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人的比基尼,就是夏天的光膀子”
本篇文章5067字,读完约13分钟
到了炎热的夏天,中国人开始花式乘凉。 沿海人奔向海岸,山里人奔向树林,重庆人在游泳池打麻将,北京老爷爷在街头表演“比基尼”。 比“北京比基尼”更夸张的是“肩爷”,它将上半身360度的各个方面无死角地暴露出来,形成了美丽的“风景线”。
今年开始将包括济南、天津在内的许多光膀子作为不文明的行为进行整治。 有人可能不高兴:光着膀子惹谁生气了? 明明过了几十年,为什么现在还要被比较?
其实这句话半开,中国人光着上身的历史,不仅没有几十年,对这一现象的讨论和禁令也并不新鲜。
光着膀子,不仅仅是北京的爷爷
说到光膀子,我们好像很容易想到北京的爷爷。 狭长的小巷里,热闹的公园树下,老爷爷们三五成群,有的穿着白背心,有的只穿着白t恤,有的只穿着下半身短裤,露出白花的上半身。 他们挥手挥动蒲扇,评价时事,在象棋场上厮杀,很不舒服。
北京的爷爷光着上身已经很久了。 早在1919年,《情报报》就曾说过:“北京的习俗是,每到夏季,商人都要脱光衣服凉快凉快。”当时北京夏天脱光衣服的现象非常普遍。
但是,如果光着膀子说是“北京特产”,北京真的是无辜的。 事实上,这是全国各地共同的现象。 对于已经把光秃现象列为不文明行为并进一步开始整治的城市来说,北方有天津、济南、衡水、沈阳,南方有湛江、十堰、南昌、厦门等[1],这真的不是什么人民特有的习性。
年6月24日,吉林省吉林市的绿化工人在松花江边光着膀子给花浇水,全国大部分地方都能看到光着膀子的男性
更确切地说,哪里热,哪里有光的手臂,从古到今都是这样。 1929年的上海,有人感叹“无论从哪里出来,男性的半身曲线都很美……不要禁止……上海将会成为上半身裸体市场[6]”。
当时有个笑话叫“乌龟上半身裸体”,在各种刊物上反复出现[3]你们光着上身,公安抓住,罚大洋两元,给你一件衬衫。 那么,先买吉字牌衬衫吧。 成本不到两块钱。 另外,我不会抓你!但实际上,在此之前有些地方是光着上身的。 :
5个人光着膀子乘凉时,路人看情况,故意给他们出问题,“5只乌龟共9尺长,1只乌龟有多长? ”。
其中一人马上计算了一下,说:“每只乌龟尺八! ”。 行人是这么说的。 “一只乌龟的尺八、五只尺八是九尺”,大家都明白“乌龟尺八”的谐音是“乌龟上半身赤裸”。 这个问题是为了笑他们光着膀子。
《乌龟上半身裸体》是《滑稽画报》上刊登的版本,上半身的主角是苏州人。 被滑稽的房子嘲笑后,他发誓不再裸体/滑稽的画报
有内衣的商家利用人们对裸体的羞耻心为自己做广告。 1922年,上海某厂家报纸的广告以“上半身裸体丢人吗”为题,说道。
前几天热得要晕过去……防暑方法是上半身裸体……但是,裸体的事情在20世纪是不可能存在的。 最终得想个办法……风凉雅观才行……穿上振丰棉织厂的衬衫,不要上半身裸体被嘲笑[5]。
那时,人们对裸体的反对,首要基于两个理由。 一是不雅,二是受到他人嘲笑,三是不健康不卫生[8][9]。
国民在1934年推行“新生活运动”,发行的《新生活须知》中要求社会环境井然有序、清洁,具体复印件包括“整理市容……不允许裸体、吐痰、随地小便”等[11] 在公共场所的丢脸等行为被国民政府视为旧社会的恶习,有必要加以改良。
[24]
1929年前,上海公安局贴出了禁止裸体的告示。 还是那个衬衫制造商。 1929年的广告语如下。
[26]
可见当时的方法是把光着膀子的人拖进罚款,再送一件衬衫。
但是,比起之后的惩罚,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1936年,苏州吴县公安局决定严惩光着膀子的行为,在街上看到光着膀子的人,先是用石灰粉在他们后面印上了“礼”字的图标作为警告。 如果他们今后缩手缩脚,就有必要“违反警察法处理”。 在天上,“上半身裸体被打,不少”。
1941年重庆,劳动中的工人。 劳动者劳动力强大,夏天劳动,出汗,衣服穿不上,想考虑形象也很难
无锡也有类似的措施。 上半身赤裸的人,警士盖着“耻”二字印章,拿着中间的背心,很难清除。 某区第一天就有400多人被打上了这个印记[4]。
但是,即使处罚如此严厉,当时反对的声音也很多。
