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性能节能木窗推介会在京举行
本篇文章1901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工业网消息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华全国房地产商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北京市建筑五金门窗幕墙行业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性能节能木窗推介会于4月23日下午在北京两马河大厦会议中心三楼紫金厅举行。
促销会议网站
据介绍,此次推介会是为了配合2012年6月14日颁布、2013年1月1日实施的《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2012),宣传推广新型木窗产品的节能环保优势,拓宽节能木窗产业的发展空间。米兰窗、奥田顺达、雅德珠、森英、安瑞达、瑞明、美驰、爱乐屋、华兴木业等十一个行业中,中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的企业和行业内世界领先的设备制造商、五金配件和水性涂料企业出席了推介会。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姚冰
“中国木窗产业已形成由中国木窗品牌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上下游配套企业组成的21个产业联盟。在展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产品的K值在2.0到1.5之间。同时,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北京米兰窗和哈尔滨森鹰推出了K值低于0.8 的新产品,这是世界上的先进产品。参与推广的公司在产品质量水平、技术水平和新产品研发方面处于行业前列。他们的产品代表了世界节能木窗行业的先进水平。”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姚冰在总结发言中对本次推介会及参会企业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木窗工业联合会主席马
据此次推介会的组织者、中国木窗产业联合会主席马介绍,中国木窗的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目前,有100多家重点企业,整体生产能力约500万平方米。中国木窗行业起点高,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0%以上的企业拥有成套的加工中心,大部分企业从德国和意大利进口了先进的设备、工具和门窗系统。加工技术水平与欧洲基本同步,产品质量与欧美国家相当。这个行业有很多名牌产品,行业集中度很高。例如,这些参加推介会的木窗企业是中国最大的、影响力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的企业,这也是我们木窗行业最大的亮点之一。
据会议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近40%,其中门窗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50%,且能耗主要使用。哈尔滨森鹰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卞树平在推介会上发言说,中国现有建筑400多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此外,中国每年新建建筑近20亿平方米,全部符合中国现行建筑节能标准,而我国现行建筑节能标准仅为德国被动式建筑标准的1/5至1/10左右,与国际先进标准相差甚远。
中国木窗工业联合会副主席毛新波
建筑能耗一直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绿色建筑行动计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了《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区发展“十二五”规划》。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夏祖宏表示,北京新修订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率先在全市实施了75%的节能标准,引领全国,在建筑节能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姚冰表示,北京新的节能标准将对全国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推进国家节能减排工作,也标志着中国建筑节能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建筑门窗在实际应用和节能方面具有面积小、功能大的特点,将在建筑节能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特别是在新的节能标准的推动下,中国木窗行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据马介绍,木窗的国际市场份额约为30%,而中国木窗的市场份额仅为 0.3%。马说,75%的建筑节能标准将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以增加木窗的市场份额。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十年将是中国木窗快速发展的十年,木窗市场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渠道。如果说过去十年木窗的发展是为高端别墅服务,那么未来十年木窗的发展将主要是为住宅公寓服务。近年来,我国大型木窗骨干企业不断扩大生产,新企业数量逐步增加。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将形成由数百家甚至数千家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由几个加工能力超过百万平方米的大型企业主导。
全国房地产商会副会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会长张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木窗行业联合会主席、北京米兰窗节能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中国林产品工业协会木门工作委员会主任、哈尔滨森鹰窗业有限公司副总裁边书平、河北奥润顺达窗业董事长倪守强、青岛天泰置业总裁安玉田出席推介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木门窗委员会主任潘冠军、中国木窗行业联合会副主席、浙江亚德久节能环保门窗有限公司总经理毛新波主持会议。
400余人参加了推介会,包括会议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的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领导和设计人员,房地产开发商、木窗及配套骨干企业的代表,以及中国建设新闻、新华网、新浪网等30余家媒体的记者。中国工业网和光明。
中国工业网总编辑张应邀出席会议。
标题:全国高性能节能木窗推介会在京举行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963.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