2315.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