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入主长城“金手指”显露钢铁航母真身
本篇文章3183字,读完约8分钟
四川攀枝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在国内企业并购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因其在资产重组中的一系列长袖善舞而赢得了行业“金手指”的美誉。上月末,西部另一钢铁巨头四川长城特钢(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成功,攀钢集团四川长城特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其上市子公司四川川投长城特钢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在西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四川省委书记张雪中、省长张中伟出席了重组会议,同时为新公司颁发了许可证。攀钢重组长钢,正式进入特殊钢领域,不仅增强了攀钢与国内外其他钢铁企业的竞争实力,也标志着攀钢有意打造的“西部钢铁航母”的形成。
两大巨头的重组显示出活力
攀枝花钢铁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毗邻四川和云南,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和重要的生产基地。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年产560万吨铁、560万吨钢、530万吨钢、1.5万吨钒制品和6万吨钛白粉的综合生产能力。攀枝花钢铁有限公司以其世界领先的钒钛磁铁矿冶炼技术,在中国钢铁工业中享有独特的地位,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骄傲”。截至2003年底,集团资产已达343亿元,暂居国内钢铁企业综合排名第六位。
长钢是中国特殊钢科研和生产的重要基地。它最初是中国512家重点企业之一。它成立于1965年,1972年投入生产。年产特种钢65万吨,成品钢70万吨,主要用于军事配套。四川川投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是长钢的子公司,前身为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经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于1988年8月成立。1993年,原国家体改委继续对股份公司进行规范化改革。1994年4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该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长钢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自1997年以来,长钢陷入了亏损困境,发展举步维艰。
根据各方达成的重组方案,长钢的总股本确定为16.2亿元(新公司攀枝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四家原长钢股东的总股本为11亿元,占总股本的51.03%。剩余的5.2亿元为攀钢的债权股权,占总股本的48.97%,攀钢是最大股东,也是主要股东,重组后的原长钢的债权债务由重组后的新公司潘长钢继承,长钢未履行的合同由重组后的新公司履行。
然而,攀钢对长钢的重组并不顺利,甚至出现了攀钢向四川省高级法院起诉长钢的情况。攀钢对长钢的重组一度表现出敌意。
1997年陷入困境后,长钢一度成为中国冶金领域最大的亏损企业,被认为是四川省工业企业扭亏为盈的“最大难题”。1998年6月,四川省政府批准四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长钢的整体兼并,成立四川川投长城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长钢的全部债权债务,安置现有员工,依法行使国有资产投资者的权利。作为四川投资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更名为四川川投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
然而,重组后,长钢的财务负担仍然很重,公司并没有迅速扭亏为盈。截至2003年4月,经华融、信达、东方、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审核确认,并经国务院批准,长钢实施债转股。四川川投长城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四川长城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投资集团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成为新公司的股东。
后来的事实表明,1998年的第一次重组和2003年4月的债转股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公司仍处于亏损的泥沼中。在必要的情况下,四川省政府考虑让与长钢有着良好发展趋势和债权债务关系的攀枝花钢铁有限公司接管长钢。
2003年11月,长钢全体股东与攀钢签订了《运营托管合同》,该合同规定,长钢全体股东同意将四川长钢投资集团股份中除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以外的运营管理权暂时委托给攀钢。此前,在有关方面的积极配合下,攀钢和长钢已经开始就重组事宜进行接触和商谈。
根据我们自己的假设,攀钢原计划在2003年6月与长钢签订一份意向协议,但中间发生了意外。由于攀钢重组长钢的计划遭到了长钢前控股股东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股东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攀钢提出的价格过低。
事实上,攀钢并不是唯一对长钢感兴趣的公司。据知情人士透露,南京联强集团的高管在2003年3月左右亲自赶赴四川,并带来了6亿元的银行信用证明;北京三洲集团也准备投资6.5亿元;北京鲍莉集团准备投资8000万美元;剑龙钢铁希望与长钢全面合作。当时,长钢在选择重组对象时犹豫不决。
也许是长钢对重组谈判的“三心二意”态度惹恼了攀钢,或者是长钢股东的反对激怒了攀钢,而攀钢突然决定起诉长钢。2003年6月15日,长钢向全体股东发出通知:6月3日,长钢收到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诉前财产保全裁定,冻结本集团持有的股份公司四川长钢投资有限公司392,816,725股国有法人股;6月13日,长钢收到攀枝花钢铁公司的应诉通知,向四川省高级法院起诉长钢拖欠的旧款。四川省高级法院于8月5日举行了正式听证会。
攀钢的诉讼出乎长钢所有股东的意料。在权衡各种因素后,长钢全体股东一致同意选择攀钢进行重组谈判。最后,2004年6月30日,攀钢长钢重组仪式在成都举行,攀钢集团四川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成立。
重组背后的利益驱动
同一天,在攀钢集团四川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的成立仪式上,许多地方政府官员的出现,使人们对攀钢重组长钢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据当地官员介绍,发展大企业、大集团,让龙头企业发挥主导优势,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是加快四川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四川经济发展加快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重组的必然选择。正是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攀钢重组了长钢。
四川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人明确表示:“攀钢重组长钢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对建设西部钢铁航母,壮大攀钢,促进四川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他承认,攀钢重组长钢是政策推动的,但这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实现双方在资源、技术和产品上的优势互补。
事实上,经过四次成功的资产重组,攀钢赢得了“金手指”的美誉,成为中国西部最大、最具竞争力的大型钢铁集团。然而,与国内其他年产数千万吨甚至2000万至3000万吨的大型钢铁企业相比,攀钢在规模上也有危机感,更不用说与国际钢铁巨头的竞争了。
2000年1月,攀钢采用负债合并的方式,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成都无缝钢管厂,同年扭亏为盈;2002年5月,攀钢与四川第二大钢铁企业成都钢铁厂重组盈利的无缝钢管厂。重组当年,攀钢销售收入跃居成都工业企业榜首;2002年9月,攀钢重组锦州铁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氯化钛生产线,成立盘锦钛业有限公司,使这条前后耗资14亿元、10年后无法正常生产的生产线在重组后的第二个月恢复生产;2002年10月,攀钢收购了重庆钛白24.99%的股权,并开始管理这家几乎被摘牌的上市公司。
由此可见,经历了一系列资产重组甜头、急需扩大规模的攀钢,将目标锁定在省内另一钢铁龙头长钢,并不奇怪。此外,长钢是我国重要的特殊钢研究和生产基地,可生产350多种优质钢。进入长钢意味着可以快速进入特殊钢行业和军工行业。
对于长钢来说,这次重组更是“至关重要”。由于经营管理等各种原因,长钢一直处于亏损状态。1998年,被四川投资集团整体兼并。2001年,通过部分置换和部分委托,约19亿元债务全部转化为债务。然而,它从未走出亏损的噩梦,企业几乎到了生死关头。攀钢的所有优势都给长钢带来了希望,长钢正期待着“光明”,攀钢也承诺让长钢在两年重组后扭亏为盈。
许多业内人士对攀钢重组长钢给予了积极评价。他们认为,通过这次重组,攀钢开始介入特殊钢领域,成为改善自身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攀钢做大做强。攀钢还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规模、人才和管理优势,提高长钢的设备和管理水平,帮助长钢走出困境。同时,业内人士也表示,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和行业目前的发展趋势将促使国内外钢铁企业加强兼并和联盟。
标题:攀钢入主长城“金手指”显露钢铁航母真身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694.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