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谋大业 励精图治求发展
本篇文章3355字,读完约8分钟
近年来,华电国际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国际”或“公司”)在陈建华和公司领导小组的共同领导下,严格执行上级的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公司系统员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使公司始终保持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目前,华电国际管理的发电机组容量达到8965兆瓦,总资产近300亿元。装机容量、上网电量、利润水平、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在山东电力行业保持领先地位。是中国规模大、竞争力强、跨地区发展的上市发电公司之一,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优秀企业”。
华电国际是一家国有控股的境内外(a股和h股)上市公司,法律法规严格,工作庞大复杂,任务艰巨。作为公司的总经理,陈建华不仅坚持主持全面工作,统筹各项工作,而且关注与公司发展相关的重大事件。
注重改革和超前研究,为公司的新定位和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是国家电力体制改革酝酿和实施的关键时期,对电力行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对于上市公司华电国际来说,改革中的运营、定位和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此,如何适应改革的新形势,研究改革的新趋势,分析改革对公司的影响,已经成为陈建华投入大量精力研究的重要课题。2002年初,在国家有关部委提出电力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框架后,他和他的团队成员对改革政策和未来趋势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抓住改革的契机,寻求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在改革的酝酿和规划过程中,他们多次前往国家电力公司、国家有关部委和山东省政府,积极介绍公司在行业中的表现和地位,寻求上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公司的下一步健康发展和规范运营做出积极努力。
在此期间,国内外投资者非常关注改革的趋势和公司未来的发展和定位。海外机构和媒体曾发布报道,预测公司前景不乐观,导致公司股票大幅波动。针对这种情况,陈建华立即组织相关外资银行进行了讨论,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公司对改革的分析和研究,指出公司将在改革后成为中国发电集团的核心企业,受到特别关注,为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张和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通过及时有力的宣传,稳定和提高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稳定了股价,保持了公司的健康发展。
抓住机遇,谋求发展,加快向国家发电公司转型
电力体制改革将给企业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2002年,陈建华同志认识到公司要适应改革的新形势,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此,2002年,公司成功收购了省内淄博、章丘、滕州发电公司的控制权;同时,首次实现省外投资,参股宁夏中宁电厂燃煤扩建机组建设20%(之后将持股比例提高到50%),并与宁夏相关投资者签署了《灵武电厂合资建设意向书》等。这些措施为公司拓展省外业务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电力体制改革后,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成为华电国际的控股股东,在项目开发和资产重组方面给予公司优先权。因此,华电国际依靠其母公司,通过持股的方式不断加大向省外扩张的力度。如投资控制省外宁夏中宁发电公司、四川广安发电公司、安徽池州九华发电公司,参与四川泸州川南发电公司、宁夏发电集团公司。同时,公司不断加快山东省相关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度,如青岛二期(两台300mw机组)和邹县四期(两台1000mw机组)项目已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审批,并保留了一批优质项目。目前,公司正在大力实施“稳定山东、拓展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加快向国家发电公司发展的步伐。
开动脑筋,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公司作为华电集团“核心企业和融资窗口”的作用
华电国际转到中国华电公司后,陈建华及其团队成员积极关注公司改革后的定位和工作发展,根据华电公司的规划和部署,制定了公司的发展战略,即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主线,以效率为中心,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资源优化为手段,提高公司整体素质和水平,促进产业升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实力雄厚、管理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上市发电公司。他们还根据发展战略提出了区域发展战略、领域发展战略、发展实施战略和资本运营战略。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何红对华电国际的经营十分关注。他亲自担任华电国际董事长,多次到访公司,将华电国际定位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融资窗口和主要发电机构”。自2004年以来,全国电力行业普遍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方面,电力短缺,另一方面,煤炭供应紧张,煤炭价格飙升和煤炭质量下降。虽然华电国际成立10年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经营形势,但陈建华及其团队成员坚持对内抓管理潜力,对外拓展市场提高效率,千方百计克服诸多困难,全面完成了与华电集团签订的“三责任制”和董事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际上发挥了应有的核心作用。
为了拓宽融资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在华电集团和公司董事会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华电国际于2003年初开始发行a股,2004年6月23日经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批准,2005年12月31日新股发行解冻后,被中国证监会确定为第一个询价试点单位,并于2005年2月3日上市。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在国家有关部委、各级政府和各种中介机构的关心和支持下,陈建华和他的团队成员带领员工经受住了非典、国家投资体制改革、资本市场停牌、首次公开发行(IPO)询价制度出台、市场长期低迷等诸多宏观环境的变化。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首次公开发行,a股成功上市,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赢得了机构投资者和投资者的青睐。经询问,华电国际a股以2.52元的价格在市场上发行。2月3日,上市首日交易,开盘价为3.70元,最高价为5.35元,最后收于4.51元,上涨78.97%,成交额为1.9678亿股。在国内股市相对低迷的情况下,华电国际作为国内第一家询价试点单位,成功发行a股,意义重大,是中国证券市场改革的重要标志,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电力上市公司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了华电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有效改善了华电国际的资本结构,为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加强管理,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随着改革的推进,电力行业从垄断走向竞争,发电厂与电网分离、竞价上网成为必然趋势。早在几年前,陈建华和他的团队成员就强烈意识到,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抓住第一个机会,巩固和保持公司在发电市场的领先地位,就必须不断加强公司的管理。为此,他们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公司电厂多年未发生重大事故;他们把生产技术管理作为公司的基础,使公司的技术管理保持在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在全国火电机组竞赛中,华电国际参赛机组多次获得特别奖(第一名);加强管理,倡导广大职工挖潜增效,积极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寻求政策支持。2002年,他们提前归还了世界银行的scp贷款,当年产生的净外汇收入约为1.16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创造了先例;他们高度重视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运作,贯彻稳健经营和规范经营的原则。公司的市盈率一直走在h股电力上市公司的前列,并被香港媒体不断称赞为h股电力信息披露的最佳公司。该公司的股票已被纳入英国《金融时报》富时指数、摩根士丹利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指数和香港恒生综合指数,成为中国的经济指标之一;同时,他们也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公司被评为“2004年中国信息化企业500强”,在全国电力企业中排名第29位。同时,他们还获得了“最佳企业资产管理应用奖”。他们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以身作则,诚实自律,保持团队团结和团队稳定
作为公司总经理,陈建华在工作中带头遵守华电集团党组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带头接受上级领导、董事会、股东会和员工的监督;带头执行上级领导的指示和安排以及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决议;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头遵守中央和华电集团党组关于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严于律己,尽职尽责。同时,在班子内部,陈建华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挥民主,使整个班子有了明确的权利和责任;保持和加强团队的团结,注重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不仅保证了公司的正常运转,也对公司的未来和重大问题进行了超前的思考和研究。
在陈建华及其团队成员的共同领导下,在“提供可靠、清洁、经济的能源,输出发展、进步、文明的动力,实现报效祖国、回报股东、成就员工”的企业使命的指引下,在“严谨、高效、超越”的创业精神的激励下,华电国际正大步迈向“能源巨人、行业先锋、世界一流”的企业愿景
标题:运筹帷幄谋大业 励精图治求发展
地址:http://www.zyycg.org/qyzx/12686.html
免责声明:中国企业信息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中国企业信息网编辑将予以删除。