有人反驳说,应该分开对待不同上半身的人:上等商号有高堂广厦,电风扇每天从早到晚开,当然不能光着上身。 中等商号的货物也有一大堆,没有电风扇,可以求“衣冠楚楚”吗? 对于下面等店铺,为什么雅观要让人服气:“室如蜗牛,热如火坑,身处其中者,终日满头大汗。” 28
1936年7月,报纸报道浙江平湖新仓区警察干涉市民上半身,被罢免。 结果,《事故长警》分别被严惩或撤职/世界早报
有些地区因取缔裸体胡闹而被罢免。 浙江平湖新仓镇警方实行“新生活运动”,干涉市民上半身裸体,一些商店、当铺“为裸体发誓生存”,以类似本市的方式进行抵制[21]。
空在没有冰箱的时代,普通人“热得要命”的夏天最后的顽固抵抗是光着膀子。
光着膀子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但是,民国时期对光的手臂的打击实际上与“国民形象”有关。 当时,中国有很多外国人,光着膀子被认为是羞耻的粗俗。 甚至最普通的行人也说:“那个文明国家的国民,没有这个上半身赤裸的恶性习性。”
50年代以后,时尚之美被视为资本主义的象征,艰苦奋斗之风盛行,光膀子成为辛勤劳动的象征,不再受到谴责。
40年代末,工人们安装了加固轨道。 追求实际劳动,崇尚朴素,很容易让人们把光着膀子劳动和艰苦奋斗结合起来
当然,更大的理由是很多人光着膀子也没用。
1954年,国家实行布匹售票。 拥有布票和人民币,成为人们购买棉布的唯一渠道[13][14]
在实施车票供应之初,每个人每年能拿到的布匹数量还不错,但后来经济越来越困难,城市纺织厂有点停运,人均车票更可怜[15]。
做衬衫需要4尺布,男性上衣、裤子分别需要7尺、6尺布,女性上衣、裤子分别需要6尺、5尺布。 做一床被子需要三四十尺布。
年4月5日,郑州一家的旧柜子里,还剩下几张旧粮票、布票、自行车证等当时的东西
实际得到的是? 从1954年到1959年的6年间,河南郑州桐树王村的4口之家( 3个大人、1个孩子)共得到168尺布,可以做3床被子、6套衣服。 到了60年代初,这个村子的车票供应量从54年的人均年7尺变为2尺[14]。
另一个村子麻东村1969年的布票供给量只是50年代初的四分之一。 内蒙古赤峰日报吕斌也回忆道,1960年、1961年,人均年仅1.6尺布票[16]。
没有得到足够的布票,人们只能穿“新的三年,旧的三年,缝了又三年”。 补丁几乎是人们服装的标配[23]。
普通人穿的话,“不露屁股”就可以了[17]。 孩子光着屁股到处跑[16]。 作家清楚地记得小时候,邻居家有几个虎背熊腰的兄弟,夏天都光着膀子,有短裤[18]。
20世纪70年代,上海,夏天的老胡同里,到处都是裸体的孩子
如果在冠婚葬祭上,布票会更稀有。 葬礼丧服,嫁妆新装。 如果男孩需要娶妻子,票就相当于今天的礼物。 村子里的人形成了这样的风气,谁家有儿子结婚,邻居就三三两两地行礼[16]。 。
我们可以知道在什么样的岁月里,布匹对人们来说是多么稀少的资源。 今天五六十岁的老爷爷们,很多都是光着膀子长大的。 对他们来说,光着膀子的不仅仅是童年的回忆,也是时代的印记。
怎样才能让皮肤变干净呢
并且,把“裸体”作为勤奋、苦难的象征,不仅是在五六十年代,也是在八、九十年代之前。
1977年《浙江日报》发表了“农地建设”社会评价,本文提到的劳动模范是在农地上与群众并肩工作的县委干部[19]。
1996年7月,在北京菜市口商场,男人光着膀子散步、购物,大家都很熟悉
同样,1991年《中国石油报》的报道《辽河团员青年防洪先锋》写道:位于大凌河畔的欢喜岭采油厂团委,带领100名突击队员……光肩子为深水区去污而收集油[20]。
90年代以后,许多香港电影涌入内地,肌肉发达的武打巨星脱了光,纹身的古行星也脱了光。 所以,上半身赤裸的男人们,作为整个gai最美的孩子,走在街上,似乎一步步刮起风来。
2019年3月,谢霆锋演唱会、光肩子在音乐公演中宁可不被当做问题。
光膀子再次成为“粗俗”的代表,其实已经是21世纪的事件了。
2001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奥运会,2002年,上海获得年度世博会主办权,这些都让中国人再次关注自己的“国际形象”。
有人说平时看裸体也没那么惊讶,但是最近北京的一些变化很大。 为了承办2008年奥运会,别人不仅看北京的建设,也看北京人的文明修养[22]。
年7月3日,天气越来越热,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依然有很多游客。
