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资讯 > “成千上万级机场竞争力一窥:京沪穗国内通达性最高”

“成千上万级机场竞争力一窥:京沪穗国内通达性最高”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网作者:郑衣冠更新时间:2021-03-11 19:03:59阅读:

本篇文章1554字,读完约4分钟

《国内上千级机场竞争力指数报告》

年北京首都机场航线盈利能力最强,浦东机场的国际-国际及整体通达性最高。 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是国内通达性最高的三个机场。

6月19日,澎湃情报( thepaper )记者从2019年民航趋势论坛获悉上述消息。 《国内上千个级机场竞争力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论坛期间正式发布,该报告综合了飞常准、ota及民航局等各方面的数据,飞常准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郑洪峰围绕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

“成千上万级机场竞争力一窥:京沪穗国内通达性最高”

“[/k0/]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航空空客流量增加,机场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快速发展压力。 ”。 郑洪峰表示,2019年航空空运输快速发展面临新挑战,国内许多数千万级机场吞吐量负增长,全球许多大型机场货运量减少。 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枢纽机场的竞争力,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成千上万级机场竞争力一窥:京沪穗国内通达性最高”

此次报告对载客能力、中枢通达性能力、航线价值、运行效率、机场快速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匹配程度等数据进行了解读。 郑洪峰表示,这份《报告》旨在建立越来越多的维度,反映机场真正快速的发展水平,支持和推进机场精细化管理和合理竞争。

“成千上万级机场竞争力一窥:京沪穗国内通达性最高”

在承载能力方面,此次报告通过计算机场各时刻的执行率、机型、客座率3个指标,得到了机场各时刻运输旅客量的期待,反映了机场各时刻的承载能力。

其中,北京首都机场是国内载客能力最强的机场,其总时刻乘客和国内时刻乘客均位居第一。 虹桥机场国际和地区航线数量少,且大多有宽体飞机飞行,因此其国际和地区时刻的客流量远远超过其他机场。

在中枢通达性能力方面,此次报告通过计算机场平均每天可换乘航班的对数,比较机场航班的衔接性,反映了机场作为中枢的通达性能力。

其中,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是国内通达性最高的三大机场,首都机场国内—国际通达性最高,浦东机场国际—国际及整体通达性最高。

关于航线价值,此次报告将航空空企业的客户公里收益概念与机场层面对应,计算机场各航线的收入水平和市场规模大小,反映航空空企业在该机场运营航线上的时间价值。

其中,首都机场航线盈利能力最强,整体票价指数高于其他机场。 虹桥机场国内和国际票价指数均排名第一,但国际客流量少,整体票价指数低于首都机场。

关于机场运行效率,此次报告通过综合考虑机场生产投入比指数(即计划航班量与高峰容量之比)和航班的正常性,反映了机场的运行效率。

其中,西安机场运行效率和放行正常率最高,前十大机场除虹桥外,生产比例指数超过95%。

另外,为了注意几千万级机场的快速发展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匹配程度,本次报告采用城市gdp、常住人口等经济人口和机场业务指标,体现了机场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匹配程度,机场快速发展相对于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滞后

“成千上万级机场竞争力一窥:京沪穗国内通达性最高”

在国内数千个级机场中,三亚、海口机场协调快速发展指数突出,即与经济人口同级地区城市相比,代表着三亚、海口的机场吞吐量居领先地位。 北京、上海、昆明、西安、厦门、乌鲁木齐、贵阳、兰州、珠海机场的快速发展水平也略领先于所在地区的城市社会经济水平。 重庆、天津、宁波、石家庄、温州、合肥等机场的快速发展水平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成千上万级机场竞争力一窥:京沪穗国内通达性最高”

在竞争力指数的最终得分方面,37个国内数千万级以上的机场,大部分机场得分集中在5-6分,18个机场得分为5分。 机场竞争力指数平均分为6.12分,其中16个机场得分高于平均分,21个机场得分低于平均分。 北上广三个机场的竞争力相对于其他机场拉开了明显的差距。

“成千上万级机场竞争力一窥:京沪穗国内通达性最高”

另外,按照同样的标准提醒港澳台机场,香港机场和台北桃园机场得分均超过10分,澳门机场总分也相当于国内前十的水平。 郑洪峰表示,由于港澳台机场门票收入部分不足,结果有一定偏差,但相对港澳台机场,国内数千级机场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

“成千上万级机场竞争力一窥:京沪穗国内通达性最高”

标题:“成千上万级机场竞争力一窥:京沪穗国内通达性最高”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1705.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