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孙伊萍走进哈佛论坛 畅谈中国乳业“创新”之道
本篇文章1310字,读完约3分钟
11月22日,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举办的第22届papsac论坛上,“世界乳业11强”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作为中国食品行业的唯一代表,总结和分享了中国食品和消费品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蒙牛的创新举措,赢得了世界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的关注。
Papsac委员会是一个致力于维护食品营养和安全的国际论坛,旨在通过促进农业农民、商业领袖、科学家、公共政策制定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营养需求和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孙伊萍演讲的主题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引擎”,为世界乳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
孙伊萍在讲话中提出了中国消费市场的“4d”特征,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4d的意思是“减速、数字化、多样化、二孩政策”,准确概括了中国新常态经济发展、产品和营销全面数字化、消费需求多元化、二孩政策全面放开给中国消费品行业带来的挑战和新机遇。
面对“4d”趋势,孙伊萍表示,蒙牛应继续发挥创新优势,加快“国际化”和“数字化”双轨的巩固和拓展,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成为创新引领的营养保健食品公司”的企业愿景。近年来,蒙牛的“全球资源布局”、“跨境”、“云牧场”、“可追溯性+”等关键词频频登上头条,创新成为蒙牛骨子里的主导基因,推动了中国乳业的稳步发展。在全球投资者眼中,蒙牛是一家极具发展潜力的乳品公司。
近日,中国乳业最令人关注的事件之一是蒙牛雅士利新西兰婴儿奶粉厂正式投产。这家投资11亿元人民币的世界级工厂堪称中国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以来的“最快福音”,也是中国乳业首次在海外正式建厂。资深乳制品分析师宋亮表示:“这极大地推动了蒙牛在奶粉行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可以说,美国是蒙牛创新战略的桥头堡。去年,蒙牛与美国whitewave合作,在中国市场推出了新的植物蛋白丝工厂,并在“营养与健康”领域进行了创新;与美国ibm合作,推动sap系统在蒙牛的应用,推动数字化管理创新;今年,蒙牛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并运营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所。
从蒙牛针对丹麦的阿拉食品和法国的达能的“引进”战略,到“走出去”在新西兰建厂、澳新牛奶资源的全球分销,以及海外R&D基地的建立,蒙牛不断为加速国际化和迈向“世界牛”奠定决定性的基础。
随着“互联网+”被提上发展日程,蒙牛在数字管理和数字产品方面的创新开始引起业界的关注。为了实现牧场管理的新提升,蒙牛启动了“数字牧场”项目。蒙牛利用互联网思维制造产品,率先将二维码引入市场,可以追溯到牛奶精选牧场、智能造型牛奶m-plus、颠覆传统销售模式的“Hi Milk”等新型数字化牛奶产品,以及围绕牛奶打造的生活体验厅等数字化传播方式,不断刷新和丰富消费者对牛奶的认知和体验。
谈到蒙牛的未来发展,孙伊萍在演讲结束时提出了“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国际企业”的设想,并希望将更多的美国创新引入中国市场,不断增强乳制品的营养和健康。
据悉,23日,孙伊萍还将向哈佛大学学生发表演讲,并进行广泛交流。此前,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等中国商界领袖曾来哈佛与学生交流。中国企业家及其所代表的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正在迅速增加。
标题:蒙牛孙伊萍走进哈佛论坛 畅谈中国乳业“创新”之道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3269.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