2002年左右,媒体开始广泛关注光肩现象,将这一现象与文明联系起来,“肩爷”一词也在当年被创造出来,成为当时的流行语。
当时,北京一家报纸率先发起了“提醒肩爷穿t恤”的活动,不仅刊登了报社的“肩爷”的照片,工作人员拿着印有“美丽的北京,我一个人”的文明t恤满大街找光肩子送去。 很多肩爷很受这个活动的欢迎。 因为可以免费得到t恤[32]。
有些人在等着被记者拍,不太清楚就要求重拍。 因为这是“登在报纸上”[34]。
2006年8月9日,沈阳开展“知荣明耻、移文明——看仪器”的专业教育整治活动,将光膀作为一大恶习进行整治。
在那之后的十几年里,各大城市有时会进行一波整治行动。 例如2006年,沈阳市通过曝光“肩爷”,禁止乘坐公交车、进入公园、游览景区等方式整治“光肩子”。 他们免费送给“肩爷”文化衫,不到半个月就送了650多件衣服,警告了1100多位“肩爷”[30][31]。
但是,尽管如此,光着膀子的现象年年在改善。 今年以来,各地使用了劝告、惩罚、曝光等各种方法。
对光着膀子的老爷爷们来说,也许只有一个能让和他们齐肩的人站在一条线上。 免费分发t恤。
参考文献:
各地出现了对夏季不文明行为“光着膀子”说“不”的政策. 2019 .《新京报》。
[2]乌龟上半身裸体. 1914 .五铜圆
[3]乌龟上半身裸体. 1914 .情报报
裸体热. 1936 .宇宙风。
裸体羞耻吗. 1922 .情报报
[6]禁止裸体. 1929 .笑报。
[7]上半身的新禁止. 1919 .情报纸。
[8]夏天裸体的危害. 1928 .社会常识
[9]商界提倡改革赤裸裸的恶习. 1920 .时报。
[10]振丰棉织工厂. 1929 .情报报
[11]樊高红.新生活运动与民国社会生活[d] .宁夏大学,。
[12]何亚平.建国以来海外国家人口变迁与人口国际化研究[j] .社会科学,2009(09 ):65-71+189
[13]秦方.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服装变迁研究[d] .西北大学,2004年
布票[j] .农村农业农民( a版),( 08 ):50。
[15]廖枢权.色彩的“革命”:从乡村服饰色彩的变化看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的变迁[d] .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吕斌.关于布票的什么事[j] .文史天地,( 05 ):76-80
[17]桂孝树.布票的记忆[j] .前进论坛,( 11 ):57
林霖.饥饿的感觉.福建文学,1994(6):35-36
[19]把农地作为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来对待. 1977 .浙江日报。
[20]辽河团员青年防洪油打先锋. 1991 .中国石油报。
[21]发誓为裸体而活. 1936 .世界晨报
[22]范易.关于肩爷的调查和思考[j] .调查世界,2002(10 ):10
[23]无晨. 2006 .我们的60年代[m] .中国友谊出版企业
上半身(图).1914 .滑稽画报
[25]裸体和裸体. 1922 .星期六。
[26]乌龟上半身裸体. 1914 .五铜圆
裸体热. 1936 .快镜。
上半身裸体说. 1921 .大世界。
重新陋习走向文明. 2002 .解放日报。
[30]沈阳集中整治恶习光肩子禁止乘坐公交车进入公园. 2006 .华商朝报。
[31]沈阳不再为“肩爷”而脸红. 2006 .人民日报
[32]北京胡同多《肩爷》报社分发文明t恤. 2002 .北京青年报
[33]北京《肩爷》是一位英文名的海外记者来北京访问的. 2002 .北京青年报
[34]元方. ( 2002 ) .对肩爷报道泼冷水.中国集体经济,(9),( 37-38 )。
[35]给“肩爷”送t恤不好. 2002 .本网。
夏天喜欢光膀子吗? 天津男子被罚款50元. 2019 .南方都市报。
标题:“中国男人的比基尼,就是夏天的光膀子”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31577.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